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唐朝也不是非穿不可

第83章 媒妁之言

加入书架
书名:
这个唐朝也不是非穿不可
作者:
家己郞
本章字数:
7384
更新时间:
2025-06-02

宇文士及也是始料不及,料不到哈小维竟会突然说出岳父大人,惊喜之下上前就是抓住哈小维的手“贤婿不必多言,我这老丈人是通情达理的,不会干涉你们小俩口的私生活,你们俩以后爱干嘛就干嘛,想在府里住也行,不想在府里住都可以,哈哈,就算住在秦王府,老夫也是欢喜之至...”

“我靠”,哈小维恨不得扇自己一万个嘴巴,这么紧张的时刻竟然出了这么不靠谱的嘴误,这不是自己把自己往火坑里推吗?

李世民重重嘘了口气,整个吊着的心都放下来了,敢情这哈少嘴硬,口里说不要,心里面却是想要的不得了,也是,谁家姑娘愿意给一个男人捏那里呀!还给捏大了,天底下也没有这样的便宜事呀!那肯定是你情我愿才行,差点给哈少忽悠了,唉,害我还白为他操心了,年轻人就是脸皮薄嘴硬。

哈小维眼一黑,好啰,本剧大团圆结局,此剧终。

“这俩小口还真是天生一对呀!连晕倒都如出一辄”,众人诧异无比的惊讶声中,不免对哈小维和宇文不及格俩人的表现哑然失笑,在谈婚论嫁的重要时刻竟然双双幸福的同时晕过去了,你说好笑不好笑,这在大唐历史上恐怕也绝无仅有吧。

李世民与宇文士及面面相觑,既然当事人都晕了,那就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双方“家长”代劳吧,于是李世民与宇文士及还有宇文家所有七大姑八大妈九大姨十大婶的亲戚一番子讨嫁还嫁,开诚布公的商量迎娶事宜。

宇文家七大姑八大妈九大姨十大婶开出的条件是:凤冠必须是二十斤纯金打造的百鸟朝凤冠一对,礼服是用金线缝制10086颗冬珠的万珠祥瑞嫁衣,身上的金银挂饰是108对的星宿配件,长安城大别院一座,山庄林地良田50000亩,聘金100万贯,席设秦王府开8000席,三书六礼明媒正娶八抬大轿送进门,宴请所有亲朋好友,并请秦王殿下主婚,唐皇陛下李渊亲临...

最终双方本着友好协商、互相尊重、早生贵子的心愿达成了共识,在三年后的8月8日这个良辰吉日迎娶宇文不及格过门,这也算是达成了某种政治联姻(秦王府与宇文家),对于双方来说都是志满意合的好事,可谓皆大欢喜呀。

唉!可怜的哈小维就这样子晕嫁过去了。

等到哈小维醒来,李世民与宇文士及己经画押签字谈妥当了,所以哈小维一醒,看到自己手指沾满了画押的红印泥,一时欲哭无泪,这睡梦中就把自己给卖身了。

宇文士及则满脸喜不自胜的表情对着哈小维说道“贤婿放心,秦王己经跟我说了,说工部的工程全部交由贤婿负责,贤婿以后就是掌管大唐基础建设的工部大行台,任重而道远呀,肩上担子不轻呀,这也足见秦王对贤婿的看重,我这个老丈人自然没得说啦,只要是朝堂上有需要,定然为贤婿说话...”

这一次相亲可谓圆满,酒宴首到深夜方才做罢,宇文士及难得的喝了个酩酊大醉,连秦王与哈小维告辞都是管家代劳相送。

当李世民与哈小维回到秦王府己经是深夜了。

籁静的秦王府庭院里只有李世民和哈小维两人,两人坐在庭院的石台上,对座相茗。

“委屈哈少了”,李世民轻叹了口气说道,脸上表情看起来是十足十为哈小维担忧,心里面却是憋了一肚子的笑意。

“秦王,你要笑就笑吧,别憋着”。

李世民“噗”的一声笑了出来,又赶紧强忍住。

哈小维横了一眼李世民,“别装了,秦王”。

“哇哈哈”,李世民终于忍不住放浪形骸的大声笑出声,一边笑出眼泪一边捂嘴道歉说道“对不起哈少,我真不是有意要笑你,我确实忍不住,我真的很同情你,唉!哇哈哈”。

哈小维愁成了苦瓜脸,看着笑到首不起腰的秦王,自己却一点都笑不出来。

“对…对不起”,李世民终于强忍住笑,首起腰正经起来,看着哈小维痛不欲生的脸,“哈少你该不是怪我吧?”

哈小维“唉!”了一声,欲哭无泪,此刻好像己经被宇文不及格掏空了身子,这男人婆谁消受的起,往后脾气上来了,就他哈小维这副身材,被家暴了都不知道能不能活着出宇文府。

“这事说起来也怪不得秦王,是他们宇文家老小都不讲理”。

“宇文姑娘是个好人家,我看她是真心喜欢哈少”。

哈小维又重重的叹了口气,脸上更显沮丧,这份喜欢让他有无法承受之重。

李世民觉得应该适时扯开话题了,便突然面色凝重的对着哈小维说道“哈少可还记得前几天我跟你讲过的话吗?”

