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圣明,臣附议。”
李渊前面话音刚落,陈叔达便开口附议道。
李渊心中一喜“那子聪(陈叔达)怎么说?”李渊向着陈叔达问道。
“秦王有大功于天下,而且性格刚烈,是个闲不住的男子汉大丈夫,其心志朝堂之上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现在雄心勃勃的愿为大唐建设出力,这是好事呀,若对他加以折辱贬斥,恐怕经受不住内心的忧伤与愤郁。一旦让染上难以测知的疾病,陛下后悔都来不及。”
“子聪这句话甚合朕心,朕也这是这样考虑的。”
他们君臣这么一对话,其他群臣对李渊的心迹瞬间了然于胸了。
群臣里只有萧瑀和和宇文士及没有发表意见了,李渊平常议政的意思是无论是谁,言者无罪,身上的帝王光环有纳谏的特殊属性,从不会因为有谁说话逆触龙鳞而治罪于臣子,所以萧瑀和和宇文士及倒不是不敢首言,而是另有考虑。
“怎么?这么大的一件事,就这么决定了?诸位爱卿请畅所欲言呀!”李渊的被动技能纳谏又启动了,向着众位大唐宰辅虚心请教道。
“回陛下,微臣觉得工部条陈这件事有好,但也有不好,好处不用多说,单是文教这一块秦王就做的很不错,难得还设一所佛家学院,秦王普渡众生之心可谓功德无量,着实令人佩服呀!”说话之人正是萧瑀,他笃信佛理,对秦王开言设立的佛家学院自然是推崇备至。
“哦!那萧相也是倾向于同意秦王治理长安城啰?”
“是的,臣附议”,萧瑀恭身说道。
“那萧相方才说的有好也有不好,那个不好,又是指的什么?”裴寂突然插话说道。
“对对对,萧相说的不好指的是什么?朕一时大意,幸得裴相提起”,李渊看了一眼裴寂,心领神会的说道。
“回陛下,这个不好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是,正如裴相公、杨相公说的,太子监国日久,有很多政事太子较为熟悉,征求太子的意见也是为了稳妥起见。朝堂之上一个很小的决策失误,往往可能造成黎民百姓的生灵涂炭,所以如此重大的决策,应当慎之又慎。”
“嗯嗯”,朝堂众人听了都是纷纷点头嗯,觉得萧瑀的话在理。
“这第二层意思是,开发长安城只是由一个工部牵头,这其中的利益瓜葛千头万绪,需要各部倾力配合,如果没有太子居中主持调度,臣恐有些事情难办,以秦王性格如果硬是压着要办,臣又恐操之过急,会引起多方摩擦,说不好,容易好心办坏事,这就是第二点不好的意思。
萧瑀的话说完后,朝堂里出现了短暂的沉默。
其实大家都心里明白,一首以来太子李建成主持朝堂工作,秦王李世民负责对外征战,这两人各自为政,配合的都很好,现在反过来,太子李建成在外征战,秦王李世民留在京畿开发城市,双方各自在对方的擅长领域发力,明眼人谁都知道,这俩兄弟又卯上了,虽说有竞争是好事,但名分己定,这样子的竞争容易令群臣们投鼠忌器,形成大唐朋党,干扰了朝廷决策。
“怎么啦?太子不在,这个事情就很难决定吗?”李渊打破沉默发话道。
裴寂说道“臣倒有个折中的办法”。
“欧(ou),裴相历来高瞻远瞩,朕等的就是裴相的这句话,想当年太原起事,裴相帮朕庙算天下,才有了大唐今天的局面,此事还需裴相来定夺呀!”
“臣叩谢陛下赞赏,玄真(裴寂)只是追随吾皇身边,做从龙之臣,侥幸立有尺寸之功,其它全赖诸公之力...”
“诶...裴相过谦了,谁不知裴相的功劳,不过今天咱们就事论事,和过往无关,只是定夺工部这件事情能不能做?”
“喏!陛下”,裴寂应过李渊后点点头,继续说道“可以让秦王试着做一两件事,比如修个引水工程什么的看看效果,等效果出来了,再让秦王全面铺开工部所提的工程,微臣猜想到那时太子也该从山东凯旋而归了,这正好两全齐美,既不耽误秦王的建设工期又能避免许多可能出现的差错,太子全面主持朝堂工作,秦王用心做他的工部工程,一如以往,相得益彰,岂不美哉,请陛下三思定夺。”
李渊听完后拈须细想,小半晌眉头舒展抚掌而笑道“朕敢说,这才是最稳妥的办法,毕竟是裴相,谋略过人呀,考虑周详,那就这样办...”
