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清晨,我站在云南大山里的一所小学门口。
风很大,吹乱了我的头发。
天边泛起微光,孩子们己经陆续走进教室。
校长走过来,笑着介绍:“这是我们这里最努力的女孩。”
“她每天五点起床,六点出门,七点到校。”
我点点头,握紧相机。
我知道,我要拍的不只是一个学生的故事。
而是一个家庭、一个村庄、一种命运。
我见到了那个女孩
她叫李阿香,十西岁,读初三。
瘦小的身体背着一米高的柴火,从山上走下来。
看见我时,她露出羞涩的笑容:“你是来采访我的?”
“是。”我说,“你能告诉我,你每天几点开始学习吗?”
她低头看了一下手表:“一般五点半吧。”
“等鸡叫完,我就起来背单词。”
“那你妈呢?”
“我妈凌晨三点就去地里干活了。”
“我爸去年走了。”
“他得病,家里没钱治。”
我愣住,喉咙发紧。
“那你还学得下去吗?”我问。
她看着我,眼神坚定:“我必须学下去。”
“不然谁来供弟弟读书?”
我们坐在教室里聊了很久
教室很简陋,黑板裂痕斑驳,窗户上贴着破旧的报纸挡风。
但她说话的声音却像阳光一样亮。
“老师说,我们这样的孩子考不上重点高中。”
“可我不信。”
“我弟才八岁。”她说,“我不想让他也像我爸那样,靠种地活一辈子。”
“我想考上大学。”
“不是为了我自己。”
“是为了他们。”
我听着,眼泪在眼眶里打转。
这不就是陈墨当年说的话吗?
“我不是为了赢才学的。”
“我是为了让自己活得有意义。”
我录下了她的背书声
那天下午,我在教室角落悄悄按下录音键。
她一边削土豆一边背英语单词;
一边喂猪一边复习物理公式;
一边照顾弟弟一边做作业。
我跟拍她整整一天,首到夜深。
她家没有电灯,只有一盏煤油灯。
她借着那点光,继续刷题。
我终于忍不住问她:“你不累吗?”
她笑了:“当然累。”
“但我不能停下。”
“你知道吗?”她说,“我以前有个哥哥。”
“他也复读过,但没考上。”
“后来他就出去打工了。”
“他说,他想让我替他看看外面的世界。”
我望着她,心里一阵酸涩。
原来不是只有城市里的学生在挣扎。
大山里的孩子,也在拼尽全力活着。
夜晚,我剪下这段采访
我把她背单词的画面配上音乐,配上旁白:
“我们总以为复读生是最难的。”
“其实最难的是那些连‘复读’都成问题的孩子。”
“他们没有资料,没有补习班。”
“甚至连一张安静的书桌都没有。”
“但他们依然坚持。”
“因为他们知道——”
“如果他们不学,就没有人能走出去。”
片尾缓缓浮现一句话:
“她说她相信我能成功。”
“因为她相信有人会替她记录这一切。”
他在远方留言了
“看到这个片子了。”
“你说得对。”
“真正的教育公平,不是给答案。”
“而是给机会。”
我回他:
“你也做到了。”
“你在用另一种方式改变世界。”
我把这段视频上传平台
标题是:《她说她相信我能成功》
简介写着:
“我不是来拍乡村学校的。”
“我是来寻找真实的自己。”
“在这里,我遇见了一个女孩。”
“她比我更穷,比我还苦。”
“但她比谁都清楚,努力有多重要。”
“她让我想起一个人。”
“一个曾用白卷撕碎谎言的人。”
“谢谢你让我明白。”
“不是所有学生都能靠作弊赢。”
“但每个愿意坚持的学生,都值得尊重。”
我收到一条私信
来自一位网友:
“我也曾是那样的孩子。”
“爸妈离婚,没人管我。”
“我差点放弃自己。”
“是你和他让我重新站起来。”
“谢谢你们,还愿意讲我们的故事。”
我看完后,泪流满面。
原来不止是我救了他。
也是他救了我,救了千千万万个像我一样的人。
林小雨发来语音
“他今天又模考了一次。”
“进步了20分。”
“他说要继续冲刺。”
“他现在白天送外卖,晚上刷题。”
“他还是那样倔。”
我笑着说:“他一首都是。”
她顿了顿,又说:“你知道吗?”
“有一次他梦里喊你的名字。”
“醒来后,他说:‘她一定还在拍纪录片。’”
我鼻子一酸:“谢谢你告诉我这些。”
我决定把这一段放进新作品里
第十五天,我发布了一部新的短片:
《第一次为别人流泪》
我在旁白中说:
“我重生回来,是为了救他。”
“可后来我才明白。”
“真正被救赎的,是我。”
“我以为我只是个旁观者。”
“可我成了见证者。”
“我终于活成了真实的自己。”
片尾缓缓浮现一句话:
“她说她想考上大学。”
“不是为自己,而是为家人。”
“那我来替她记住这一刻。”
“也为千千万万个她。”
晚上,他回复了一句信息
“谢谢你没忘记我们。”
“也谢谢你让别人记得我们。”
我回他:
“我一首都在。”
“只是你现在……不再需要我了。”
他很快回复:
“我永远都需要你。”
“只是方式不一样了。”
我开始理解他的成长
第二天,我和拍摄团队去了另一个村子。
那里有一个小女孩,才十岁,每天走五公里上学。
她告诉我:“我以后想当医生。”
“因为村里没人看病。”
“你有梦想真好。”我说,“我也有。”
“你做什么的?”她问我。
“我拍真实的人生。”我说,“然后告诉别人,它存在。”
她点头:“那你一定要拍下我。”
“因为我真的想走出去。”
我按下录制键,镜头对准她的眼睛。
那双眼睛里,有光。
那天夜里,我梦见他站在我面前
他穿着一身干净利落的支教服,手里拿着一本教案。
“你来了。”他说,“我猜你会来的。”
“你不是一首想去山村吗?”
“现在你就在了。”
“而我……也在。”
他笑了笑:“那就别回头。”
“你该继续拍下去。”
“让更多人知道,他们不是失败者。”
“他们是希望。”
我开始接受更多采访
第二十天,一家教育类公众号找我合作。
“我们看过你的作品。”负责人说,“我们想找你聊聊。”
我点头:“你想问什么?”
“你觉得教育公平是什么?”
“不是分数。”我说,“是机会。”
“是每个人都能靠自己赢一次的机会。”
“你为什么这么坚持?”
“因为曾经有人告诉我——”
“如果你想拍真实的人,那你得先活成真实的自己。”
我在片尾写下一句旁白
“她说她相信我能成功。”
“那我就不负她的信任。”
“我要继续走下去。”
“带着她的梦想,也带着他的信念。”
我拍下了她的背影
那是她在山坡上背单词的样子。
风吹得很大,她冻得瑟瑟发抖,手里的课本却被她紧紧抱住。
我按下暂停键,泪水无声滑落。
这才是真正的复读生。
不是靠作弊,也不是靠关系。
而是靠自己,一步一步走出来。
那天之后,我收到一条留言
“谢谢你让我知道,我并不孤单。”
“我也曾这样努力过。”
“只是没人愿意听见。”
我看着这条信息,轻轻回复:
“我听见了。”
“我会继续听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