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收起那些乱七八糟的思绪,回着父亲的话,
“我之前跟祖母聊过了。祖母说我的玉米很好吃,我想让更多的人吃上我的玉米。所以要多多的留种。”
她微微扬起下巴,小脸上满是自豪与得意。
在她看来,她种的玉米个大、香甜可口。若能将这些高产又美味的玉米推广出去,让更多人填饱肚子,那也不枉她来此世一遭!
她仿佛己经看到了那些因吃到自家玉米而露出满足笑容的人们,心中涌起一阵阵暖流。
“祖母说让我多花心思读书。不能因为这件事而耽误学习。”李秀芸又迅速转换话题,小眉头微微皱起,似乎在强调学习的重要性。
她深知,在这个时代,有学问,有本事才能在将来更好地立足社会、帮助他人。她不想为了种植一事,而荒废了学业。
“既然父亲也想留种子,那菜园子和水田都交给父亲吧!我要去读书了,父亲,父亲,我想去学堂读书了。”她向父亲撒娇道,眼中满是憧憬与向往。
她很羡慕哥哥姐姐能去学堂读书,去了学堂,就能接触外面的世界。做更多的事。
“你之前总说我还小,不让我去,可是我现在三岁啦!己经是大小孩了。”她挺起小胸脯,努力让自己看起来更成熟一些。
在她看来,三岁己经不算太小,别的小朋友都能去学堂,自己凭什么不能?她用这番话,试图打消父亲对她年纪小、不放心的顾虑。
同时,她也害怕父母问起种子的事情。
为了不让父亲母亲把注意力集中在种子这件事情上面。
她赶紧把自己要去外面读书这件事情拿出来,以此来转移他们的注意力。
她怕再说下去,会露馅。跟聪明人打交道,还是熟悉她的父母,她心虚呀!
李秀芸心里七上八下,生怕父母看出端倪。
但又迫切地想表达自己的想法,只能硬着头皮、鼓起勇气,用这番话来应对。
果然,他们听了李秀芸又提去学堂读书,母亲忙说道:
“秀芸,现在外面好乱。你还小,你去学堂我们都不放心。秀芸,再等等好吗?”
母亲的语气里满是担忧与不舍,她心疼女儿,外面真的是太乱了,她怕年幼的李秀芸会受到伤害。
“母亲,真的不可以吗?我好想去。”
李秀芸低着头,声音里满是掩饰不住的失落。
她本来想流点眼泪的,装可怜的,可她实在是哭不出来。
她有点羡慕别人想哭就哭的本事了。她在心里盘算着,要不要学一学演戏的功夫。
说不定以后用得上。她想象着,她在街边可怜又无助的哭着,引来日本人,趁机杀了他。
她觉得她有点魔怔了,无时无刻不想着学本事,杀日本鬼子。
看着女儿失落的表情,李志兴也说道:
“秀芸,咱们家有书斋,之前哥哥姐姐他们没去学堂前,也是在书斋学习的。要不你去书斋学习。”
听到父亲提到家里的书斋,她的眼睛亮了起来。
“真的吗?父亲,我可以在家里的书斋学习吗?”
