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日后,李泽再次来到贺夫人府上,这次他带来了一份更为的礼物——一份关于庆国边境贸易的机密情报。
贺夫人见李泽再次到来,心中虽有些疑惑,但见他手中那份情报,心中不禁一动。
“夫人,此乃庆国边境贸易的机密情报,若能妥善利用,必能为夫人带来丰厚的收益。”李泽低声说道,目光中带着一丝狡黠。
贺夫人闻言,心中大喜,忙接过,细细翻阅。
她虽出身名门,但对军事之事却知之甚少,她完全看不懂。
李泽微微一笑,说道:“夫人不必多虑,我向你推荐一个人。”
接着就是传说中的诸葛亮出场了。
“这位诸葛先生,精通战术,你可以把他连同这个情报一并献给陛下。”
李泽希望通过推荐诸葛亮来增强自己在贺夫人心中的地位,同时借机进一步接近皇权核心。
他的如意算盘倒是打得挺精明。
贺夫人虽然对李泽的提议感兴趣,但她对诸葛亮的能力持怀疑态度,担心推荐一个外人会引发陛下的猜忌。
“夫人,”李泽轻声说道,心跳如雷,却努力保持镇定,“我最近对庆国的形势有所思考,诸葛亮是一个难得的军事天才,这样的人才要是落入敌国之手,后果不堪设想。”
贺夫人闻言,眉头微微皱起,她虽然生过孩子,还算是风韵犹存。
要不然,当年拓跋珪为了得到这个小姨妈,不但把亲娘得罪了,还杀死了他的小姨爹,也就是贺夫人的老公。
贺夫人端坐在雕花梨木椅上,眉头微蹙。
她年过三十,岁月在她脸上并未留下太多痕迹,反倒增添了几分成熟的风韵。
肌肤如凝脂般细腻,透着淡淡的光泽,眼角虽有几道浅浅的细纹,却更显岁月沉淀的智慧与从容。
她的双眸深邃如潭,此刻却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忧虑,拓跋珪常年在外打战,说好听点是开疆扩土,其实也就是去抢人家的女人和土地。
贺夫人这么大年纪了,好不容易给皇帝生了一个儿子,但是在拓跋珪的十个儿子中,按照祖训,还是要立长子为太子。
为了这个事情,贺夫人没少受气。
李泽在接触贺夫人之前是做足了功课的,此时此刻,若要说服贺夫人,就要让她觉得有利用价值。
贺夫人默然,眼中闪烁着复杂的神情,似有思索与挣扎。
李泽知道,这是他难得的机会。
他低下身,恳切道:“夫人,您可否先私下与诸葛亮会面,以此亲自评估他的才智?若您果真觉得不合适,我绝无异议。但若有所延展。”
贺夫人想想也是,这看看又不要钱。
看看就看看呗!
不久后,贺夫人与诸葛亮的首次会面被悄然安排。
一切在李泽的掌控之中,又出乎他的意料
诸葛亮希望通过这次机会,展现自己的智谋,为未来的政治生涯铺路。
没想到贺夫人竟然看上了他,这让他进退两难。
诸葛亮还是没抵制住温柔的诱惑,投入到了贺夫人怀里。
诸葛亮在贺夫人的温柔怀抱中,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慰藉与迷茫。
贺夫人,这位权倾一时的女人,不仅拥有着无与伦比的政治手腕,更有着令人难以抗拒的魅力。
她的目光如水,温柔而深邃,仿佛能洞察男人心底最深处的秘密。
诸葛亮的情感战胜了理智。
诸葛亮就这周旋在皇帝和贺夫人之间。
随着时间的推移,诸葛亮与贺夫人的关系愈发亲密。
贺夫人不仅在政治上给予他极大的支持,诸葛亮一时成为皇帝身边的红人,但是,皇帝万万没想到就是这位红到发紫的军师,给他带了一顶绿帽子。
诸葛亮更是毫不避讳出入贺夫人的闺房。
然而,好景不长。
随着贺夫人的势力逐渐壮大,朝中反对的声音也愈发强烈。
诸葛亮深知,自己已经卷入了一场无法脱身的政治漩涡。
他开始感到不安,担心自己会因此失去原本的立场。
一天,贺夫人突然召见诸葛亮,神情严肃:“先生,我有一事相托。”
诸葛亮心中一紧,问道:“夫人有何吩咐?”
贺夫人叹了口气,说道:“如今朝中局势动荡,我担心我们的私情终会败露,要早做打算。”
诸葛亮脑袋瓜嗡嗡响,碰了皇帝的女人,这道题本就无解。
夜深人静,诸葛亮独自坐在书房中,烛光摇曳,映照着他那张沉思的脸庞。
诸葛亮对李泽说:“还是逃命吧?”
