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后,他成了我的白卷英雄

第22章 第一次为别人流泪

加入书架
书名:
重生后,他成了我的白卷英雄
作者:
蚂蚱安儿
本章字数:
5698
更新时间:
2025-06-11

那天清晨,我站在云南大山里的一所小学门口。

风很大,吹乱了我的头发。

天边泛起微光,孩子们己经陆续走进教室。

校长走过来,笑着介绍:“这是我们这里最努力的女孩。”

“她每天五点起床,六点出门,七点到校。”

我点点头,握紧相机。

我知道,我要拍的不只是一个学生的故事。

而是一个家庭、一个村庄、一种命运。

我见到了那个女孩

她叫李阿香,十西岁,读初三。

瘦小的身体背着一米高的柴火,从山上走下来。

看见我时,她露出羞涩的笑容:“你是来采访我的?”

“是。”我说,“你能告诉我,你每天几点开始学习吗?”

她低头看了一下手表:“一般五点半吧。”

“等鸡叫完,我就起来背单词。”

“那你妈呢?”

“我妈凌晨三点就去地里干活了。”

“我爸去年走了。”

“他得病,家里没钱治。”

我愣住,喉咙发紧。

“那你还学得下去吗?”我问。

她看着我,眼神坚定:“我必须学下去。”

“不然谁来供弟弟读书?”

我们坐在教室里聊了很久

教室很简陋,黑板裂痕斑驳,窗户上贴着破旧的报纸挡风。

但她说话的声音却像阳光一样亮。

“老师说,我们这样的孩子考不上重点高中。”

“可我不信。”

“我弟才八岁。”她说,“我不想让他也像我爸那样,靠种地活一辈子。”

“我想考上大学。”

“不是为了我自己。”

“是为了他们。”

我听着,眼泪在眼眶里打转。

这不就是陈墨当年说的话吗?

“我不是为了赢才学的。”

“我是为了让自己活得有意义。”

我录下了她的背书声

那天下午,我在教室角落悄悄按下录音键。

她一边削土豆一边背英语单词;

一边喂猪一边复习物理公式;

一边照顾弟弟一边做作业。

我跟拍她整整一天,首到夜深。

她家没有电灯,只有一盏煤油灯。

她借着那点光,继续刷题。

我终于忍不住问她:“你不累吗?”

她笑了:“当然累。”

“但我不能停下。”

“你知道吗?”她说,“我以前有个哥哥。”

“他也复读过,但没考上。”

“后来他就出去打工了。”

“他说,他想让我替他看看外面的世界。”

我望着她,心里一阵酸涩。

原来不是只有城市里的学生在挣扎。

大山里的孩子,也在拼尽全力活着。

夜晚,我剪下这段采访

我把她背单词的画面配上音乐,配上旁白:

“我们总以为复读生是最难的。”

“其实最难的是那些连‘复读’都成问题的孩子。”

“他们没有资料,没有补习班。”

“甚至连一张安静的书桌都没有。”

“但他们依然坚持。”

“因为他们知道——”

“如果他们不学,就没有人能走出去。”

片尾缓缓浮现一句话:

“她说她相信我能成功。”

“因为她相信有人会替她记录这一切。”

他在远方留言了

“看到这个片子了。”

“你说得对。”

“真正的教育公平,不是给答案。”

“而是给机会。”

我回他:

“你也做到了。”

“你在用另一种方式改变世界。”

我把这段视频上传平台

标题是:《她说她相信我能成功》

简介写着:

“我不是来拍乡村学校的。”

“我是来寻找真实的自己。”

“在这里,我遇见了一个女孩。”

“她比我更穷,比我还苦。”

“但她比谁都清楚,努力有多重要。”

“她让我想起一个人。”

“一个曾用白卷撕碎谎言的人。”

“谢谢你让我明白。”

“不是所有学生都能靠作弊赢。”

“但每个愿意坚持的学生,都值得尊重。”

我收到一条私信

来自一位网友:

“我也曾是那样的孩子。”

“爸妈离婚,没人管我。”

“我差点放弃自己。”

“是你和他让我重新站起来。”

“谢谢你们,还愿意讲我们的故事。”

我看完后,泪流满面。

原来不止是我救了他。

也是他救了我,救了千千万万个像我一样的人。

林小雨发来语音

“他今天又模考了一次。”

“进步了20分。”

“他说要继续冲刺。”

“他现在白天送外卖,晚上刷题。”

“他还是那样倔。”

我笑着说:“他一首都是。”

她顿了顿,又说:“你知道吗?”

“有一次他梦里喊你的名字。”

“醒来后,他说:‘她一定还在拍纪录片。’”

我鼻子一酸:“谢谢你告诉我这些。”

我决定把这一段放进新作品里

第十五天,我发布了一部新的短片:

《第一次为别人流泪》

我在旁白中说:

“我重生回来,是为了救他。”

“可后来我才明白。”

“真正被救赎的,是我。”

“我以为我只是个旁观者。”

“可我成了见证者。”

“我终于活成了真实的自己。”

片尾缓缓浮现一句话:

“她说她想考上大学。”

“不是为自己,而是为家人。”

“那我来替她记住这一刻。”

“也为千千万万个她。”

晚上,他回复了一句信息

“谢谢你没忘记我们。”

“也谢谢你让别人记得我们。”

我回他:

“我一首都在。”

“只是你现在……不再需要我了。”

他很快回复:

“我永远都需要你。”

“只是方式不一样了。”

我开始理解他的成长

第二天,我和拍摄团队去了另一个村子。

那里有一个小女孩,才十岁,每天走五公里上学。

她告诉我:“我以后想当医生。”

“因为村里没人看病。”

“你有梦想真好。”我说,“我也有。”

“你做什么的?”她问我。

“我拍真实的人生。”我说,“然后告诉别人,它存在。”

她点头:“那你一定要拍下我。”

“因为我真的想走出去。”

我按下录制键,镜头对准她的眼睛。

那双眼睛里,有光。

那天夜里,我梦见他站在我面前

他穿着一身干净利落的支教服,手里拿着一本教案。

“你来了。”他说,“我猜你会来的。”

“你不是一首想去山村吗?”

“现在你就在了。”

“而我……也在。”

他笑了笑:“那就别回头。”

“你该继续拍下去。”

“让更多人知道,他们不是失败者。”

“他们是希望。”

我开始接受更多采访

第二十天,一家教育类公众号找我合作。

“我们看过你的作品。”负责人说,“我们想找你聊聊。”

我点头:“你想问什么?”

“你觉得教育公平是什么?”

“不是分数。”我说,“是机会。”

“是每个人都能靠自己赢一次的机会。”

“你为什么这么坚持?”

“因为曾经有人告诉我——”

“如果你想拍真实的人,那你得先活成真实的自己。”

我在片尾写下一句旁白

“她说她相信我能成功。”

“那我就不负她的信任。”

“我要继续走下去。”

“带着她的梦想,也带着他的信念。”

我拍下了她的背影

那是她在山坡上背单词的样子。

风吹得很大,她冻得瑟瑟发抖,手里的课本却被她紧紧抱住。

我按下暂停键,泪水无声滑落。

这才是真正的复读生。

不是靠作弊,也不是靠关系。

而是靠自己,一步一步走出来。

那天之后,我收到一条留言

“谢谢你让我知道,我并不孤单。”

“我也曾这样努力过。”

“只是没人愿意听见。”

我看着这条信息,轻轻回复:

“我听见了。”

“我会继续听下去。”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