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扶苏逆袭:用蜂窝煤重铸大秦

第五十章 庶民议政:阳周破晓

加入书架
书名:
穿越扶苏逆袭:用蜂窝煤重铸大秦
作者:
小小鱼儿自在游
本章字数:
5634
更新时间:
2025-05-21

可他万万没想到,扶苏早就料到他会狗急跳墙。中午就安排白云,从外地悄悄调来了一队秦军,埋伏在戚满家周围。

此时,黄八带着混混们鬼鬼祟祟地摸了过来。

就在他们靠近土屋的瞬间,秦军如猛虎下山般冲了出来,将他们团团围住。

黄八等人还没反应过来,就被秦军制服在地。

扶苏当机立断,下令将黄八,还有一首包庇他的县令,以及那些受贿的差役,全部抓起来。

当黄八被按在地上时,脸上的横肉还在抽搐。

火把的光映着他那双布满血丝的眼睛,他嘶吼着:“你们谁敢动我?我叔叔是县令...”

“啪!”

一块沾着泥的麻布塞进了他嘴里。

扶苏负手而立,月光勾勒出他挺拔的轮廓:“将所有人都送去修首道,告诉蒙嘉——”

他顿了顿,“按《秦律》最重的苦役安排,让他们用自己的汗水来赎罪。”

第二天早上,清晨的露水还没干透,扶苏在阳周县的临时住所里,召集萧何、戚满、玄风阁副阁主涉间和阳周县县氶秦三、县尉万二召开会议。

“萧何。”扶苏把一卷竹简拍在案几上,竹片“啪”地弹起来老高,

“阳周县这潭死水,该搅一搅了。‘庶民众议院’就由你来牵头,正式启动吧”

“好的,公子”。萧何站起来回应后,又坐下来,手指在竹简上着。

那上头密密麻麻记着各家各户的冤情——强占的田地、多收的赋税、被打死的佃农......

“戚满。”扶苏转头看向角落里局促的青年,

“你熟悉阳周各地的情况,要主动协助萧何做好这项工作,扎实做好调查摸底的工作,把各位代表选拔好。”

戚满的粗布鞋在地上蹭了蹭,然后站起来:

“公子放心!我会认真组织宣传发动,让大家把自己心目中的优秀人选推荐出来,让各位代表可以真正为阳周县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涉间“嗤”地笑出声,手里的匕首转了个花:“公子,那我家去会会那些‘乡贤',顺便调查一下,各位推荐出来的代表,有没有其他的情况。”

“县氶秦三、县尉万二,你俩以前的情况暂不追究,但这次阳周县的试点,你们要全力支持,否则,哼……”

扶苏最后看了秦三与万二一眼,严肃地说道。

当天下午,在阳东县的东市告示栏前

“让让!让让!”一个小吏刚贴上告示,就被涌上来的人群挤了个趔趄。

卖柴的王二挤在最前面,突然瞪大眼睛:“俺...俺也能议政?”

他结结巴巴地念着告示,“凡阳周县民,不分贵贱......”

“呸!”旁边绸缎庄的掌柜一把扯下告示,“穷棒子也配......”

“配不配的,你说了不算。”萧何不知什么时候站在了身后,手里端着个陶碗,“来,尝尝新酿的醪糟?”

另一边,戚满来到乡下老李家的炕上。

“老李头!你别装睡了!”戚满一把掀开他的被子,“你闺女被黄八抢的时候,不是挺能嚎吗?现在让你当穷苦百姓的代表,怎么就不敢了?”

炕上的老汉缩了缩脚,突然蹦下地:“去!老子去还不行吗!”

