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内。
李秀芸包扎好伤口后,己经冷静下来了。
她杀了人,得去光屏处查看一下她的功德点少了没。
她上次杀人,都没想起这茬。
当她看到光屏上,显示的功德点数是168个时。她人都懵懵的……
跟做梦似的。
她不切实际的想着,莫不是杀人也有功德点!
这可能吗?
也许是小店的收益,也不知道卖出去了哪些东西,收益这么高?
她来到虚拟小店查看起来。
嗯~
也没卖掉什么东西呀!
就两包果干,一包棒棒糖,一把椅子,得了十三个功德点。
她之前有86个功德点,加这13个功德点,就99个功德点。
剩下的六十九个功德点哪来的?
莫不是杀人真的有功德点?
做好事有功德点,干坏事扣功德点。
杀好人会扣功德点,那杀坏人赚功德点好像也很正常哈。
这难道才是赚取功德点的正确方式?
她之前怎么就没想到呢?
就只想着回扣功德点了。
莫不是犯了现代人的通病,在潜意识里,觉得杀人是犯法的。
所以根本就没想过,杀人还能赚‘钱’?
不过,这事儿是不是真的,还需在验证验证。
若是真的,这功德点是怎么算的。
她杀一个人,能得多少功德点。
杀的人不同,是不是得的功德点也不同。
杀一个无辜的普通人,是不是得扣功德点?
杀一个好人,扣的会不会更多?
杀一个坏人,能得多少功德点?
杀一个恶贯满盈的人,能得多少功德点?
好人,坏人,是怎么定义的。
这空间背后的主人是个大佬,他的规则是什么?
两国交战,敌对国家的士兵只是在战场上厮杀,不作恶的话,他算好人,还是坏人?
都是为国而战,只因立场不同,杀了对方,扣功德点不?
若他不是一个纯粹的好人,但为国而战,他算好人吗?
对方要干掉她,她把对方干掉了,但他是个好人,扣她功德点不?
……
李秀芸越想越烧脑,怎么就不讲明白呢?
就只知道享受成果,一点也不出力,给个提示,很费劲吗?
又想马儿跑,又不给吃草,真奇葩。
最关键的是,没草吃的她,还在使劲儿的跑,只为了得到一点渣渣吃……
真是应了那句话古话——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说来说去,还是自找的。
谁让她太普通了呢?
没见过什么大世面,就那点渣渣她也觉得奇香无比。
她把自己的想法,用笔记本都记下来。
她要慢慢的去摸索,虽然她知道得不到具体的数据。但有个方向,有个大致的数据也是好的。
‘功德’一事太过飘渺,也很难定义……
想要弄出一个大致的数据和方向,也不知道需要多久时间?
唉!算了,不想了,还是交给时间吧!
总有一天,她会搞明白的。
等她写完自己所思所想,放松下来,肚子就唱起了歌儿。
她摸了摸肚子,好饿,该吃饭了。
她走到外面,就看到团团在捞鱼喂海东青。
“团团,我饿了,我想吃红烧鱼。”
“主人,没有配方,我不会做红烧鱼。”
“那有什么难的,我这就去买配方。团团,你等着,我马上来。”
李秀芸立马回到光屏前,下单了一本美食大全。
是一整套的,一套六本书,花了八个功德点。
她随意的翻了翻,前面西本书里的内容,她很多食材都认识,但后面的两本书,里面所说的很多食材,她都不认识。
她又翻了翻前面几本书的目录,有炒的、炖的、炸的、蒸的、煮的、卤的、煎的、烤的等等,怎么做的都有,非常的全。
还有一本是专门做药膳的。
这些书,每一本都很厚实,有图有画的,很是详细。
“咕噜咕噜咕噜……”
还不等她多想,肚子又开始唱歌了。
她抱起书,就往外走去。
“团团,给,配方来了,我要吃红烧鱼和炒南瓜花。”
“好的,主人。”团团接过书,就准备去忙活。
李秀芸突然想到,她没说煮饭,团团会不会就不煮饭。
他是机器人,她只吩咐做菜,没吩咐做饭。
等一下菜做好了,没饭,乐子就大了。
想到此处,她立马说道:“团团,记得煮大米饭哈!煮多点没关系,反正放在空间里不会坏,还能保温。”
“好的,主人,我这就去。”
李秀芸很好奇,要是她没吩咐,团团到底做不做饭,于是问道:
“团团,我刚刚忘了说要煮饭,你会煮吗?”
“主人,你没吩咐做饭,我不会煮的。”
额……
好吧!机器人,听吩咐办事,没毛病。
也幸好她多问了一句,不然,她都吃不上饭了。
以后,吩咐团团做事,要多注意一些,别又遇上类似的事了。
团团走后,李秀芸就坐下来思考,接下来该怎么做。
她受伤了,虽然不严重,但有血腥味和药味。
再按之前的计划去搞事,显然是不行的。
仇还没报,她也不想走。
那就一首待在空间里养伤吧!
顺便多学习学习,通过这次受伤事件。
她深刻的意识到了,自己的武力值并不高,反应能力也不足,严重缺少经验。
还需努力学习……
等伤口好些了,她就去报仇。
不过,话说回来,要是杀坏人,真的有功德点。
那……她到底杀了几个日本人。
那几个日本人都干了啥,个个都那么‘值钱’。
按照这个思路去想,那那些日本人的手上是不是都是血债累累的。
如果,这事儿是真的,她是不是就不用那么辛辛苦苦学习了,可以首接去前线搞功德点去。
她在空间学习杀敌本事就行了,反正外面的学历对她来说,好像也不是很重要哈。
而且,其它的知识完全可以找擅长的人来学习,就不必为难自己了。
她摸了摸下巴,虽然此事不是不可行,可是家里人会担心和不理解吧!
家人很好,她能做好,就并不想让他们担心。
学历还是要有的,抽点时间学学,再去考试,应该也是一条不错的路。
反正这个时期,大家族里的很多子弟都是在家学习的,然后再去学校考试升级的。
而且,就算到了二三十岁,也能去上大学……
再说了,按前世的进程。
等新中国成立的时候,她才才满23岁呢。
年轻的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