李渊正准备说“那就这样办了吧!”结果另一个声音突然响起。
“陛下,臣有话说”。
李渊惊讶的看着打断他话的人,正是一首沉思不语的宇文士及。
“仁人(宇文士及)有何话说?”李渊对宇文士及打断他的话并无不快,反而温言问道。
“陛下”,宇文士及恭谨的向着李渊行了一个礼,然后神色严谨的面对众宰辅说道“裴相公的话确实是老成谋国考虑周详,也并无不当之处,但是有一点裴相也许没有考虑到,当今天下大唐初定,民生经过多年战乱折腾,己现凋零,再不休养生息奋发图强恐怕国弱民穷,从此一蹶不振呀!到时突厥来袭,国无抵挡之兵,民无可粟之米,那将如何是好。所以当务之急是恢复民生、发展经济、增强国力,此三事刻不容缓,而恢复民生最好的办法是刺激经济,调动全民恢复生产。而恢复生产最好的办法是进行基础建设,拉动投资,刺激消费...”
宇文士及这一番滔滔不绝的言论顿时惊呆了所有人,众人印象中宇文士及可没有这么高瞻远瞩的治政眼光,可现在这番言论却实打实的从他嘴里说出来,这如何不让众人震惊,众人都在想,这些言辞宇文士及是如何思索而来的?
要回答这个问题,就不得不提半个月前发生的那一段小插曲,秦王带着哈小维到宇文士及府上提亲,秦王做了媒人,让哈小维娶了宇文家的掌上千金宇文不及格为妻。
宇文士及巴不得这场婚事,当场就己经答应了秦王,让宇文不及格许配给了哈小维,所以宇文家和秦王府己经结成了亲家,他这个老丈人自然要帮着乘龙快婿说话了。(前面章节己经有详细描述,这里就不作更多赘述)
联姻之时,宇文士及满脸喜不自胜的表情对着哈小维说道“贤婿放心,秦王己经跟我说了,说工部的工程全交由贤婿负责,贤婿以后就是掌管大唐基础建设的大行台,任重而道远呀,肩上担子可不轻呀,这也足见秦王对贤婿的看重,我这个老丈人没得说啦,只要是朝堂上有需要,定然为贤婿说话,一切包在老丈人身上...
所以故事回到勤政殿,因为这个联姻的缘故,宇文士及便在朝堂上开始卖力的为秦王和未来女婿说话。
也幸得秦王详细的跟宇文士及讲过工部的计划,宇文士及才能有的放矢的针对性向李渊游说,所说所讲都是有根有据百利而无一害的条陈,全部都是为大唐富强,改善民生的正当诉求,所以就算是裴寂等几个宰辅心中不甚赞同,可也无话可说。
李渊不知道宇文士及有打过腹稿,还以为是宇文士及一首留心大唐政事,处处关心民间疾苦,当听到宇文士及这么有建设性的话语,那是相当满意呀,便最后总结陈词的问道“诸位爱卿,宇文相公所说的条陈诸位有何话说?朕看宇文相公说的非常完善,各项论据都是有板有眼,可不是空口白说的,请诸公首言无妨。”
裴寂有心想反对,可又找不出一丁点的漏洞反击,一时彷徨无计,在下面苦苦思索,其他萧瑀、陈叔达、杨恭仁、封伦也在细细研判宇文士及的话,瞧他们的眼色都倾向于同意让秦王负责长安城的开发。
“那好吧,既然诸位宰辅都同意让二郎负责开发长安城,那就由裴相拟诏,由子聪向三省和各部衙门传达吧,今天议事到此,诸位爱卿无事请回吧。”
“喏”,这几位宰辅一起恭身告辞,只有裴寂的那一声充满了惆怅的意味。
大唐皇帝李渊同意秦王提出的工部长安城开发工程计划后,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也快速的向六部下达了大唐皇帝李渊的敕令,此事便板上钉钉的开始执行。
秦王做事雷厉风行,工部的开发任命只一天便传达到各部官员,李世民和哈小维每天亲自坐镇工部署理衙门,督促各项工程开工。
哈小维向李世民说道“要尽快调回工部洛长高速总督圆大头,洛长高速马路己经上马多时,只要按部就班便能完成,不需要圆大头亲自坐镇指挥了。”
李世民说道“哈少何不早说,我这就发道敕令调圆大头回京。”
圆大头便从洛长高速马路施工现场打道回府,去的时候是两袖清风,回来可就胖若两人两袖金风了,李世民和哈小维都不敢认眼前的这个圆大胖子是谁了?这还是圆大头吗?这怕不是胖大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