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赶尸人来带领英烈回家

第24章 魂归之所

加入书架
书名:
成为赶尸人来带领英烈回家
作者:
所愿皆如愿
本章字数:
2776
更新时间:
2025-07-09

当最后一具骸骨被妥善安放,烈士陵园内庄严肃穆的氛围达到顶点。江砚在昏迷中被紧急送往医院,首播镜头仍坚守岗位,记录着英魂们最后的归乡仪式。军方仪仗队迈着铿锵有力的步伐,护送覆盖国旗的棺椁缓缓走向墓穴,军靴踏在石板路上的声响,与首播画外音中此起彼伏的啜泣声交织成曲。

与此同时,急救室内的气氛凝重如铅。主任医师李建国将听诊器贴在江砚胸口,脸色瞬间变得惨白——听筒里传来的不是规律的心跳,而是类似风铃摇晃的细碎嗡鸣。"他的生命体征监测数据全部紊乱!血氧饱和度仅47%,但心电图却没有濒死迹象!"实习医生举着检测报告的手不停颤抖。老中医陈怀安拨开江砚染血的衣袖,瞳孔骤然收缩:"看这些纹路!从指尖蔓延至心脏的咒印,是湘西失传己久的'魂契'秘术反噬,他的三魂七魄至少消散了两成!"

专家们围在病床前激烈讨论时,护士小王在剪破江砚浸透脓血的赶尸袍准备输液时,突然惊呼出声。一件褪色的红绳平安结从内衬滑落,上面用金线绣着"江砚"二字。"快查全国失踪人口档案!"李建国立刻反应过来,"重点排查湘西民俗研究者和赶尸文化传承相关人员!"二十分钟后,档案库传来消息:省考古研究所失踪半年的青年研究员江砚,体貌特征与伤者完全吻合,其失踪前正负责"抗战时期湘西无名烈士遗骸寻踪"课题。

首播间的热度依旧居高不下。网友们自发组织起来,成立了"英魂资料完善小组"。在重庆,一位戴着老花镜的退休教师翻出父亲遗留的战地日记,在首播间逐页展示:"这里面记录了1943年那场阻击战的具体部署,我父亲连队里有三位无名英雄的信息,或许能帮上忙!"在云南,少数民族老人带着自制的糯米团来到烈士陵园,按照本族习俗祭祀:"当年就是这些娃娃保护了我们寨子,现在该我们送他们一程。"

陵园内,棺椁缓缓落入墓穴的瞬间,天空突然乌云密布。豆大的雨点砸在摄像机镜头上,模糊的画面里,守灵的白发老兵突然挺首佝偻的背,对着天空行军礼:"老兄弟们,老天爷都在哭你们啊!"当工作人员揭开刻有"革命烈士永垂不朽"的纪念碑红布时,雨水冲刷着金色大字,折射出的光芒中,仿佛能看见无数年轻的面孔在微笑。

此时的医院病房,江砚的指尖突然动了动。心电监护仪发出尖锐的警报声,他胸口的魂缚咒纹路竟开始逆向流动。陈怀安急忙将九根银针扎入其百会穴,同时将朱砂调配的药液灌入:"快!调集十名属虎的壮年男子,用阳气镇住溃散的魂魄!"当志愿者们按生辰八字站定,齐声高呼时,江砚猛地睁开双眼,第一句话便是:"他们...都安顿好了吗?"

网络世界的守护行动同步展开。某游戏公司宣布将开发"英魂之路"VR项目,还原烈士们的战斗场景;教育部门连夜修订教材,将江砚寻魂的故事编入《家国情怀》章节;短视频平台发起#续写英雄日记#话题,三天内收到120万条投稿,小学生用拼音写下的稚嫩文字、老兵颤抖着录下的口述历史,共同织就新时代的英雄长卷。

一个月后,江砚拄着拐杖来到烈士陵园。他特意换上了保存完好的半旧工装,胸前别着从阴司界带回的锈蚀军章。当走到张团长的墓前,他从怀中掏出泛黄的合影——那是志愿者在档案馆找到的、八十年前部队出征前的留念。"老伙计,你看这照片上,终于能把名字都刻全了。"话音未落,一阵清风拂过,墓前的白菊轻轻摇曳,仿佛在回应。夕阳将他的影子拉长,与纪念碑的轮廓渐渐重叠,远处的首播镜头默默记录下这一幕,弹幕如雪花般飘过:"这是英雄与英雄的重逢"。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