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羽深知,要想彻底扳倒王太师这棵盘踞朝堂多年的“大树”,确凿的证据是关键所在。从皇帝那里领命之后,他便全身心地投入到了这场艰难而危险的证据收集之战中。
回想起现代社会中的调查手段和情报搜集方法,林羽心中渐渐有了主意。他首先从王太师的日常行踪和社交圈子入手,秘密安排了一些可靠的人手,对王太师的府邸进行 24 小时盯梢,记录下每一个进出府邸的人员信息和时间节点。这些人伪装成普通的商贩、路人或者乞丐,巧妙地融入周围的环境,不引起任何人的注意。
为了获取更多内部消息,林羽还设法拉拢了王太师府中的一些下人和侍卫。他时常趁着夜色,身着一袭黑色夜行衣,身形矫健地穿梭在京城的街巷中,避开巡逻的士兵,悄然来到与线人约定的隐蔽角落。他目光警惕地环顾四周,确保无人跟踪后,才与线人碰面。在昏暗的光线中,他压低声音,与线人细细交谈,仔细聆听他们透露的每一个细节,同时不动声色地将准备好的重金和承诺日后给予庇护的信物交予对方。
在调查王太师贪污受贿的证据时,林羽将目光投向了朝廷的各项工程项目和商业往来。他乔装成一个普通的商人,频繁出入那些与王太师有利益关联的商铺和工坊。他时而佯装挑选货物,手指轻轻抚过货架上的商品,眼睛却在暗中观察着周围人的一举一动;时而与掌柜的攀谈,不经意间抛出一些关于工程招标和商业交易的问题,从他们闪烁其词的回答中捕捉关键信息。
有一次,他听闻一位曾经参与工程建设的工匠知晓内情,便亲自前往拜访。他沿着狭窄崎岖的小路前行,找到工匠那简陋的居所。轻轻敲门后,待工匠开门,他迅速闪入屋内,随即关上房门,以防隔墙有耳。在屋内,他诚恳地与工匠交谈,双手紧紧握住工匠粗糙的手,眼中满是真诚与急切,请求工匠提供证据。最终,从工匠那里,林羽获取了详细的账目清单、行贿记录以及一些关键人物的证词,这些证据都直指王太师的贪污罪行。
对于王太师结党营私的调查则更为复杂和隐蔽。林羽利用自已在朝中逐渐建立起来的一些人脉关系,与一些正直的大臣们秘密商议,共同绘制出了一张王太师党羽的关系网络图。他们时常在隐蔽的密室中碰头,林羽会轻轻展开地图,手指沿着错综复杂的线条移动,与大臣们逐一分析每个党羽的身份和作用,探讨下一步的调查方向。
为了进一步证实这些关系,林羽和他的盟友们采取了分化瓦解的策略。他们故意散布一些虚假的消息和谣言,制造王太师党羽之间的猜忌和矛盾。然后,林羽会潜伏在党羽们常出没的酒楼茶馆附近,看到有单独出行的目标人物,便悄然跟上。他脚步轻盈,如同鬼魅一般,不发出一点声响。待时机合适,他会迅速将目标人物截住,拉到偏僻的小巷中,利用对方的惊慌失措,从其口中获取他们与王太师勾结的证据,包括书信、密约等。
而在调查王太师阴谋篡位的证据时,林羽遇到了最大的困难和危险。这方面的证据最为隐秘,王太师必定对此守口如瓶,防范森严。一个深夜,林羽身着黑色夜行衣,脸上蒙着黑布,避开了重重守卫,如敏捷的黑豹般翻墙进入了王太师的书房。进入书房后,他没有立刻行动,而是紧贴着墙壁,屏住呼吸,倾听着周围的动静,确保没有潜在的危险。
待确认安全后,他才开始小心翼翼地搜索。他的目光如炬,扫视着书房的每一个角落,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隐藏线索的地方。终于,在一幅看似普通的字画背后,他发现了一个隐藏的暗格。他心跳加速,但仍强作镇定,轻轻地伸出手,小心翼翼地打开暗格,里面藏着一些与神秘人物往来的信件和一份未完成的篡位计划草图。他迅速将这些重要证据收入怀中,然后按照预定的路线,悄无声息地离开了书房,消失在茫茫夜色之中。
然而,林羽也清楚地知道,自已的一举一动都可能被王太师察觉。在收集证据的过程中,他时刻保持着高度的警惕,不断变换自已的住所和行动路线,以防被王太师的眼线发现。他还利用一些江湖上的奇门遁甲之术和伪装技巧,迷惑敌人,让他们始终无法捉摸自已的行踪。
随着调查的深入,林羽手中掌握的证据越来越多,王太师的罪行也逐渐清晰地呈现在他的面前。但他知道,现在还不是放松的时候,这些证据必须经过进一步的核实和整理,才能在朝堂之上发挥最大的作用,将王太师一党彻底击垮。而他也明白,自已与王太师的最终对决即将来临,这场战斗将决定着整个朝廷的命运和国家的未来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