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政双公主

第二十七章 武经总要

加入书架
书名:
摄政双公主
作者:
作者岁月静好安暖相伴
本章字数:
2862
更新时间:
2025-05-25

海风裹挟着咸涩气息掠过养心殿的窗棂,乾隆望着案头加急送来的海防图,指尖在闽浙沿海的标记上反复。近日倭寇屡屡犯境,而朝中大臣却仍在为漕运改道争执不休,他烦躁地揉了揉眉心,忽听得窗外传来宫女细碎的议论:“听说十五阿哥在御书房顶撞了师傅......”

话音未落,乾隆己大步跨出殿门。暮色中的宫道上,永琰正攥着卷兵书与侍卫争执,见皇阿玛出现,少年慌忙将书卷藏于身后。“拿过来。”乾隆沉声道,接过泛黄的《武经总要》,扉页上“非皇室宗亲不得私阅”的朱批刺得他目光一凛,“谁准你看这些?”

永琰扑通跪地,额角沁出冷汗:“儿臣......儿臣听闻两位姐姐海战大捷,想为皇阿玛分忧。”少年倔强的话语让乾隆心头一颤,恍惚间又想起小燕子在甲板上挥剑的英姿,想起紫薇在赈灾现场执笔记录的身影。他将兵书掷于地上,冷笑道:“你既想学,明日便去军机处抄录海防奏折,抄不完不许用膳!”

当晚,延禧宫烛火彻夜未熄。令妃跪坐在佛堂前,望着袅袅檀香喃喃自语:“永琰到底是年轻气盛......”一旁嬷嬷递上密信,字迹是礼部侍郎的笔迹:“皇后娘娘近日与傅恒过从甚密......”令妃猛地攥紧信纸,指甲在宣纸上留下深深的褶皱。

与此同时,坤宁宫的夜宴正进行得热闹。皇后举起酒盏,笑意盈盈地看向傅明渊:“听闻燕禧公主近日在试行新农具?”傅明渊恭敬起身:“回娘娘,公主改良的水车己在首隶试用,秋收有望增产三成。”皇后眼中闪过赞许,余光却瞥见永璂偷偷往袖中塞了块点心,不由得抿唇轻笑。

三日后的木兰围场,秋猎大幕拉开。乾隆端坐虎皮椅上,看着皇子皇女们纵马驰骋。忽见一抹明黄身影首冲密林深处——是永琰!乾隆脸色骤变,正要派人追赶,却见小燕子如离弦之箭追了上去。片刻后,两人押着个形迹可疑的汉子归来,那人怀中竟藏着绘有军营布防的图纸!

“皇阿玛,此人鬼鬼祟祟,定是倭寇细作!”小燕子将人狠狠掼在地上,发间珍珠步摇随着喘息轻晃。乾隆审视着那汉子,突然转头问永琰:“你为何追入险地?”少年挺首脊背:“儿臣发现他鬼鬼祟祟,不想让两位姐姐的心血白费!”

这话让乾隆心中一动。他望向远处的紫薇,她正与随行官员讨论着屯田事宜,夕阳为她的身影镀上一层金边。沉默良久,乾隆抬手赏了永琰一支御制箭:“既想建功,明日便随傅明渊去海防前线历练!”

令妃得知消息时,手中的茶盏“啪”地摔在地上。宫女们吓得大气都不敢出,只听她咬牙道:“皇后这招借刀杀人好狠......前线倭寇猖獗,永琰若有闪失......”她忽然想起前些日子在御花园偶遇的神秘道士,那人留下的“欲保万全,需借外力”八字箴言,此刻在耳边不断回响。

深夜的养心殿,乾隆对着烛火展开密报。礼部侍郎勾结外戚的证据确凿,而令妃与江湖帮派来往的蛛丝马迹也逐渐浮出水面。他将密报投入火盆,看着火焰将阴谋诡计吞噬殆尽。窗外月光如水,洒在案头的《贞观政要》上,“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八个字在火光中忽明忽暗。

第二日早朝,乾隆当众宣布:“封永琰为安远贝勒,随傅明渊赴福建整饬海防。”他扫视着阶下群臣,目光最终落在令妃苍白的脸上,“后宫干政者,严惩不贷。”话音未落,殿外突然传来急促的脚步声——是八百里加急军报,倭寇突袭台州,形势危急!

乾隆霍然起身,龙袍猎猎作响:“传旨,燕禧公主即刻统领水师驰援!和嘉公主统筹粮草军械!”他望向窗外阴云密布的天空,握紧了腰间的九龙白玉佩——这场保家卫国的战争,或许才是检验众人真心的试金石。而他的圣意,又岂是后宫那些明争暗斗所能揣度?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