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一边慢慢的在陪伴女儿徐瑶的成长过程当中。
徐州又一次升任了。
这一次是升任平江府"知府事"。
后来官职称呼改为知府。
当然辖区也还是管着苏州府这一片,以前的一些事务。
只不过是官职高了,称呼变了。
现在的两个小的。
徐瑶与徐函已经长大。
并且徐函今年已经参加了发解试的秋闱考试,已经过了,只能明年的春闱省试,再考过之后,便是进士了,再参加完最后的殿试以后,也就可以授官任职了。
此时已经十五岁的徐瑶,也已经是一个大姑娘了。
沉寂了三年之后的徐瑶,也有了自已的想法和决定,女子虽然不能做官,不能出头露面经商,但是可以在女学馆中做女夫子,这是她在想到以前,在江宁府女学馆时的快乐的场景时,无意中想到的主意。
再说她现在还小,还不想这么早就议亲。
所以她要趁着现在年龄还小,还没有议亲的时候,抓紧时间找点自已喜欢的事做,刚好也给自已的以后,铺个路,以免以后议亲成婚之后,没有事情可做。
于是,徐瑶也把自已想当女夫子的想法,告诉了自已的阿父徐州。
徐州听了之后,当然同意自已的女儿,有了这样的想法,这样的做定,但是自已一个堂堂的知府事的女儿,可不是只是当一个女夫子,这么简单。
他于是给江宁府升州之前的那个,开了女学馆的出宫女官,写了一封书函,问她还有没有最近新出宫的,她认识的出宫女官,他这里也要开一个女学馆,如果有,可以帮忙介绍过来。
薪资待遇可以见面详谈。
过了没多久,以前在江宁府升州开办女学馆的出宫女官回了信,说有两个出宫女官,刚出了宫,正在来江宁府升州的路上。
并且她们以前在上京的宫里时认识,这次到江宁府升州,也是想在她的女学馆里找个事做,她以前已经找了几个出宫女官,女学馆里已经招满了女夫子,现在接到她们两个的信,正为这事发愁哪?
沒有想到这时候。
徐州的书函到了。
也替她解决了一个难题。
于是徐州又发去了第二封书函。
让江宁府升州女学馆的出宫女官,一接到那两个刚出宫的女官,马上让她们到平江府来。
并且徐州这边,也会派人顺着官道前去迎接,当然,升州那边也要找人护送,并且在马车上挂上一个出宫女官的标记,到时好让前去迎接的人相认。
当然护送的一切费用,到平江府时,由徐州这边付给,一切不用担心,只须护送好那两个出宫女官就好了。
同时,这边。
徐州也已经找好了一个大宅院,修缮之后,改成了一个学馆,当然也是送给自已的女儿徐瑶,做为一个女学馆。
并且名字都替女儿徐瑶想好了。
就叫平江第一女子学馆。
而且悄悄的找了木器坊,刻好了学馆的名字木牌,挂在学馆的院子的门上,遮上了一块红布。
只等那两个出宫女官一到。
便揭开,开馆大吉。
没过几日,被徐州派去迎接出宫女官的张弘,在官道的半路上便遇到了出宫女官们的马车,马车的车厢上还真有出宫的标记。
这些马车也是属于宫中官驿的,自然有宫里的标记,一般出了宫的女官,便由这些马车送到目的地,当然一路上的菜食,也得由出宫女官提供给驾车的宫人,当然驾车的宫人也是有宫例的。
也就是宫中的任职薪资,但是他们这些小宫人的宫例平时并不多,全靠外差赏。
比如跟着某个大内官到那里颁发圣旨,一次的赏银肯定不少,这次的宫人本以为接了一个苦差,结果,听说给银子的对方是一个知府事,立马又变得高兴起来,也不管改不改到了,反正到了地方,有人付这个钱。
很快接了人。
张弘与出宫女官们的马车,合在一处,快马加鞭,不停歇的,没用两日便赶回了平江府。
到了平江府的府衙。
徐州亲自从府衙里出来迎接了。
先是安排两个出宫女官去了府衙后院,接着便安排了那个驾车的宫人,用食,洗漱到官驿中休息,当然也特意多给了一些一路护送的辛苦费。
这些宫人虽然没有官职,或者官职不大,但是也不能轻易得罪,毕竟是侍候于宫中的人,到时候给你说两句不好的话,可就会败坏了你的名声。
徐州给银子不少,嘴里却说着宫人辛苦,不过是一些路上的茶水钱,宫人当然不傻,从刚才接过那个装着银子的钱袋时,便已经感觉到了里面银子的重量,心里当然也满意的不行。
但是面上却不能表现出来。
于是也假意推辞,嘴里一直说着,不劳大人破费,却另一方面也悄悄的收了,之后,回到官驿歇息一夜,第二日一早,便离开平江府回京复宫中大内宫派出的差,自是不提。
这边,徐州也安排了出宫女官们用完了莱食,并派张弘,另一个嬷嬷,带两个出宫女官到学馆,学馆有准备给出宫女官们的学舍,自然可以歇息。
徐州也准备让两个出宫女官先歇息两日,之后,等她们歇息好了,便正式开馆。
另外,准备开女学馆的事,他还没有跟女儿徐瑶说,也怕猛然一说这事,会惊到女儿,于是下晌下衙的时候,徐州回到了府衙后院,先将这件事,给李媚儿透了个底。
因为徐州下晌的时候,让张弘回后院叫了一个嬷嬷,怕李媚儿会多想,之后,才把徐瑶叫到面前,告诉她,准备开一个女学馆,让她去里面当一个女夫子,问徐瑶怎么想。
徐瑶当然说可以了。
她还没想到这个女学馆,是阿父徐州专门准备给她开的,并且已经都筹备好了。
只等开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