李秀芸兴奋地问道,她的小手紧紧抓住父亲的手臂。
母亲也微笑着说:“是的,秀芸。我们家的书斋有很多书籍,你可以在那里学习。而且,家里有先生常驻,这样你就能安全地学习,你有什么问题都可以请教他。这样我们也能放心了。”
李秀芸的小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她知道这是父母对她的爱和保护。
“谢谢父亲,母亲,我会好好学的。父亲母亲,我还想习武。”她坚定地说。
听女儿想学武,吕清婉温柔地摸了摸她的头,语重心长地说:
“秀芸,习武固然重要,但也要量力而行。你年纪还小,身体还在发育,不能过度劳累。等你身体再强壮一些,我们再给你找个好师傅教你习武。”
父亲也点了点头,补充道:“是啊,秀芸。习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长期的坚持和努力。你现在先把书读好,打好基础,以后习武时才能更好地理解武学的精髓。我们会支持你的,但你也要有耐心,一步一步来。”
李秀芸见父母不答应,小脸憋得通红,双手紧紧抓住父亲的衣袖,一脸渴望地看着父亲。
“不行不行,我就要学,我就打基础,不学高深的。”
李秀芸坚定的说着。语气中带着倔强和撒娇。
她知道,在这个战乱的时代,有过硬的本事,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和家人。
她不想再等,想要立刻开始习武,为自己的未来积蓄力量。
见女儿如此坚定的想学武,李志兴夫妻俩心中既感动又担忧。
他们想到外面的乱世,局势动荡不安,各种危险随时可能降临。
父亲紧了紧抱着她的手,语气中带着一丝严肃:
“秀芸,习武可以,但你必须保证自己的安全。我们会给你找个好师傅,但你一定要听从师傅的教导,不能逞强。”
李秀芸见父亲答应了,欣喜不己,“父亲,我知道了,我会乖乖听师傅的话的。”
母亲则摸了摸她的头心疼道:“我的乖宝,你的主意很不错,可是,决定了就不能半途而废。”
“不会的,我要做一个言而有信的人,我很厉害的,不会半途而废。”
李秀芸坚定地说着。
但她却在心里哭唧唧~
她哪敢半途而废,她恨不得自己能有很多个分身,让她们去学习各种本领,让自己变得更强,以应对未来的艰难险阻。
父亲母亲被她的童言童语吹散了些忧愁。
“对对对,我的宝贝闺女是最棒的,芸芸,我给你配几个小姐姐,跟你一起学习可好?”
吕清婉轻声询问,她想为女儿培养几个帮手。
李秀芸听了瞬间来了精神。欢喜道:“可以多些吗?”
她嘴里回应着,心里却想着,人越多越好呀!以后好帮她干活儿。
吕清婉被闺女逗笑了,“你想要多少?”
“那当然是多多益善啦!我这么聪明,她们跟不上怎么办?有些聪明喜欢读书,有些喜欢学武怎么办?有些喜欢吃怎么办?多点,就可以多些选择。”
“那我就多给些人给你看看,让你自己挑选”母亲说道。
“谢谢母亲,我最喜欢您了”说着还亲了母亲一口。
这时传来父亲的调侃的声音,“你最喜欢母亲,那我呢?”
她忙转身又亲了父亲一口才说“父亲是天底下最好的父亲,我也喜欢您,嘻嘻嘻~”
一家人在欢声笑语中其乐融融,满是温馨与幸福。
接着,父亲把她抱进小书房,放在书桌的对面的椅子上,跟她说起了书斋的故事。书斋的老师有哪些?
习武的院子在哪里,练武的师父是谁?都要注意什么?
一天的学习安排,她认真的听着父亲所说,把它们牢牢的记在心里。
第二天,她早早地就爬起来,让小桃姐姐帮她洗漱,在小桃的服侍下很快就洗漱完了。
跟母亲一起吃过早餐,就兴冲冲地和小桃去往家里读书的地方,她的心跳不由得加速了几分。
满心期待着,即将到来的学习生活。
穿过了曲折的回廊,再穿过一个个拱门,她和小桃终于来到了光复轩。
这个家中,专门为孩子们读书而设的书斋。
她之所以可以这么快就能来光复轩学习,只因哥哥姐姐虽然去了学堂读书,但是晚上还会来这里学习。
她很是期待,她哥哥姐姐看到她这个小布丁来这里学习的场景。
光复轩是一座独立的院子。占地很广,约有两亩地。
一进院落,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精美的影壁,上面雕刻着“光复轩”三个大字,笔锋苍劲有力,彰显出书斋的文化底蕴和家族对教育的重视。
看着影壁上的字,李秀芸又回想起昨日父亲的话。
他说,这个书斋的名字是祖父起的,寄托了祖父对国家复兴和文化振兴的期望。
上面的字也是祖父亲手写的。
父亲还说他和叔叔伯伯也曾在这里学习。教书先生是祖父的好友,也是他们的启蒙先生,不可对他不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