三天后,在县衙同一条街的赵家宗祠里,一百零一张榆木凳子摆得整整齐齐。

经过层层筛选,从不同阶层、不同民族的百姓中,选拔出了101位代表。

有勤劳朴实的农民,他们熟悉田间地头的一切,代表着广大农民的利益;

有精明能干的商人,他们了解市场的行情,能为阳周县的经济发展出谋划策;

还有精通各民族习俗的长者,他们能促进不同民族之间的和谐共处。

现在,大家正在纷纷入场,

私塾老师陶五拿出一本《诗经》在阅读;

匈奴商人阿史那摸着椅子上刻的狼头图腾;

布庄老板范三闭着眼睛默默地坐在那里;

种粮高手老李小心地坐在椅子上摸着椅背;

卖醪糟的寡妇张婶不停拽着衣角;

黄村的老李头眼睛东张西望着;

只有阳周驻军的代表秦勇坐姿端正的坐在那里;

就连那个总在县衙门口要饭的哑巴,都分到了一块记事的木牍。

这时,只见涉间坐在宗祠大堂一侧的坐位上,匕首尖挑着个香囊——里头装着上郡玄风阁的一块令牌。

“铛——”

铜锣声还没散尽,县丞秦三就拍案而起:“胡闹!让匈奴蛮子议政?”他指着阿史那腰间的弯刀,

“按《秦律》,异族不得...”

“啪!”

一本账册砸在秦三面前,布庄范三眯着眼:“大人,去年您用三十匹绢换匈奴战马,可没提《秦律》啊?”

“你!”秦三涨红了脸。

角落里突然传来“咔嚓”声。

私塾陶五把《诗经》撕下一页,慢条斯理地折着纸船:“《秦风·无衣》怎么说来着?'与子同袍'...”

“同个屁!”地主黄老爷蹦起来,“这帮贱民懂什么...”

“嗖!”

阿史那的匕首擦着黄老爷的幞头钉在柱子上,刀柄上的狼牙还在打颤:

“我,阿史那氏,换过三十六匹战马。”他拍出块骨牌,“按草原规矩,够当个‘帐主'了!”

哑巴突然“啊啊”叫着冲过来,木牍上歪歪扭扭画着个戴官帽的小人,正往麻袋里塞钱。

“反了!都反了!”秦三正要喊衙役,突然僵住——涉间的匕首尖上,那块上郡令牌正晃悠悠地转着圈。

“咳咳。”戚满敲了敲陶五的纸船,“先议黄八强占的五百亩地...”

“我捐粮!”黄老爷“扑通”跪下,“三百石!不,五百石!”

当赵家宗祠里的吵闹场声微安静了一些,坐在主座上的扶苏,抬手一压,现场的声音便弱了下来。

只见扶苏声音洪亮地说道:“诸位乡亲,今天参加会议的101名代表,都是阳周县不同阶级成分中选出来的优秀代表。

所有代表都享有建言献策的权利。虽然没有担任实职官位,也没有实际的官位权利,

但你们可以对上郡的政策规划在本县落实的情况进行监督,同时结合本地实际,对本县及上郡的发展提出建议。”

台下的代表们听到扶苏的话后,纷纷交头接耳,眼中满是好奇与期待。

特别是农民代表,起初还有些拘谨,但在扶苏的鼓励下,逐渐打开了话匣子。

农民代表提出要加大农田水利建设,提高粮食产量;

商人代表建议开通更多的贸易通道,促进商品流通;

读书人代表则强调要加强教育,培养更多的人才。

扶苏认真地听着每一位代表的发言,不时点头表示赞同。

这时,白云忽然从外面闪到扶苏身侧:“公子,姚贾派人往肤施城送信了。”

“截下来。”扶苏弹了弹玉佩,“改几个字再放行。”

【本章悬念】:

等工作人员对大家提交的问题点进行梳理,发现共有二十多个类别、近百个问题点。

戚满让工作人员将昨天从上郡府衙领回的薄纸本与笔往桌上一放,沾着泥土的草鞋在青砖地上蹭了蹭:

“咱们阳周县庶民众议院的首次会议,今儿就先说到这儿!各位代表回去后,甭管是东村王寡妇家的水井塌了,还是西头李铁匠的犁头断了,特别是影响到民生的事,都可以记在这个薄纸本上,得给我记仔细喽!”

“大人,我没有读过书,不会写怎么办?”台下一个老汉忽然站起来说道。

“不会写,你就先用你自己的方法记上,然后带着本子到县众议院来,我们会安排秀才,每天在众议院里专门等着大家,帮大家把想说的话,编为文字,写到本子上,以便传阅与转发。”戚满大声地回应,接着说道。

“接下来,阳周县肯定会成立学堂,利用晚上的时间组织大家认字写字,到时候大家都要带头参加!”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