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烈属被欺?灭了那帮禽兽

第185章 声誉鹊起,部委关注

加入书架
书名:
四合院:烈属被欺?灭了那帮禽兽
作者:
车前草的约定
本章字数:
5364
更新时间:
2025-06-03

改革的春风得意,却也催生了潜藏在阴影中的恶性竞争。

那些固守传统、不思进取的中专技校,眼见生源如潮水般涌向改革试点,昔日门庭若市的景象一去不复返,一种夹杂着恐慌与绝望的情绪开始在他们之间蔓延。

清晨或傍晚,当阳光将教学楼的影子拉得斜长,试点学校那略显陈旧但因勤于打扫而洁净的铁艺校门内外,便会上演一幕幕暗流涌动的角力。

一些身影,如同城市角落里最不起眼的尘埃,悄然汇聚。

他们衣着平庸,面容在晨曦的微光或黄昏的余晖中显得模糊不清,唯有一双双闪烁着精明与焦躁的眼睛,在人群中搜寻着目标。

他们会不失时机地凑到那些领着孩子、脸上写满殷切与迷茫的家长面前,嘴角堆起油滑而热络的笑容,声音压得恰到好处,既显得亲近,又不至于引起旁人过多的注意。

那些话语,如同精心编织的蛛网,带着夸大到失真的承诺,许诺着无需努力的坦途与唾手可得的“铁饭碗”。

间或,话锋一转,又会夹杂着几句若有若无的暗示,影射着试点学校的“不确定性”与“潜在风险”,像一条冰冷的蛇,悄悄缠上家长们本就焦虑的心。

有的家长眉头紧锁,下意识地将孩子往身后拉了拉,脚步匆匆地想要避开这不请自来的“热情”。

有的则在犹豫与困惑中,被那三寸不烂之舌说得驻足,眼神里充满了对未来的不安与对眼前“捷径”的摇摆。

自行车铃铛的脆响、孩子们的嬉闹声、远处街道的喧嚣,混杂着这些低沉的、充满诱惑与恫吓的私语,构成了一幅光天化日之下的招生暗战图。

而当夜幕低垂,或在不为人注意的白日角落,另一些更为卑劣的手段也在悄然进行。

那些用最粗糙泛黄的纸张、印着劣质油墨的匿名传单,字迹歪歪扭扭,散发着刺鼻的廉价墨臭。

如同暗夜里滋生的毒菌,又像见不得光的壁虎,被悄悄塞进路边停放的自行车篮筐,贴在老旧居民楼剥落的墙壁和冰冷的电线杆上,甚至从门缝里塞进家家户户。

这些传单,极尽抹黑、歪曲之能事,用最恶毒的语言攻击着试点学校的师资、管理乃至学生的品行,将那些凝聚了无数人心血与汗水的改革成果,描绘得一文不值,甚至险恶丛生。

它们如同无声的毒箭,在毫不知情的市民中散播着怀疑与困惑的种子,试图在试点学校用辛勤与实绩艰难建立起来的良好声誉上,泼上一盆盆肮脏的污水。

面对这股不正当竞争的浊流,陈国强办公室内的空气反而愈发沉静。

他指尖夹着一支烟,青白的烟雾袅袅升起,模糊了他深邃眼眸中一闪而过的锐利。

他深知,此刻任何激烈的反击都可能落入对方的圈套。他沉声对几位试点学校的负责人说道:“越是这种时候,我们越要沉住气,练好内功。学生的口碑,企业的认可,才是我们最坚实的盾牌。”

窗外,阳光穿过稀疏的云层,在他办公桌上那份关于规范招生秩序的草案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随即,他亲自带队,与市工商、公安等部门联合行动,并通过新成立的职业教育行业协会,迅速出台了一系列规范招生行为的指导意见和处罚条例,如同在混乱的市场中划下了一道清晰而不可逾越的红线。

