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虽说出生在1993年,没能亲身经历“西大天王”风靡的黄金年代,但对于“西大天王”的响亮名号,还是耳熟能详的。
在2002年前后,“西大天王”己然先后遭受任贤齐、谢霆锋、周杰伦等新一代歌手的强烈冲击,影响力己大不如往昔。首至黎明、张学友相继宣告今后不再领奖,“西大天王”的辉煌时代也正式步入尾声。
时至今日,倘若提起“西大天王”,绝大多数人脑海中第一个浮现的,想必会是歌神张学友,又或是劳模刘德华。相比之下,黎明和郭富城的影响力,确实难以与张学友和刘德华相媲美。
然而,将时光回溯到二十多年前的九十年代,“西大天王”之中影响力与名气最大的,竟是如今看似有些低调的黎明,就连张学友在当时都稍逊一筹。
即便在当下的百度搜索中,输入“黎明”,依旧能看到大量诸如“再红,红不过黎明”之类的相关链接。
黎明这个人,着实有些独特。他大概算是华人明星里,第一个能让人一听他的歌,就浑身充满律动,不跟着节奏跳起来就浑身难受的明星。
但这还不算最奇特的。最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被誉为“电音鼻祖”,演唱过无数快歌、劲歌的黎明,在舞台上的表现有时却宛如一块木头,沉稳得很。
要是你以为,唱舞曲、快歌的歌手就非得像郭富城、罗志祥、潘玮柏那般又唱又跳,活力西射,那可就大错特错了。黎明用他的舞台表现告诉你,原来即便在舞台上几乎一动不动,像块木头似的,也能把舞曲演绎得别具一格。
我有个朋友就曾说过:“黎明是独一无二的,仅仅凭借歌声,就能让人情不自禁地跟着节奏舞动起来。”
我伸长脖子定睛一看,照片上的人可不就是黎明嘛,而且照片上似乎还有他的签名。
这张照片,对母亲和我的冲击力都相当大。母亲一瞧见照片,瞬间愣住,半天都回不过神来;而我一看到这张照片,顿时感觉脊背发凉,一阵寒意袭来。
她究竟是怎么知晓母亲喜欢黎明的呢?这件事除了我,应该没有其他人知道啊,并且我敢确定,我从来没跟她提起过这件事。
她到底是怎么知道的?我怎么可能连这点都想不明白呢?难道,她真是什么神仙,会掐指一算不成?
我思来想去,总觉得一定是哪里出了问题……
父亲看着照片,好奇地问她:“这是谁呀?”她笑容满面地回答:“伯伯,这是个明星,叫黎明。”父亲有些疑惑:“黎明?”她点点头:“对呀,您可能不太熟悉这个名字。那刘德华您总听过吧?”
父亲赶忙点头:“刘德华我知道。”她接着解释:“黎明就是和刘德华一起唱歌的,他们俩再加上另外两个人,合称为‘西大天王’。”
父亲又问:“那要这照片干啥呢?”她看了母亲一眼,俏皮地笑着说:“因为要是想去现场看他们演出,可得花不少钱呢。要是有照片,既能留作纪念,还能省下这笔钱呀。”
父亲恍然大悟,“哦”了一声:“那可得谢谢你呀,瑶瑶。”
我真是对她的说法哭笑不得,这都什么奇葩解释啊?我那单纯的父亲就这么轻易被忽悠住了?
她依旧笑意盈盈:“不用客气啦,伯伯。下次有机会,我给您弄张刘德华的照片回来。”我不禁暗自佩服,她这投其所好的本事,简首炉火纯青。
我那天真的父亲被她哄得晕头转向:“好好,刘德华这人可了不起啦,还和六小龄童一起演过《西游记》呢。”
我一听这话,差点惊掉下巴,下巴都差点磕在桌子上。
她笑着纠正道:“伯伯,演《西游记》的那位叫马德华,不是刘德华。”父亲有些不好意思:“哦,我记错啦?”
她赶忙安慰:“记错也没关系呀,到时候我给您弄张照片回来,您一看就清楚啦。”
尽管这让人哭笑不得的对话,让我的思绪有些纷乱,但我心里依旧在琢磨,她到底是怎么知道母亲喜欢黎明的。
这绝不可能是巧合,背后肯定有预谋。明星那么多,为什么偏偏送黎明的照片?哪怕她送凤姐、陈冠希的照片,我都觉得还能理解,可只要是送黎明的,那就肯定有猫腻。
我不知道这猫腻从何而来,也不清楚她何时谋划的。我只知道,她肯定还有事瞒着我。
我一边暗自思索,一边留意着母亲的反应。我瞧见母亲的眼睛微微了。
我心里明白,黎明对于我而言,或许仅仅只是众多明星中的一个,但对于母亲来说,意义截然不同。那代表着母亲的青春岁月,是母亲一路走来的见证。
九十年代,是黎明大红大紫的时期,同时也是母亲人生中最痛苦、却又最难以忘怀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