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珠之天定良缘

第十一章 荒唐

加入书架
书名:
还珠之天定良缘
作者:
作者岁月静好安暖相伴
本章字数:
2826
更新时间:
2025-06-12

乾清宫内,龙涎香混着墨汁的气息在空气中弥漫。乾隆皇帝握着朱笔的手顿在半空,目光死死盯着案头那封密折。永琪工整的字迹在烛光下泛着微微的黄光:"臣弟斗胆恳请,为明珠格格紫薇加封固伦公主之位......"

"荒唐!"乾隆猛地将密折摔在地上,惊得跪坐在旁拟旨的军机大臣鄂尔泰浑身一颤。御案上摊开的《治河策》还带着朱砂批注的痕迹,可此刻皇帝的怒火显然与河务无关。"和婉戍守边疆,血染战袍;林砚之在西北三战三捷,才换来小燕子的固伦封号。"乾隆来回踱步,蟒袍下摆扫过青砖发出沙沙声响,"紫薇?她做过什么?就凭几首酸诗,还是几滴思母的眼泪?"

鄂尔泰大气都不敢出,悄悄瞥向满地狼藉的密折。他记得去年秋狩,紫薇曾在围场救过不慎落马的十公主;也记得元宵夜宴上,她即兴作的《盛世赋》令满朝文武赞叹。可这些在皇帝眼中,似乎都比不过边疆的烽火与军功。

"传旨!"乾隆突然驻足,"告诉五阿哥,皇家爵位,岂是谁求情就能加封的?若无尺寸之功,莫要再提此事!"话音未落,李玉捧着新到的军报疾步而入。皇帝接过战报的瞬间,目光扫过密折上"看在夏雨荷旧情"几字,心中陡然升起无名之火——夏雨荷,这个藏在记忆深处的名字,每次想起都像扎在心头的刺。

夜色渐深,漱芳斋内的紫薇却辗转难眠。她披衣起身,借着月光展开一卷泛黄的《江南图》。画中烟雨朦胧的断桥边,题着母亲当年的诗句:"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泪水突然模糊了视线,她想起白日里永琪欲言又止的模样,想起金锁偷偷藏起的那些宫人们的闲言碎语。

"小姐,夜深了。"金锁端着安神汤推门而入,却见紫薇正对着铜镜簪花。素白绢花别在鬓边,映得她脸色愈发苍白。"金锁,"紫薇突然轻笑,笑声里带着自嘲,"你说,若是我此刻披上战甲,去边疆杀几个敌人,皇阿玛会不会也像疼小燕子那样,给我一个名正言顺的身份?"

这话惊得金锁手中的汤碗险些落地。她看着主子眼底跳动的火苗,突然想起那年在幽幽谷,紫薇也是这样倔强的眼神。那时她们为寻爹而奔波,如今身份虽变,有些东西却始终未改。

而在阿哥所,永琪攥着被退回的密折,指节捏得发疼。他想起白天在漱芳斋,紫薇强装镇定的笑容,还有她转身时微微颤抖的肩膀。"来人!"他突然唤道,"备马!我要去见皇阿玛!"侍卫刚要劝阻,却见五阿哥己翻身上马,月光将他的影子拉得很长,一首延伸到紫禁城深处。

当永琪的马蹄声在乾清宫外响起时,乾隆正在看和婉从前线寄回的战报。奏折里详细描述了如何用奇计破敌,字里行间透着不输须眉的豪情。皇帝看着看着,突然想起紫薇的《治河策》——那份策论虽精妙,却终究少了战场上的硝烟味。

"皇阿玛!"永琪闯进宫门,扑通跪地,"紫薇她......"话未说完,乾隆己抬手打断:"你起来吧。"皇帝望着儿子通红的眼眶,语气难得缓和,"朕知道你心意。可皇家的荣耀,从来不是靠怜悯得来的。"他转身看向窗外的夜色,远处传来更夫打更的梆子声,"让她证明自己,像和婉、像小燕子那样。"

永琪叩首离去时,乾隆捡起地上的密折,在烛火上点燃。跳动的火苗将"紫薇"二字吞噬,却烧不掉他心中复杂的情绪。御案上,《治河策》被夜风掀起一角,露出紫薇清秀的字迹:"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皇帝望着那行字,久久未动。

漱芳斋内,紫薇终于吹灭了烛火。黑暗中,她摸到枕边母亲留下的玉佩,冰凉的触感让她清醒。窗外,春夜的风掠过宫墙,带着远处的更声与隐约的驼铃。她知道,这场关于身份与尊严的战争,才刚刚开始。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