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古代当摄政王

第106章 经济新策

加入书架
书名:
回古代当摄政王
作者:
南派的神
本章字数:
3502
更新时间:
2025-04-30

五月廿五的户部大堂,檀香也压不住账册散发的陈旧气味。周琰站在巨大的《九洲赋税全图》前,手指沿着运河与驿道的线条游走。这些维系帝国经济的血脉,此刻正被∞危机侵蚀——三处主要银矿因辐射关闭,七条商路发现∞污染。

"王爷,这是上月各州物价。"户部侍郎呈上清单,朱笔标注的涨幅触目惊心,"江南生丝涨西成,漠北战马涨六成,最离谱的是岭南的朱砂..."

周琰的目光停在"盐引滞销"的条目上。传统盐铁专卖体系依赖金属货币流通,而如今百姓拒收可能受∞污染的铜钱。他忽然指向地图某处:"泉州港的番商,现在用什么交易?"

"回王爷,多是物物交换。"侍郎苦笑,"一匹绸缎换两斤胡椒,连秤都改用石锤了。"

午时三刻,紧急召开的财政会议上,周琰展示了件奇特物品:用抗∞桑皮纸印制的"盐券"。这种新式票据嵌着蚕丝防伪线,盖有户部特制的琥珀印章,最关键的是——完全不含金属油墨。

"即日起,试行'三票制'。"周琰的声音在鸦雀无声的大堂回荡,"盐票、茶票、丝票,皆可兑实物,亦可折税。"

老尚书颤巍巍起身:"这与交子何异?"

"差异在此。"周琰敲了敲票据背面的磁石检测区,"若接触过∞,此处会泛蓝。"

五月廿八,更大的变革在铸币厂展开。周琰下令停铸铜钱,改用岭南特产的"石贝"制作代币。这种形似贝壳的天然矿物,经过高温处理后硬度堪比陶瓷,且对∞辐射完全惰性。当第一枚"永昌通宝"石贝币从模具中取出时,匠人们忍不住跪拜——这工艺竟与上古的贝币一脉相承!

"记录配方。"周琰对监工强调,"石粉七成,瓷土二成,海胶一成。"

六月初一,第一场"石贝交易会"在长安西市开市。商贩们最初将信将疑,首到有人当众把石贝币扔进∞检测仪而毫无反应,市场顿时沸腾。更妙的是周琰设计的防伪措施——每枚石贝币的纹路都是天然形成,如同指纹般独一无二。

"王爷妙算!"西市令捧着账本惊叹,"单日交易额比用铜钱时还高三成!"

六月初三,危机从海上袭来。番商船队集体抗议拒收石贝币,声称这是"泥丸戏子"。周琰亲赴天津卫,在番商面前演示了惊人之举:将铜钱与石贝币同时放入∞辐射箱。半刻钟后,铜钱锈蚀成渣,而石贝币光洁如新。

"诸君。"周琰举起幸存的钱币,"是要闪亮的毒药,还是安全的石头?"

六月初五,经济新政迎来意外助力。从西域归来的商队带来消息:法兰西的∞银币正引发大规模瘟疫。随队医师展示了可怕的标本——装着蓝色液体的玻璃瓶,那是受污染货币浸泡出的萃取物。

"即日起。"皇帝在早朝上宣布,"各州税赋可折石贝缴纳,∞检测列为商贾必修课。"

这道圣旨彻底改变了货币格局。到六月初十,连最保守的山西票号都开始发行石贝本票。周琰特意在票面加印《抗∞三字经》,既做宣传又可验真。

六月十二,周琰在户部后院召开了秘密会议。与会者除了重臣,还有十二位来自各行业的老掌柜。桌上摆着件罩着红布的物件,揭开后是台精巧的"石贝计数机"——这是用硬木齿轮与陶瓷轴组成的计算器,专门处理新货币的复杂兑换。

"诸位请看。"周琰转动把手,机器立刻吐出对应数额的票据,"这叫'去中心化账本',每间商铺都能自行核对。"

老掌柜们起初茫然,首到有人惊呼:"这不就是龙骨车的道理么!"——他指的是古代水车传动装置。周琰微笑颔首,最好的创新往往藏在传统智慧里。

六月十五,第一支"石贝商队"从长安出发。这支由三百头骆驼组成的队伍,驮着的不是丝绸瓷器,而是整箱的石贝母矿。他们将沿途建立铸币点,确保西域商路有足量安全货币。更巧妙的是周琰的"货币绑定"策略:每枚西域流通的石贝币,都能兑换等重的中原茶叶。

"此乃'茶本位'。"周琰对商队首领解释,"只要世人还饮茶,这钱就值钱。"

六月十八,海港传来捷报。番商们终于接受石贝币,条件是搭配一种奇特交易品——"抗∞食谱"。这些用防水油纸印刷的小册子,记载了各种解毒食物的烹调法,在∞肆虐的欧洲己成天价奢侈品。

"王爷,法兰西领事求见。"通译憋着笑汇报,"说要订购十万册食谱,愿意用...用∞碎片支付。"

周琰把玩着桌上的石贝币,突然想起现代经济学的基础:信用才是货币的本质。当夕阳透过窗棂,在户部大堂的地砖上投下∞形光斑时,他轻轻将钱币按在光斑中心——金属会腐朽,石头会长存,而文明的火种,终将在理性的土壤里重生。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