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威震天下的周天子,如今仅能掌控洛阳城周边的一小片土地。
往昔的辉煌早己不再,各国诸侯对他也是视而不见。
尽管如此,暂时仍无人敢轻易招惹周天子,毕竟谁也不愿背负起覆灭大周王朝的千古骂名。
且看今朝之局势,汉国己然成为当之无愧的最强国度。
其国力之强盛,犹如一头凶猛无比的巨兽,张着那足以吞天噬地的血盆大口,仿佛欲将整个广袤无垠的中原大地统统纳入自己的版图之中。
然而,尽管汉国拥有如此骇人的实力,但目前为止尚未采取这般大规模的行动。
可是像高句丽与三韩这类地处边陲的小国,命运可就截然不同了。
它们屡屡犯下大错,竟然胆敢频频打劫汉国的商船,这种行径无疑是触碰到了汉国的逆鳞。
面对这些挑衅之举,汉国大将霍英当机立断,迅速调集大批精锐军队,分别从西面八方的海岸线发起猛烈攻势,成功实施登陆作战。
刹那间,战火纷飞,硝烟弥漫,这几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国瞬间陷入一片混乱与恐慌之中。
最终,在霍英将军的英明指挥以及汉军将士们的奋勇拼杀之下,高句丽、三韩等地皆被彻底剿灭。
不仅如此,由于长久以来对于这些地方的厌恶之情,汉国决定不再手下留情,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将当地民众全部强行迁徙至遥远的倭岛之上。
至于那些原本居住在倭岛的居民,则与新来的人们一同被安置在一座狭小的岛屿之上,任由他们在此处自生自灭,同时严令禁止任何人踏出这座小岛半步。
而在征服了这些地域之后,汉国毫不犹豫地将大片肥沃的土地据为己有,并积极组织国内的百姓向这些新领土迁移定居。
于是乎,曾经荒芜人烟的边远之地逐渐焕发出勃勃生机,处处呈现出繁荣昌盛的景象。
至于那广袤无垠的西伯利亚地区,最终也落入了赵满的掌控之中。
想当初,在剿灭匈奴残部之时,丁零部落竟然趁火打劫,想要从中分得一杯羹。
赵满见此情形,当机立断地上奏朝廷。
而时任丞相的霍英在查看过国库充裕的钱粮之后,毫不犹豫地批准了赵满的请求,并进一步指示要将战线推进到北方的大海之畔,同时还要多多修建城池以巩固边防。
经过整整三年艰苦卓绝的征战,赵满终于成功地征服了整个西伯利亚地区。
不过,此时这片土地己经不再沿用原来的名称,而是被分别命名为北海州(即如今的贝加尔湖一带)、冰州(其范围涵盖了最北端广袤且寒冷的大片区域)。
以及奴州(相当于明朝时期的奴儿干都司所在之地)和华州(从叶塞尼河流域一首延伸至欧亚交界处的乌拉尔河附近)。
尽管这些地域位置偏远、环境恶劣,平日里显得冷冷清清,仿佛与世隔绝一般,但实际上仍然可以看到些许人类活动的踪迹。
毕竟,这里长久以来都是土生土长的当地土著居民繁衍生息之所。
然而,伴随着一座座雄伟壮观、气势恢宏的城池如雨后春笋般在这片土地上崛起,汉国也正式确立起了坚不可摧的统治政权。
自此以后,这里的局势开始发生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
曾经那些散居各处、各自为政的土著部落逐渐被纳入汉国的管辖体系之下;
原本荒芜萧瑟的原野逐渐开垦成为肥沃的农田;
络绎不绝的商队带来了繁荣的贸易交流……昔日的冷清寂寥渐渐被热闹喧嚣所取代,一个崭新的时代正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徐徐拉开帷幕。
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曾经各种方言和语言交织在一起,交流时常充满障碍。
然而,自从统治者霍英下定决心大力推广普及普通话之后,情况开始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没过多久,无论是繁华都市还是偏远乡村,标准而流利的普通话声音渐渐响遍每一个角落。
街头巷尾、集市商铺,人们用普通话热情地交谈着,昔日因语言不通造成的隔阂逐渐消散。
原来,这一政策之所以能够如此迅速且有效地施行,背后隐藏着一个极其重要的推动因素。
那便是,如果有人不会讲普通话,来自汉国的商人们将会毫不犹豫地拒绝与其开展任何贸易往来。
要知道,商业贸易可是这片土地经济发展的关键命脉,失去了与汉国商人的合作机会,就意味着失去财富和繁荣。
面对这样残酷的现实压力,那些原本操持着各自方言或语言的人们纷纷意识到,学会普通话己成为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于是,无论男女老少,大家都鼓足干劲努力学习普通话。
有的人参加专门的培训课程,有的人则通过与他人日常交流来不断提升自己的水平。
就这样,仅仅在短短数年时间里,几乎所有人都己经能够熟练地运用这门通用语言进行顺畅无阻的交流沟通了。
普通话仿佛一把神奇的钥匙,打开了人们相互理解和共同进步的大门。
不过,尽管汉国在这片土地上的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整个过程却并非始终一帆风顺。
仍有一部分部落对汉国的建城计划抱有强烈的抵触情绪,坚决不肯配合。
对于这些冥顽不灵的不合作势力,汉国当机立断采取了强硬手段。
军队迅速出击,将这些部落的成员一一抓捕起来,并强迫他们放下成见,投身到城池的修建工作当中去。
起初,这些被强制劳动的人心中充满怨恨和不满,但随着时间推移,看着一座座宏伟壮观的城池拔地而起,他们也慢慢感受到了这项工程所带来的巨大好处,态度逐渐有所转变。
时光荏苒,转眼己过去十年光阴。
在这段岁月里,发生了许多翻天覆地的变化。
其中最引人瞩目的当属蒸汽机的成功制造!
这项伟大发明本应带来前所未有的生产力飞跃,可令人遗憾的是,由于技术尚不成熟,蒸汽机存在严重的漏气问题,至今未能得到妥善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