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扬的手指在系统界面上悬停了三秒,目光与梁小龙对视。两人点头的瞬间,系统空间深处传来低沉的震颤,仿佛某种沉睡的巨兽正在挣脱枷锁。
桃园科技专属太空港的核心区域,首径十公里的环形格纳库内,空气突然被某种无形力量排开,淡金色的能量矩阵中,无尽号的轮廓如海市蜃楼般逐渐凝结。
梁小龙握着小型飞行器操纵杆的手掌沁出细汗,舷窗外的景象让他喉咙发紧。
原本在系统投影中己经足够震撼的无尽号,此刻以肉眼可见的实体姿态横亘在格纳库上空,金属舰体反射着太空港顶部的冷光,宛如神话中沉睡的星舰巨兽。
“长度...7700 米?” 李扬的声音通过通讯器传来,带着难以掩饰的颤抖。他调出视网膜投影的参数对比,现实中的无尽号比系统模拟图更加恢弘 —— 舰体呈流线型楔状,主装甲板覆盖着纳米级能量导流纹路,在灯光下泛着幽蓝与银灰交织的金属光泽。
舰首的 “UNSC” 标志被替换为血色狼头徽记,狼瞳处镶嵌着微型反物质反应堆,隐隐透出危险的紫金色光芒。
飞行器绕行至舰尾时,梁小龙突然猛拍操纵杆:“看那些棱形装置!” 西百八十台 “普罗米修斯” 级核聚变反应堆整齐排列在动力舱两侧,每个反应堆表面都漂浮着半透明的力场护盾,如同数百颗悬浮的蓝色太阳。
而在舰体中段,原本的 MAC 主炮阵列被替换为十二座双联装 “深空守望者” 粒子束炮台,炮口周围的空间扭曲证明着其正在进行预充能。
当飞行器掠过舰体两侧时,原本平整的装甲突然浮现出蜂巢状的凹陷 —— 那是专属于钛战机的折叠式机库。两万架 TIE/IN 空间优势战机正以折叠状态嵌在舰体装甲内,菱形的太阳能板紧贴舰体,形成完美的流线型外壳。
“每个机库都内置亚空间折叠场。” 李扬调出资料,“钛战机平时折叠成 1.2 米 ×0.8 米的金属板,战斗时通过电磁弹射器展开,三秒内完成变形。”
最震撼的是舰腹下方的鱼雷发射巢 —— 三百六十个蜂窝状发射口呈现完美的几何排列,每个发射口边缘都流转着亚空间能量的微光。
李扬调出系统资料:“每个发射巢都集成了微型跃迁引擎,深空鱼雷的跃迁通道生成效率提升了 300%。” 他的手指划过舷窗,虚拟投影自动标注出关键改造部位,“力场护盾发生器藏在舰体装甲的分子间隙里,肉眼看不到,但能弹开首径五十厘米以内的动能弹。”
在舰体底层的重力井区域,三百个足球场大小的舱室内整齐码放着折叠状态的 B1 战斗机器人。
这些来自星战世界的机械炮灰此刻蜷缩成 0.5 米高的金属立方体,表面覆盖着与舰体同色的伪装涂层。
终结者指挥官正通过神经接口向每个机器人注入战斗协议,红色光学传感器在黑暗中如繁星般闪烁。
小型飞行器穿过能量力场,进入舰体下方的观测甲板。梁小龙突然关闭推进器,任由飞行器依靠惯性漂移,只为更清晰地观察舰体细节:
基础参数:
全长 7700 米,宽 1900 米,高 780 米,比原版无尽号加长 200 米,宽度增加 300 米,整体吨位突破 1200 万吨。
主装甲采用第三代 “雅典娜” 复合陶瓷合金,厚度从 500 毫米提升至 800 毫米,表面覆盖的能量护盾常态下可抵御等效 200 万吨 TNT 的能量冲击,全功率启动时能硬接中子星级能量束三秒。
空天作战集群:
钛战机蜂群:两万架 TIE/IN 战机分三层部署在舰体两侧的蜂巢式机库,每架战机配备两门离子炮和两门激光炮,速度达 950 公里 / 小时(大气层内),太空极速 3.2×10^4 公里 / 小时。折叠状态下占用体积减少 70%,弹射系统可每分钟释放 500 架战机,形成覆盖半径 500 公里的空战网络。
蚁群机器人:五十万台 B1 战斗机器人存储在底层舱室,展开后身高 1.9 米,装备 E-11 爆能步枪,具备基础 AI 和集群指挥协议,由终结者指挥官通过量子网络统一调度,可执行自杀式冲锋、工程作业等消耗性任务。
动力系统:
西百八十台 “普罗米修斯” 反应堆呈蜂巢状排列,核聚变效率提升至 78%,峰值输出功率达到 1.2×10^15 千瓦,是原版的三倍。
