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林晓萱(民俗学博士)
**调查日期:2023年10月31日**
我从未想过,一次普通的民俗考察会变成与地狱的邂逅。
当我的脚踏上民雄鬼屋前那片枯黄的草地时,一阵刺骨的寒意顺着脊椎窜上来。眼前这座红砖砌成的三层洋楼,在夕阳下像被血浸透般泛着暗红。1929年建成的刘家古厝,当地人称之为"鬼屋"己经超过半个世纪。
"林博士,您确定要这个时候进去?"司机老陈搓着手臂上的鸡皮疙瘩,"太阳快下山了,这地方...不太平。"
我推了推眼镜,露出学者式的微笑:"越是天黑,越能观察到真实情况。我是研究超自然民俗的,不怕这些。"
老陈摇摇头,给了我一张符纸:"这是我妈从龙山寺求来的,您带着吧。"
我礼貌地收下,心里却不以为然。作为国立大学民俗学博士,我相信科学解释——所谓鬼屋不过是建筑结构特殊产生的声学现象加上人们心理暗示的结果。
首到那扇门在我面前自动关上。
"吱呀——"
我猛地转身,刚才还敞开的大门现在紧闭着,门闩自己滑进了槽里。冷汗瞬间浸透了我的后背。
"有人吗?"我的声音在空荡的大厅里回荡。没有回应,只有一股腐烂的味道从楼梯间飘下来。
我打开手电筒,光束照出墙壁上密密麻麻的霉斑,像无数张扭曲的人脸。相机挂在脖子上沉甸甸的,我决定先拍些照片。
"咔嚓。"
闪光灯照亮了整个客厅,取景器里,一个红衣小女孩站在楼梯拐角。
我吓得差点摔了相机,再定睛一看——那里空空如也。
"幻觉..."我安慰自己,却听见楼上传来清脆的童谣:
"妹妹背着洋娃娃,走到花园来看花..."
声音稚嫩甜美,却让我毛骨悚然。这是台湾著名的灵异童谣,讲述一个被母亲杀害的小女孩的故事。
我的专业素养压过了恐惧。打开录音笔,我小心翼翼地踏上楼梯。木质台阶发出痛苦的呻吟,仿佛随时会坍塌。
二楼走廊尽头有扇半开的门,童谣声就是从那里传出来的。我深吸一口气,推开门——
一间布满灰尘的儿童卧室。褪色的粉色墙纸上印着小花,木床上放着一个残破的洋娃娃,没有眼睛,只有两个黑洞。
童谣声戛然而止。
"有人在这里吗?"我的声音颤抖着。
回答我的是一声轻笑,从背后传来。我转身太快,撞倒了书架,一本发黄的日记本掉在我脚边。
翻开泛黄的纸页,歪歪扭扭的日文记载着令人毛骨悚然的内容:
"1943年12月24日:又在后院埋了一个。少佐说要把她们全部处理掉,不能让美军发现这些慰安妇..."
我的手开始发抖。历史记载,日军曾在此设立慰安所。难道那些冤魂还在这里?
突然,一股冰冷的气息喷在我后颈上。镜片蒙上一层白雾,我惊恐地发现上面映出——一个穿红衣的小女孩趴在我背上!
"姐姐...陪我玩..."耳边的呢喃让我魂飞魄散。
我尖叫着冲出房间,却在走廊上被什么东西绊倒。手电筒滚落,光束照出一双惨白的小脚,悬在空中晃动...
抬头看去,一个穿红衣的小女孩吊在天花板上,青紫的脸上挂着诡异的微笑,黑洞般的眼睛首勾勾盯着我。
"留下来...陪我..."
我连滚带爬地逃下楼,却发现大门纹丝不动。黑暗中,童谣再次响起,这次是无数个孩子的声音合唱:
"娃娃哭了叫妈妈,树上的小鸟笑哈哈..."
"砰!"
楼上一声巨响,像有什么重物坠地。接着是拖拽声,沿着楼梯一步步下来...
我拼命拉扯门闩,指甲断裂流血也浑然不觉。当那拖拽声到达最后一阶台阶时,门突然开了。
我跌跌撞撞冲出去,头也不敢回。首到跑出百米远,才敢转身——
鬼屋二楼的窗口,密密麻麻挤满了苍白的脸,全都面无表情地注视着我。最前面的是那个红衣小女孩,她举起残破的洋娃娃,朝我挥手告别...
**调查笔记补遗:**
回到旅馆后,我发现相机里拍到了不可思议的画面:每一张照片的角落都有个模糊的红衣小女孩。更可怕的是,我检查录音时,背景音里有个声音反复说:"你逃不掉的..."
我原以为这只是开始,没想到这竟是我还能保持理智的最后一夜...
**附录:民雄鬼屋历史考证**
根据我的后续调查,这座宅院在日据时期确实被征用为慰安所。1944年美军空袭时,日军屠杀了所有慰安妇和她们生下的混血孩子,尸体埋在后院。其中有个叫"小樱"的6岁女孩,死时穿着母亲给做的红裙子...
而我的噩梦,才刚刚开始。
(笔记本最后一页被撕毁,只留下几个血字:她在我身体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