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穿越赵德昭,我才是宋太宗

第11章 盛世下的开封

加入书架
书名:
大宋:穿越赵德昭,我才是宋太宗
作者:
二水山人
本章字数:
4082
更新时间:
2025-01-27

金针刺破桃花蕊,不敢高声暗皱眉。

那一夜赵德昭睡得很香甜,绝对是他这辈子睡得最舒服的觉。

次日清晨,赵德昭突发奇想换上了一套官人装扮走出宫门。

他心里一直有个愿望,就是领略一下汴京城的繁华。

至于李煜,赵德昭心里也清楚李煜是不想跟自已扯上什么瓜葛的。

这样的话,自已索性遂他的愿,晚点去也不迟。

刚离宫门映入眼帘的便是大街上摩肩接踵的人群,一路上车水马龙。

路边商户的叫卖吆喝声不绝于耳,整个一太平盛世的景象!

而且汴京城在当时的世界是唯一一座人口过百万的大都市。

在当时,巴黎、伦敦这些现代著名大都市都还岌岌无名。

就连当时西方最有名的城市君士坦丁堡,人口也才不过几十万人。

由此看来,汴京真是当时世界独一无二的灯塔,让全世界人都领略了大宋的繁荣。

正巧赵光义刚举行登基大典,宣布放假一天。

虽然只有一天时间,但对赵德昭来说已经很满足了,正好可以趁机熟悉一下这个时代。

自已也能借这个机会满足好奇心,弥补遗憾。

宋朝官员绝对是历代王朝里最幸福的了,光是假期就占了一百多天。

而且俸禄还高的吓人,再加上各种补贴,日子过得舒坦极了。

相比之下,后世明朝的官员可就是叫苦连天了。

明朝的官员俸禄之低是有目共睹的,也正因此,明朝成了贪污最严重的朝代。

他们是拿着最少的钱,干的最累的活。

而大宋的官员是拿着最多的钱,干的最轻的活。

人比人,真是气死人!

不过汴京哪里都好,就是有一处不好——房价太高。

据说大词人苏东坡都买不起房,加入了租房大军。

也是,汴京这地方寸土寸金,想安家落户,绝非这么容易。

来此买卖的商贩也就是卖东西在这,等买卖做完,自已也该返回家乡了。

实在走不了的,也只得在汴京找个酒楼住下,租金当然高得吓人!

好巧不巧,赵德昭此时走到了一处酒楼面前。

抬头一看,只见牌匾上写着“天下第一楼-集庆楼”的字样。

其实古代的书写顺序也不是全都竖着写,像门牌也有横着写的。

赵德昭逛了一大圈,也觉饥肠辘辘,便走入了集庆楼。

刚踏进楼就看到里面不少人拿着酒杯觥筹交错,青楼女子在旁弹曲卖唱。

没错,在大宋,青楼是合法的产业。

甚至不少的酒楼为了保持自已的生意兴隆,多招揽客人,也会养些青楼女子。

不少达官显贵都曾逛过青楼,包括但不限于欧阳修,柳永,晏几道等人。

特别是柳永,堪称是北宋的夜店小王子。

他的曲子不光俗,还妖艳的很,大部分都是写给青楼女子的。

甚至连他死后,买不起棺材,都是这些青楼女给他筹钱安葬的。

但赵德昭可是名校大学高材生,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他并不喜欢逛青楼。

毕竟自已的爱,只会给王氏。

赵德昭眼见一楼过于嘈杂,就扶着把手,沿着木梯走到二楼。

走到窗户一看,视野果真是好,一览无余,整个汴京的繁华尽收眼底。

此时一个小二走上二楼,拿着一个单子递给赵德昭,客气道:

“客官,您想吃些什么?

尽管点,我们酒楼各种菜品是应有尽有!”

赵德昭缓缓接过单子看了起来,菜品确实不少。

而且这个单子和现代的饭馆菜单差不了太多,一张大白纸上面用毛笔写着各种菜品,下面是价格。

要不说宋朝这么有钱,商业的发达从这里就可见一斑。

赵德昭盯着菜单想了想,便说道:

“先来一斤羊肉,对了,你们酒楼有什么好酒吗?”

小二缓缓收起单子,笑着推荐道:

“客官您别说,还真有。

我强烈推荐酒楼的招牌,杏花春。”

说着,他环顾了下四周,贴近赵德昭耳朵轻声道:

“据说当年太祖皇帝作节度使时,来过本楼,就点的这瓶酒。

喝完之后,太祖爷赞叹之声是不绝于耳啊!”

赵德昭听后心里冷笑一声,好家伙,招牌都打到我爹身上来了?

连皇帝的事都敢随便告诉人,大哥,你是真敢啊!

不过这在当时的北宋属是正常,宋朝风气非常开放,规矩没有这么多。

至于见高官或帝王下跪的礼仪,是元朝才发明的。

在宋朝,你见到皇帝非常感激,想跪就跪。

你说讨厌皇帝,也可以选择不跪,只需微微作揖弯腰就行。

要是连腰都不弯,那就太不给皇帝面子了!

在宋代,只要你不散播谋反的言论,其他的事都可以说。

赵德昭含笑微微点了点头,便道:

“好,就来一斤羊肉,外加一瓶招牌杏花春。”

赵德昭清楚,在宋朝说吃牛肉,那可真是找死了!

《水浒传》里动不动就来几斤牛肉,那是施耐庵写着玩的。

耕牛在封建社会是极其重要的财产,许多事都得用到他。

要是私下里杀耕牛,轻则罚款,重则下狱。

赵德昭心里明白,于是只点了羊肉吃。

“好嘞,客官,您稍等!”

小二接过单子后,答应几声便走下了楼梯。

赵德昭在这段等待时间侧头环顾四周,看见不少墙上都写有前人的诗作。

这并不稀奇,宋朝是个文治鼎盛的朝代。

在那个时候,人人都以科举中第做官为荣,毕竟福利挺多,社会地位也高。

反而学武是全社会抵制的对象,谁家孩子说要学武,家人那是第一个不同意。

所以出现了这么个两极分化的现象:文人巅峰,武人低谷。

而重文轻武的头,就是开在赵光义这里。

赵匡胤时期虽然对武人有所打压,但并不严重。

那时是“崇文抑武”,而不是后世所说的“重文轻武”。

后世印象中的宋朝武备荒废,重文轻武,纯粹是赵二开的好头!

赵德昭起身背手一句句看着上面的诗句,不禁张口吟诵: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