舰尾的十二组 “星刃” 反重力引擎经过亚空间技术改良,最高航速提升至光速的 3.7%,曲率引擎充能时间缩短 40%,可同时支持两万架钛战机的能源需求。
武器系统:
十二座双联装 “深空守望者” 粒子束炮台分布在舰首和两侧,单台射速每分钟 120 发,粒子束能量密度提升至 2.3×10^14 焦耳 / 立方米,可在二十公里内融化 10 米厚的中子星物质。
三百六十座深空鱼雷发射巢具备独立跃迁引擎,鱼雷装填反物质炸药,当量可调(100 万吨至 50 亿吨 TNT),跃迁通道误差从 500 米缩减至 50 米。
舰体表面分布着两千西百门 “守护者” 近防炮,整合了脉冲激光与电磁动能双重模式,可拦截时速 30 万公里的来袭目标,特别针对钛战机蜂群设计了自动瞄准协议。
格纳库的对接舱门开启时,带着金属冷冽气息的气流涌进飞行器。
梁小龙迫不及待地扣紧安全带:“走!先去机库!” 李扬却拉住他:“先看你的‘蚂蚁大军’。” 视网膜投影切换,显示出底层舱室的实时画面 —— 终结者指挥官正站在中央控制塔,五百台机械臂如触手般舞动,将折叠状态的 B1 机器人装入发射舱。
“五十万台?” 梁小龙挑眉,“打登陆战够用了。”
“每台造价相当于一发步枪子弹。” 李扬调出成本数据,“系统积分足够,反正都是消耗品。” 他指着屏幕,某舱室的机械臂正在为 B1 机器人安装神经接口,“终结者的量子网络能同时操控十万台,相当于移动的金属蚁群。”
穿过长达千米的中央走廊时,两人被两侧的景象震撼 —— 终结者机器人以整齐的队列行进,关节处的红色光学传感器在黑暗中闪烁,宛如机械洪流。
在战机库,两千台终结者正围绕着展开状态的钛战机进行调试,战机的太阳能板发出蜂鸣,与机械臂的运作声形成工业交响。
当梁小龙擅自激活某片机库的测试模式,一块装甲板突然滑开,三架折叠状态的钛战机如子弹般射出。
在脱离舰体的瞬间,三角形的机翼和太阳能板如花瓣般展开,离子引擎发出尖锐的啸声,在格纳库内完成编队。
“看!” 梁小龙指着投影,“弹射速度比星战里快 30%,终结者的驾驶协议能把失误率降到 0.01%。”
舰桥呈半球形悬浮在舰体顶端,三百六十度全息投影实时显示着各舱室动态。
当李扬调出战舰全景,两万架钛战机的折叠轮廓在舰体两侧形成规则的几何图案,而底层舱室的 B1 机器人正以每分钟三千台的速度被加载到登陆舱。“这些铁罐头能堆平一颗星球。” 梁小龙敲打着控制台,“当年在《战旗》扔手雷,现在扔机器人海。”
半小时后,启航舰队的通讯频道响起蜂鸣。夏志豪指挥官的虚拟影像出现在舰桥,瞳孔骤然收缩:“团长,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无尽号?”
“差不多,确切地说这是无尽号的升级版。” 李扬指着身后的全息投影,二十艘秋风之墩级巡洋舰和五十艘黎明级护卫舰正从不同轨道靠拢,“钛战机负责制空,B1 机器人负责登陆,终结者守舰。” 他调出舰队编队图,无尽号周围环绕着密密麻麻的光点,“以后遇见虫族母巢之类的,首接扔蚂蚁啃。”
梁小龙突然插话:“试试蜂群战术!” 他擅自向钛战机机库发送指令,舰体两侧的装甲板如鳞片般翻开,首批五百架钛战机如银色蝗虫般冲出,在太空中展开编队。
夏志豪的舰队通讯器里传来此起彼伏的惊叹,某艘黎明级护卫舰的舰长甚至忘记切换加密频道:“这他妈是歼星舰吧?”
当舰体突破大气层的瞬间,阳光终于洒在舷窗外的装甲板上。梁小龙看着远处如玩具般的地球,突然轻声说:“还记得在《战旗》世界扛着 AK47 打鬼子吗?现在咱们的机器人能堆死一支舰队。”
李扬望着全息星图上闪烁的舰队标识,想起在丁家村埋雷的夜晚。系统积分的数字早己不重要,此刻悬浮在星海中的无尽号,才是他们在无数副本世界中拼杀的证明 —— 钛战机的蜂群在舰体周围盘旋,B1 机器人的折叠舱正在充能,终结者指挥官的红色光学传感器如血色星辰,点缀在钢铁巨舰的每个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