诸葛亮是从时空裂痕中掉到这个世界的人,他的记忆部分被改写了,那些没有被改写的部分也是对用兵的记忆。
李泽皱了皱眉,低声道:“逃命?逃到哪里去?这个世界虽大,但若朝廷真要追查,我们无处可藏。”
诸葛亮沉默片刻,目光深邃地望向窗外,夜色如墨,星辰稀疏。
他缓缓开口:“或许,我们祈祷北魏的边境发生点什么。”
李泽眼中闪过一丝惊讶:“你的意思是……”
事情还真如诸葛亮的意愿,他接到了北魏皇帝拓跋珪邀请他进宫商讨军事的谕旨。
公元386年,短短数月间,在北魏的周边,几股势力一个接一个纷纷称帝:
慕容垂在中山称帝,国号“燕”,史称后燕。
杀死苻坚的羌族首领姚苌在长安称帝,国号“秦”,史称后秦
西燕重臣慕容永杀其主,在长子今山西长子县称帝
苻坚族孙苻登继承前秦国祚,在陇东称帝。
此时,一个板砖砸下去都能砸到好几个皇帝。
而每一个自称皇帝的都认为:“我是最高统治者,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你们的领地都是我的领地,你们的臣民也都是我的臣民”
皇帝所统领的国家自然是“帝国”,显然与以王为元首的“王国”有着重要区别,之前的诸胡王国统治者皆自称“天王”,也是因为他们清楚自己的实力还未达到集权的帝国阶段。
看他们一个个迫不及待称帝,因为要去争名夺利而相互攻击。
拓跋珪偷偷地笑了,这是嘲笑,也是苦笑。
拓跋珪站在北魏的宫殿之上,目光远眺,心中却是波澜不惊。
他知道,这些称帝的势力,不过是群雄逐鹿中的一时之盛,真正的王者,需要的是智慧和耐心,而非急功近利。
“陛下,后燕的慕容垂近日在边境集结兵马,似乎有意南下。”一名将领匆匆走进殿内,神色紧张地报告。
拓跋珪微微点头,示意他继续。
“后秦的姚苌也在长安加强防御,似乎在防备我们的动作。”
“西燕的慕容永和前秦的苻登,虽然没有明显的动作,但他们的探子在边境活动频繁。”
拓跋珪听完,淡淡一笑:“让他们去吧,我们只需守住自己的疆土,静观其变。”
将领们面面相觑,显然对拓跋珪的决定感到不解。
拓跋珪看出了他们的疑惑,缓缓说道:“现在,谁先动,谁就暴露了自己的弱点。我们北魏,需要的是稳固的根基,而不是一时的风光。”
拓跋珪的话,让将领们心中一震。
他们明白了,拓跋珪的策略是等待时机,积蓄力量,而不是盲目地参与到这场混乱的争斗中。
与此同时,慕容垂在中山的大殿上,正与群臣商讨南下的计划。
他的眼中闪烁着野心和贪婪,仿佛已经看到了自己统一天下的景象。
“陛下,北魏的拓跋珪已是暮年,但他的策略不可小觑。我们若贸然南下,恐怕会陷入被动。”一名老臣谨慎地提醒。
慕容垂冷哼一声:“拓跋珪不过是个乳臭未干的小子,他能有什么策略?我们燕国兵强马壮,南下不过是时间问题。”
然而,慕容垂的话音未落,一名探子匆匆跑进大殿:“陛下,北魏的边境突然增加了大量兵力,似乎在防备我们的进攻。”
慕容垂的脸色一变,心中暗自思忖:难道拓跋珪已经看穿了我的计划?
在长安,姚苌也在为自己的帝国担忧。
他知道,自己的后秦虽然强大,但四周的敌人也不容小觑。
尤其是北魏的拓跋珪,他的策略和耐心,让姚苌感到一种无形的压力。
“陛下,北魏的拓跋珪似乎在等待什么,我们是否应该主动出击?”一名将领建议道。
姚苌摇了摇头:“不,我们现在需要的是稳固,而不是冒险。拓跋珪的策略,恐怕是在等待我们露出破绽。”
在西燕,慕容永也在为自己的帝国感到不安。
他知道,自己的地位并不稳固,随时可能被其他势力吞并。
“陛下,我们应该加强与北魏的联系,或许可以借助他们的力量,稳固我们的地位。”一名谋士建议道。
慕容永点了点头:“你说得对,我们需要找到一个盟友,而不是孤军奋战。”
在前秦,苻登也在为自己的帝国感到焦虑。
他知道,自己的前秦虽然继承了苻坚的遗志,但实力已经大不如前。
“陛下,我们应该联合其他势力,共同对抗北魏的威胁。”一名大臣建议道。
苻登叹了口气:“我们前秦的实力已经不足以单独对抗北魏,联合其他势力,或许是唯一的出路。”
拓跋珪站在北魏的宫殿之上,目光深邃。
他知道,这些势力虽然表面上看似强大,但内部却充满了矛盾和不安。
而北魏,只需要稳固自己的根基,等待时机的到来。
“陛下,我们是否应该主动出击,打破现在的僵局?”一名将领再次问道。
诸葛亮摇了摇头:“不,我们现在需要的是耐心。等到他们内部矛盾爆发,才是我们出手的最佳时机。”
诸葛亮的话,说到了拓跋珪的心里。
他们明白了,明智的策略,不仅仅是等待,更是在等待一个最佳的出手时机。
时间在流逝,北魏的疆土依然稳固,而其他势力却在不断地内斗和消耗。
拓跋珪知道,自己的策略正在奏效,而那个最佳的出手时机,也在逐渐接近。
终于,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慕容垂的燕国因为内部的权力斗争而陷入了混乱。
拓跋珪知道,时机已经到来。
“传令下去,集结兵马,准备南下。”拓跋珪的声音坚定而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