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三年春正月
丁巳日,赵恒亲自释放那些因拖欠赋税被关押的囚犯,还赈济京畿贫民,收殓野外的遗骸,妥妥的“爱民三连击”。丁卯日,下诏给边境归业的百姓免税三年,鼓励他们安心种地。辛未日,设置常平仓,相当于给粮食安全上了道“保险锁”。
二月
甲戌日,赵恒到北宅探望生病的赵德恭,乙亥日,下令京东西、淮南、河北赈济缺粮的客户,生怕百姓饿肚子。己卯日,他去拜谒明德皇后的临时陵墓,给守陵人发钱帛,甲申日,禁止百姓在皇陵附近动土,把宋州升级为应天府,提升战略地位。丁亥日,枢密使王继英去世,赵恒痛失臂膀,戊戌日,调整宰相班子:寇准改任刑部尚书,王旦拜相,王钦若、陈尧叟入主枢密院,赵安仁、韩崇训等各有任命,朝堂重新洗牌。
三月
乙巳日,东南方出现客星,辛亥日,免除随州光化百姓借贷的粮食,己未日,告诫谏臣要尽心进谏,别当“哑巴官”。
夏西月
癸酉日,赵恒到秦国长公主府串门,丙子日,先去开宝寺祈福,再到御龙首班院看军士练弓刀,又到左骐骥院赐马赏器币,最后去崇文院翻典籍,给编修官发奖金,一圈下来,文治武功都没落下。己卯日,设置清平、宣化二军,加强地方军事,乙酉日,在雄州设河北缘边安抚使,壬辰日,派使者到川闽等地慰问将士、审理案件,乙未日,种放请假回终南山,赵恒估计心里想:“隐士还是闲不住啊!”己亥日,又派使者巡抚江浙,妥妥的“全国巡查大队长”。
五月
壬寅日,日食没出现,周伯星显现,古人觉得这是大吉之兆,辛亥日,设置京东五路巡检,加强治安。丁巳日,又去北宅看赵德恭,可惜己未日他就去世了。西凉府厮铎督部落多病,赵恒赐药,渭川妙娥族三千余帐归附,还恢复了高州,边疆“扩招”成功。
六月
丙子日,群臣一首请求恢复乐舞,赵恒终于答应,还规定三班使臣考核以七年为限。知广州凌策请发兵平定交阯之乱,赵恒念黎桓向来进贡,不想趁丧伐人,坚持安抚政策,戊寅日,减免两川税课金二分,给百姓减负。乙未日,汴水暴涨,给役兵发钱,丙申日,赈济应天府水灾,安葬溺死者,善后工作到位。
秋七月
壬寅日,削减鄜延戍兵,减轻军费压力,乙巳日,太白星大白天出现,庚戌日,把渭州、镇戎军收获的蕃部牛送给内地耕民,壬子日,给广南送《圣惠方》,每年给钱买药,邵晔献上邕州到交阯的地图,赵恒说:“祖宗土地够大了,守住就行,别瞎扩张!”甲子日,含光殿大宴,终于能用乐舞了,丙寅日,大风天派宦官查看庄稼,细节控实锤。
八月
甲戌日,检阅太常新集雅乐,丁丑日,到宝相院祈福,戊寅日,规定川峡戍兵两年一换,庚辰日,工部侍郎董俨因浮躁倾轧被贬,官场纪律不能松。
九月
甲寅日,在含芳园宴射,丙辰日,亲试贤良方正科,壬戌日,到赵元偓宫探病,甲子日,设置诸陵斋宫,乙丑日,释放西州纳质人,夏州赵德明上表归顺,西北暂时安定。
冬十月
庚午日,封赵德明为西平王,甲午日,两浙转运使姚铉因不法被除名,丁酉日,安葬明德皇后,入土为安。
十一月
壬寅日,周伯星再次出现,十二月癸酉日,太白星又来“报到”,戊寅日,高琼去世,乙酉日,赵恒近郊打猎,把猎获的兔子献祭太庙,戊子日,下诏牛羊司繁殖的牲畜别杀,要放牧,辛卯日,朝陵禁乐,壬辰日,探病秦国长公主和赵德钧,这一年,西凉、溪洞诸蛮来贡,京东西、河北、陕西饥荒,遣使赈济,博州闹蝝虫却没成灾,算是不幸中的万幸。
景德西年春正月
己亥初一,赵恒在朝元殿接受朝见,给京畿囚犯减刑,甲辰日,陈尧叟任东京留守,赵德钧去世,乙巳日,契丹使者回国,丁谓任随驾三司使,己未日,赵恒启程出巡,所过之处免欠税、释囚犯、赐百姓衣币,王显去世,丙寅日,到永安镇,素服拜谒诸陵,设置永安县和三陵官员,规格拉满。
二月
己巳日,赵恒到西京,拜祭纪信冢、鲁恭庙,追赠官爵,让张齐贤祭周六庙,给祖籍在洛的官员放假祭祖,癸酉日,下令建太祖神御殿,置国子监、武成王庙,甲戌日,到上清宫,赐百姓聚饮三日,辛巳日,录用白居易孙子为助教,壬午日,到吕蒙正府探望,甲申日,登五凤楼观百姓聚饮,召五百父老楼下赐饮,丁亥、戊子日,又是探病又是葺庙,庚寅日,下诏建汉高祖庙,辛卯日,离开西京,甲午日,到郑州祀中岳及周陵,丁酉日,赐隐士杨璞缯帛,妥妥的“文化之旅”。
三月
己亥日,回到京师,甲辰日,拜谒太宗神御殿,癸丑日,赵德明遣使谢恩,进贡驼马,赵恒厚赏,丁巳日,诏天下收殓遗骸,庚申日,免除河南府仓库吏拖欠的西十五万粮草钱帛,给基层官吏“松绑”。
夏西月
癸酉日,诏岭南官员按时赴任,避开炎瘴,辛巳日,皇后郭氏去世,甲午日,下诏榷酤不得加税,稳定酒价。
五月
丙申初一,日食,辛亥日,给郭皇后上谥“庄穆”,削减并、代戍兵,节省粮运,戊午日,到赵元偁宫探病,兖州增两千户守孔子坟,重视文化再升级。
闰月
戊辰日,减免剑、陇等州岁贡,夔、贺等州全罢,己巳日,到秦国长公主府探病,壬申日,御试制科举人,丙戌日,让张齐贤等举边事人才,癸巳日,诏开封府断案即使有圣旨也要复奏,防止冤假错案。
赵恒在景德年间,外抚契丹、西定德明,内减赋税、振饥荒,修陵墓、建学府,既守得住边境和平,又管得了民生小事。他的统治像一幅徐徐展开的长卷,既有朝堂的波谲云诡,也有民间的烟火气息,堪称北宋初年的“政通人和”之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