梦回还珠

第四十四章 离宫

加入书架
书名:
梦回还珠
作者:
作者岁月静好安暖相伴
本章字数:
3386
更新时间:
2025-05-26

暮色将太医院的琉璃瓦染成暗红,胡芸角跪在父亲面前,怀中抱着跟随自己多年的医箱。胡太医布满皱纹的手颤抖着抚上女儿的发顶:"芸角,你当真要走?五阿哥他..."

"爹!"胡芸角突然抬头,眼中闪过一丝决然,"女儿自幼学医,是想救死扶伤,不是困在这红墙里做别人争宠的棋子。"她想起慎刑司的刑具,想起陈知画扭曲的面孔,还有永琪最后望向自己时那复杂的眼神,"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浸着算计,女儿宁愿去乡间救治寻常百姓,也不愿再卷入这是非之中。"

胡太医望着女儿坚定的神情,长叹一声。他从抽屉里取出一个油纸包,里面是晒干的草药和几锭碎银:"你既己决定,为父也不强留。只是外面世道艰难,万事要小心。"父女俩相视而坐,默默收拾着行囊,窗外的月光渐渐爬上窗台。

第二日清晨,胡芸角换上粗布衣裳,背着医箱走向宫门。宫道上落叶满地,她踩在上面发出沙沙的声响。转角处突然传来脚步声,永琪一身便装匆匆赶来,手中还握着她遗落在院落的药锄。

"芸角!"永琪的声音带着喘息,"我己向皇阿玛请旨,让你..."

胡芸角停下脚步,却没有转身。晨光勾勒出她单薄的轮廓,发间只别着一根木簪。"五阿哥,"她的声音平静得像一潭死水,"胡家本就不该卷入皇室纷争。这药锄,您留着吧。"

永琪望着她挺首的脊背,突然想起初见时那个蹲在药圃里辨认草药的姑娘,那时她的眼睛里还有光。他向前两步,却见胡芸角加快脚步,晨雾中只留下渐行渐远的背影。宫门口的铜铃叮咚作响,仿佛在为这场离别送行。

胡芸角踏出宫门的瞬间,阳光猛地洒在脸上。她深吸一口气,嗅到了不同于宫中的气息——是泥土的芬芳,是远处市井的烟火味。城郊的小路上,几个百姓正抬着担架匆匆赶路,担架上的妇人面色苍白,痛苦呻吟。

"让我看看!"胡芸角快步上前,放下医箱。她熟练地把脉、施针,从怀中掏出草药喂进病人口中。周围的百姓见她年纪轻轻却医术精湛,纷纷围拢过来。一个老妇拉着她的手,浑浊的眼中满是感激:"姑娘,可算遇到救星了!"

胡芸角抬头望向远方,青山连绵,碧空如洗。她忽然笑了,那笑容比在宫中任何时候都要真切。她知道,从此刻起,自己真正属于了这片广阔天地,属于那些需要她的人。而皇宫里的恩怨情仇,就像被风吹散的云,再也不会羁绊住她追寻医道的脚步。

胡芸角跟着村民们来到破旧的茅屋,斑驳的土墙下,躺着面色青紫的孩童。她迅速解开随身药囊,银针在火上炙烤后,精准刺入穴位。围观的村民屏息凝神,只见孩子突然剧烈咳嗽,吐出一口黑痰,呼吸逐渐平稳。

“活过来了!活过来了!”老妇泣不成声,扑通跪在地上。胡芸角连忙扶起,袖中滑落一张泛黄的纸条——那是永琪曾为她抄录的《千金方》片段。她凝视着熟悉的字迹,指尖微微发颤,最终将纸条轻轻折好,收入贴身荷包。

消息像长了翅膀般传遍十里八乡。不出半月,胡芸角的临时医棚前便排起长队。她白天问诊施药,夜晚就着油灯研读医书,将宫廷中积累的用药经验与民间偏方相结合。某日,她在山中采药时偶遇瘟疫患者,果断用石膏配伍知母,熬制大锅汤药,硬是将蔓延的疫病扼杀在摇篮里。

而紫禁城那头,永琪常常对着空荡荡的院落出神。陈知画被禁足后,西林觉罗氏接手府中事务,却再无人能像胡芸角那样,在他烦躁时递上一杯安神茶,或是一眼看穿他强撑的疲惫。当他听闻民间出了位妙手仁心的“胡大夫”,策马狂奔百里,却只在破旧医棚里看到满墙的药方和义诊告示:“问诊分文不取,急症随叫随到。”

三年后的中秋,胡芸角背着药箱行走在江南水乡。河面上花灯如星,她在桥头遇见一对久病初愈的老夫妻。老丈硬塞给她两个热气腾腾的鲜肉月饼,颤声道:“胡大夫,要不是你,我这把老骨头早埋进乱葬岗了!”

月光洒在蜿蜒的河道上,胡芸角倚着石栏啃着月饼。远处传来孩童的嬉闹声,恍惚间竟与记忆中的宫廷礼乐重叠。她摸出荷包里的纸条,就着火光将其点燃。跳动的火苗中,永琪的字迹化作灰烬,随风飘向浩渺夜空。

对岸突然传来熟悉的马蹄声。胡芸角没有回头,只是将药箱背得更稳,踩着满地银辉,朝着下一个村落走去。这世间最珍贵的羁绊,从来不是红墙内的尔虞我诈,而是病家痊愈时眼角的热泪,是万家灯火里属于自己的那一抹人间烟火。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