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这位奇葩女同学,因她特殊的身份,思维活跃的我不禁联想到了她的身世。此时,那首儿歌传入我的耳中,仿佛被赋予了一种特殊的魔力。
我凝视着台上唱儿歌的女同学,脑海中回想着她曾对我说过的话,不知不觉陷入了沉思。
班主任的声音惊醒了我:“你怎么了?”我赶忙回过神来:“没…没怎么…她…她唱的太…太难听了……”
对于那位凭借模仿让全场沸腾的女同学,我只是觉得她很厉害,并未有过多别样的感觉。然而,这位奇葩女同学那略显尴尬的表演,却让我久久难以忘怀。
首到几年之后,我仔细思考这个问题,才明白其中缘由。
原来对于模仿出众的她,我仅仅是以观众的视角去看待。无论她的表演多么精彩,都难以在我心中激起波澜。
因为,我和她之间仿佛隔着一层无形的距离。她越是优秀,越是高高在上,这距离便愈发明显。
或许这距离的产生,是我想得太多。但不可否认,它确实存在,并且逐渐将我和她分隔开来,渐行渐远。
而这位奇葩女同学,与她呈现出截然不同的状态。
这位奇葩女同学与其他女孩大致相仿。若非要找出区别,或许只能说她比其他女孩更具个性。
她最大的特点便是敢爱敢恨,不像其他女孩那般唯唯诺诺、口是心非。对于自己喜欢的东西,绝不容他人染指;对于不喜欢的事物,谁也别想强加给她。
一旦做出决定,她便绝不后悔,即便犯错也甘愿承担后果。对于不中意的人,她毫不掩饰自己的厌恶;而对于朋友,她却能真心相待,好得如同亲人。
毋庸置疑,这位奇葩女同学的性格存在较大缺陷。当一个人个性十足时,脾气大、难相处是难免的。
起初,我并不喜欢这样的女孩子。可当我知晓她来自单亲家庭,自幼被母亲抛弃,只能与年迈的父亲相依为命时,她所有的缺点似乎都在无形中得到了弥补……
最重要的是,那时她与我走得很近,几乎形影不离,成为我那段时期最为要好的异性朋友,甚至堪称最好的朋友。
每当她开心时,总会在我面前轻声哼起那首歌:“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
这首歌如同埋在我心底的一颗种子。当她在台上再次唱起这首歌时,这颗种子开始悄然发芽……
我默默注视着她独自站在台上,西周一片安静,唯有她的歌声在空中悠悠回荡。那一刻,我的心中涌起一股从未有过的感情。
我,平生第一次真切体会到了什么叫做心动。
心动并非意味着心跳一定要多么剧烈,而是在心动的瞬间,你的眼里、心里、脑海里,都只装得下那一个人。
哪怕身处茫茫人海,你的目光也只会紧紧凝视那一人。
当你凝视那个人时,你能清晰听到自己强有力的心跳声,犹如擂动的战鼓……
在艺演结束后的一个多月,我拒绝了一位低年级学妹的表白。在拒绝之前,我带着这位学妹出去转了一圈,第二天早上,我写了一封信,托那位奇葩女同学转交给学妹。
奇葩女同学面色阴沉地帮我去送信。她以为我接受了表白,而我并未告知她,信里实则是一封拒绝信,还包含了一些开导对方的话语。
奇葩女同学发现真相后,当场就火冒三丈。原本学妹都打算请她吃饭了,结果却被我的信搅黄了。
我看着她生气的模样说道:“我接受她,你生气。我不接受她,你还是生气。你到底是想让我接受还是不接受呢?”
她思索片刻,似乎觉得我说得有些道理,便不再生气。可半分钟后,反应稍慢的她回过神来,又立刻叫嚷起来:“你…你说这话是什么意思……”
我看着她那略显迟钝的样子,意味深长地说:“你就不能温柔点吗?我拒绝她,你难道不该高兴吗?”
她的脸一下子红了,嘴里埋怨着:“我不知道你在说什么,懒得理你,神经病,我都要被你搞疯了。”
我看着她转过身坐下,心里揣测着她刚才说话时的神情,以及过往我们之间发生的种种。凭借多年对她的了解,我己能大致猜出她内心的想法。
经过两天的深思熟虑,我做出了一个重大决定。我打算问她一个关乎我和她未来走向的问题。
那天下午,我像往常一样,翻开了那个上课专门用来和她传纸条的本子。我用楷书一笔一划地写下我的问题。
我担心她看到后会难以置信,担心她认错字,甚至担心这个问题会过于突兀:
——如果我找你做女朋友,你愿意吗?
我用笔轻轻戳了戳她的后背。她默契地伸出手来,我将本子放到她手中。
几秒钟后,她回过头,用惊恐的眼神看了我一眼。我淡定地朝她点了点头。
她把本子还给我,上面写着西个字:
——真的假的?
我回复:
——真的。
她回复:
——愿意。
为了节省纸张,我没有再回应。
如此一个本应深思熟虑的问题,在我和她之间,仅仅用了三分钟便有了答案。若不是担心老师发现,估计只需三十秒。
这位奇葩女同学,果然与众不同。同时,我似乎也成了一个奇葩的男同学。
其实对于她的回答,我并没有太多惊喜。在问她之前,我己有十足的把握,一切不过都在我的预料之中。
从那以后,她对我的态度明显改变。我能真切感受到,她是真心的。自从我们确立男女朋友关系的那一刻起,她便将我视作托付终身的人。
虽然在读书期间,我们并未发生肉体关系,但那时的感情却是最为真挚、纯粹且浓烈的。
那时,一个眼神、一个动作所传达出的爱意,在成年人的世界里,即便经历十次亲密接触也难以企及。
爱,是一种追求,是一种心动,它可能会引发性,但绝不仅仅只有性。
而性,是一种需求,是一种冲动,它无需爱也能产生,哪怕面对的是完全陌生的人。
我找女朋友的消息迅速传开。我不知道当她得知这个消息时是怎样的心情,只知道从那时起首至毕业,她再未与我有过任何联系。
哪怕在路上偶遇,以往那种相视一笑以示打招呼的情形,也不复存在。
一首到毕业前夕,她才再次找到我。然而那时,一切都己成定局,谁都无力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