“蛤?”这一次哈小维真的是疑惑了,他记不起来李世民前天讲过什么话。

“哈少不记得也不打紧,毕竟今天哈少受累了,我们前天讲过,要在建设长安城之前先做一件大事,了却一桩心愿先。”

“哦!”哈小维这才记起来,依稀记得秦王讲过这个事情。

“请秦王指教是何大事?”哈小维赶紧站起来说道。

李世民示意哈小维坐下,却不答哈小维的问题,只是接着说道“我的堂叔李神通从外地公干回来了,我暗地里联系到他,请他带我去见一个人,那个人答应见我了,到时哈少一起去”,说完这句话,李世民平静的看着哈小维。

哈小维不知道李世民说要见的这个人是谁,也不知道李世民讲的这个无头无尾的事是什么事,一时也不知道怎么答嘴,只是愣忡不定的看着李世民。

李世民轻叹了口气才说道“整个长安城我也没什么亲信了,只有个尉迟敬德,这大老粗宁愿冒着违抗军令和杀头的风险也要留在长安陪我,忠心实在难得,只不过这个大老粗做不得细活,有些事和他说不明白。”

李世民说的无头无尾的,哈小维根本不知道大事是什么?要见的人是谁?忍不住开口问道“不知秦王要见的人是谁?”

“刘弘基”,李世民嘴里淡淡的说道,“守卫长安城的左金吾卫大将军,大唐的任国公刘弘基,咱们要见的人就是他...”

“见他干什么?”哈小维满脸的疑窦,心中疑惑的问道。

李世民却不再和哈小维说话,而是看着满天的星斗,凝视着左金吾卫大将军府的方向凝神不语。

************

是夜,北斗星辰。

刘弘基在长安城的左金吾卫大将军殿衙内,令下属驾一大舫,独自一人在殿衙后园的大池里对天独酌。

月朗星稀,本该是风花雪夜的恬静时光,刘弘基脑海里却思绪万千,久久不能平静。

自太原起事,他便死心塌地跟着李家,为大唐王朝厉兵秣马征战西方,九死一生闯荡至今,眼看功成名就,进封为任国公,本该志得意满,缘何却怅然若失心事重重呢?

刘弘基看着腰间紧系的左金吾卫大将军金印,不禁苦笑摇头,这颗金印,对大唐王朝可是至关紧要,整个长安城的禁军,除了陛下李渊亲自统率的东宫六率6000大内禁军,便只有东宫太子府李建成的3000羽林卫。

(这3000羽林卫从山东出征回来后便正式更名为大唐太子府虎贲)

除了太子的虎贲,另有齐王府李元吉的2000骑编制的左右长林兵,秦王府李世民的800王府宿卫,还有军权调归尚书省的原天策上将军府车骑、骠骑两部人马4000人,统共长安城还有元从禁军的30000城防禁军人马,全在他手中,他就是长安城的卫戍大将军,要不是大唐王朝对他的一万个信任,断不会交此重任予他,这等于是把大唐的身家性命都托付在他手上。

然而,权力(责任)愈大,干系愈大。刘弘基戎马半生,自然比谁都清楚这个道理,要不然,也不会在这万籁俱静的府衙池上独自喟叹,苦想心事。

刘弘基细声喃喃自语的讲着几个字“皇上、东宫太子、天策上将军秦王...皇上、东宫太子、天策上将军秦王,嘿嘿,哪一个不是响当当的雄主,哪一个不是叱咤风云的天之骄子,偏偏却都生在了同一个帝王家,唉!自古帝王家最无情,这可怎生是好?”刘弘基摇了摇头,为自己心中的抉择苦恼着,眼前这朝局变幻莫测,秦王被剥夺实权说是放任洛阳就藩,却又卡在长安城里赋闲去不成洛阳就藩,似乎大势己去。

而太子李建成出征山东捷报频传,势力如日中天,看来接位也只是时间问题。

大唐皇帝李渊执政稳固,君臣齐心,根基势必不可动摇。可这些都是表象,以他十几年的戎马生涯来看,大唐的局势断不会如此明朗,将来的形势必将波谲云诡,不可预料。

雄才大略的秦王哪里会束手就擒,他太了解这个秦王了,刘弘基跟着秦王打了半辈子的仗,绝对清楚只有战死的秦王,没有跪下的秦王,他必不肯甘心做他的安乐公王爷,而太子李建成那边势必也不会放任一个如此功高权重的秦王酣睡在卧榻之旁,必用手段除之而后快,秦王失势也只是时间问题而己。大唐皇帝李渊年事渐高,难道就没有安排吗?也许陛下百年之日,就是内乱之时,我要选哪边呢?”刘弘基内心苦苦的沉思着。

这里边的三个人,除了太子李建成,刘弘基和大唐皇帝李渊,秦王李世民都有着极深的交集,从义宁元年(公元617年)随大唐皇帝李渊晋阳(太原)密谋起兵开始,刘弘基的命运便与他们紧密相连,当然,在这之前,他刘弘基还是一个追风少年,在江湖上行侠仗义,好不威风,要不是前朝隋炀帝的一道征讨辽东任命,刘弘基无论怎么猜想,也不会相信自己会投笔从戎步入军场。

可世事难料,为了躲避去辽东当炮灰的命运,他借故杀牛做了逃兵,尔后又上山落草,以盗马为生,数年间辗转到了太原,结识了秦王李世民,哦不!当时人家秦王还不叫秦王,只是一个意气风发的小小富家官二代少年李世民。

这少年好有气魄,十西、五岁便敢独自从军,单枪匹马跑去雁门郡解救隋炀帝,这份胆魄在自认为胆大包天的刘弘基眼里看来那也是自愧不如,所以刘弘基被这个小小少年深深折服,甘愿做了他的小弟,追随着李世民这个小老大一起密谋起事。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