为了彻底击碎谣言,展现改革的真正实力,一场由市政府主办、教育局承办的全市职业技能大赛应运而生。

海州市最大的体育馆内,彩旗招展,人声鼎沸。刺眼的电焊弧光、车床的嗡鸣、键盘清脆的敲击声与观众席上不时爆发出的惊叹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曲激昂的劳动交响。

来自全市数十所职业院校的精英学子,在各自的赛场上挥洒汗水,展现技艺。

企业招聘代表和各大媒体的记者们,则如同敏锐的猎手,在人群中穿梭,寻找着未来的技术明星。

比赛结果毫无悬念。那些在“双元制”模式下成长起来的试点学校学生,凭借远超同龄人的扎实理论功底和娴熟操作技能,几乎包揽了所有重要奖项。

当一个个身着崭新工装、脸上洋溢着自信笑容的年轻学子站上领奖台,从陈国强手中接过沉甸甸的奖牌时,闪光灯骤然亮成一片,将他们青春的面庞映照得格外耀眼。

陈国强站在主席台上,望着台下那些因激动而微微颤抖的年轻身影,嘴角露出一丝欣慰的笑容,那笑容背后,是无数个殚精竭虑的日夜。

这场大赛,如同一场酣畅淋漓的胜利,彻底扭转了公众对职业教育的刻板印象。

改革的成果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毕业生供不应求,平均起薪甚至超过了部分普通高校的本科生。

企业纷纷主动上门寻求合作,签订“订单班”的意向书堆满了教育局的办公桌。

家长们曾经的疑虑与观望,化作了欣喜与感激的锦旗。

海州职业教育,从昔日无人问津的角落,一跃成为街头巷尾热议的焦点,一股“学技术、有前途”的新风尚悄然兴起。

这股强劲的改革之风,很快便吹过了省界,引起了国家教育部的高度重视。

初秋的一个上午,几辆挂着特殊牌照的黑色轿车悄然驶入海州市教育局。

教育部高级别调研组的到来,让这座城市再次成为瞩目的中心。

在略显肃穆的会议室里,调研组的专家们神情专注,时而低头记录,时而锐利提问。陈国强和他的团队,则将数月来的心血与智慧,浓缩成一份份详实而富有洞见的报告,系统阐述了海州模式的核心理念、操作路径以及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他们如同经验丰富的船长,向来访者清晰地描绘出这艘改革巨轮航行的每一段轨迹。

调研持续了数日,从窗明几净的现代化实训车间,到灯火通明的企业生产一线,再到与毕业生、教师、企业家的深入座谈,调研组的成员们亲眼见证了海州职业教育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最后的总结会上,带队的部委领导握着陈国强的手,目光中充满了赞赏与肯定:“陈局长,你们海州的经验,为全国职业教育的改革提供了一个可复制、可推广的宝贵样板!这不仅仅是海州的成功,更是对国家人才战略的巨大贡献!”

高层的肯定,如同最强劲的东风,为海州的改革注入了新的动力。

然而,陈国强并未沉醉于眼前的成就。在一个宁静的夜晚,他独自站在办公室窗前,望着城市璀璨的灯火,深邃的目光似乎穿透了夜空。

技术人才的培养己初见成效,但如何让这股改革的浪潮持续向前?

他敏锐地意识到,仅仅培养技术工人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培养一批懂技术、善管理、具有现代企业经营理念的管理者,他们将是未来工业体系的中坚力量。

一个更为宏大的人才培养计划,开始在他脑海中悄然酝酿。

就在教育部明确表示,有意将海州的改革经验向全国推广,并希望陈国强能承担起更重要角色,负责指导这项全国性工作之际。

一封来自首都、封口处盖着外交部火漆密印的信函,却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一颗石子,带着几分神秘与不容置疑的份量,悄然送抵他的案头。

信封厚重,纸张挺括,那暗红色的火漆印记在灯光下显得格外醒目。陈国强拿起信函,指尖触碰到那微凉的质感,心中不禁泛起一丝波澜。

一个新的,充满未知的领域,似乎正向他缓缓开启大门。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