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平王!这是圣上的恩遇,我知道你这病是装的。”
“但是你得为这10多万百姓着想,你接了圣旨,”
“十万百姓也可以迁往内陆,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
“你不接圣旨,这仗继续打下去,生灵涂炭。”
“你不怕背骂名吗?”
……
“我说夏公公,你这说的比唱的好听,我们打了这么久,死了这么些人。”
“这东平王城,你们说放弃就放弃了?”
“让我们郡主当皇后,原来的皇后呢?”
卫成凉凉的声音响起。
“照你们这么说,还不如一开始就像梁国舅那样临阵脱逃。”
“干脆让蛮夷直捣皇宫,抓住皇帝,太后,后妃什么的抖搂抖搂,更能保存更多的百姓跟军人性命。”
……
“放肆!”
“你这话大逆不道!”
“这东平王城,干旱少雨,地薄无产,实在配不上东平王。”
“皇上会另外划一处更好的封地,给予东平王方配得上这不世之功,满门忠烈。”
“或者东平王可回京城,圣上愿与他兄弟相称。”
“原来的皇后愿意自请降为贵妃。”
“圣上真是用心良苦呀!”
“希望东平王体谅圣上一颗忧国忧民的心。”
“打打杀杀不就是为了百姓安居乐业吗?”
……
“那蛮夷王占了蓟州城就不管了?杀了我们那么多的百姓就不提了?”
……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此事圣上自有计较?”
“圣上自割其肉,痛苦谁人能知?”
“这事儿就不用给卫小将军说了。”
……
“不用说,我也知道,这多简单的事儿,傻子也能理解。”
“投降了,你们已经投降了。”
“把这两座城池让给蛮夷王了,是不是这意思?”
卫成满脸讥讽,
“蛮夷王要城池,土地,你们要镜神,”
“然后把东平王城一瓜分。“
“完美!”
……
这话说的,太难听了。
让夏公公无话可说,其实是让了三座城。换蛮夷王不再进攻,双方缔结契约。
但是这三座城里必有东平王城,还有蓟州城。
就这条件也是昨天蛮夷王刚答应的。
所以自已才匆忙来下旨……就连镜神之事也是……
……
“行了!咱们走吧!打扰我们王爷休息了。”
“回头王爷再多病几天,那这圣旨可就真成剩下的废纸了。”
……
“夏公公,你看你是现在出城,还是在城里住几天,等到何时王爷醒了,再做定夺。”
说着,卫成就想往外撵人。
因为他看到东平王已经躺的不耐烦了,
眼睛眨来眨去,快控制不住怒火了。
虽然都想叉了这个太监,但是……还得用他当个钓饵。
“我自然是住在这里,卫成,让人跟外面的人说一声,给我送两个小太监过来伺候。”
“这里的人我用不惯。”
“还有,郡主该学习一下礼仪了。”
“天天背着刀剑……可是做不好皇后的。”
……
夏公公一边走一边吩咐,拂尘放到胳膊里,抬头挺胸,仿佛行过皇宫大殿。
可惜这破城没有鸟语,没有花香,没有宫娥,只有碎嘴的婆子,脏兮兮的人,令人烦躁的太阳……
不明白这里为何要有镜神?
……
卫成一看这个样儿,那就必须上眼药,
“夏公公,您外面那些手下正在享大福呢!”
“我肯定让人去传信儿,具体他们来不来我就做不了主了,要不您给写个字儿?”
享福?外面风吹日晒的,他们享什么,自已在这儿处处受气。
夏公公想象不到的福气,不过他倒是写了几个字,
“速遣数人前来伺候,莫要只顾享乐。”
“公公的字写的真好!”卫成很真诚的看,小心的拿。
乖乖!镜神保佑,事事如意!
这不就妥了!果然一切在王爷的妙算之中。
……
“城主夫人!咱们这儿没有野菜了,怎么配这个饭。”外面镜神树下,做饭的婆子愁眉苦脸。
卫将军告诉她们按以前的标准做点饭,也就是镜神来之前的标准,送给外面传旨的官员们。
天知道,她们已经过上镜神提供的生活了,哪里还有野菜什么的。
现在想弄以前的标准还难了。
江桂华正在拆信想了想说道,
“那就把那些没人吃的,放进去吧!”
“比方说那些蔬菜的皮,根,米也要少放一点,能看到米粒就行了。”
……
“哎呀,这么点事儿还用问城主夫人,去那边抓把沙子放进去。”旁边立刻有人出主意。
“这……合适吗?”
“这有什么不合适的?”
“卫将军不是说了吗?要让他们享受一下咱们以前的生活,这样这些当官的才会怜悯咱们,来救兵呢。”
“咱们以前能吃上带沙子的饭吗?”
“做梦吧!”
“也对呀!这个办法好!简单好实行,像城主夫人说的,菜根,皮什么的,现在也剩不下呀!”
“咱还没到那么奢侈的时候呢?”
“就那老太监还糊弄我们说是打死了蛮夷王,感情是假的。”
“害的我哟!哭了好久,眼睛现在还是酸的。”
“说起来鼻子都酸了!”
“照我说,也得给他弄点掺沙饭,蹦掉他那撒谎的牙。”
“那可不行,卫将军说了,这人来了,咱们就实话实说。”
“平常咋样还咋样!”
“你也知道这人没卵蛋,心眼子小,到时候告咱们一状就麻烦了!”
“有时候这些人成事不行,坏事特灵!”
“也是,也是!”
……
江桂华来到一处无人的角落,打开了家书,
“吾儿桂华如晤:”
“自闻汝所居之城惊变,母心忧甚。”
“然吾儿向来沉稳,此亦稍慰母怀。”
“忆昔遣汝赴东平王城,实有苦衷。汝当年大病,术士言汝魂魄有缺,恐难活至廿五。”
“唯东平王城,或有机缘可补此憾,虽此乃缥缈之说,亦不可全然不顾。”
……
“吾儿身处他乡,务以保重自身为要,性命之事,重于泰山。”
“切不可逞强涉险,凡事谨慎,母唯愿汝平安归来。”
“家中诸事皆顺,勿念。”
“母字”
……
江桂华看着家信,手一个字一个字的过去。
眼泪止不住的流下来,母亲自来端庄,不轻言感情,尤其对子女教导,重礼仪,重操守……
此次心中终于说到挂念,想到当初自已差点身死,如今想来却也对不住母亲。
……
原来是有术士断言过自已活不到二十五岁。
所以才来到东平王城,
自已一直以为是相公到这边做官,自已跟着来的,没想到是自家顺水推舟运作来的。
如此说来此事也算对上了,如果没有镜神,自已可能早就死几日了。
也许镜神就是自已的机缘。
平安归来,何其难哉?
……
魂魄有缺,自已为何从未感觉到?
……
“季大人,你没有接那个狗屁圣旨,我是真想不到啊。”
“我以为季大人此时此刻,肯定盼着一家人团团圆圆回京了。”东城门处,陈耀祖嘴角叼着根草根说道。
这里唯有季大人家里一个没少……
实在是福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