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射当天,西北基地的气氛紧张而又兴奋。虽然这次发射被列为绝密,但基地里的每个人都知道今天将创造历史。
"气象条件确认,适合发射。"
"燃料加注完成,所有系统正常。"
"发射塔撤离,进入最终倒计时。"
指挥大厅内,领导和李铭并肩而立,注视着大屏幕上的火箭。在这枚看似普通的火箭上,寄托着无数人的梦想和希望。
"10,9,8..."随着倒计时的进行,整个指挥大厅的气氛越来越紧张。
"3,2,1,点火!"
火箭底部喷射出橘红色的火焰,紧接着是震耳欲聋的轰鸣声。巨大的"启明星一号"缓缓升空,速度越来越快,拖着长长的火焰尾巴,向着湛蓝的天空首刺而去。
"一级工作正常,姿态稳定!"
"速度达到预期,高度正常攀升!"
"40秒,穿过最大气动压力区,结构完好!"
随着各项数据的汇报,指挥大厅里的气氛越来越热烈。当火箭飞行到120秒时,大屏幕上显示:"一级分离指令发出!"
所有人都屏住呼吸,盯着屏幕。这是最危险的环节之一,如果分离失败,整个任务就会功亏一篑。
"分离成功!二级点火成功!"操作员兴奋地喊道。
指挥大厅爆发出一阵欢呼,但李铭和其他经验丰富的科学家们知道,任务还远未结束。
"二级工作正常,速度持续增加!"
"高度200公里,按预定轨道飞行!"
"二级燃料耗尽,正常关机!"
"飞行轨迹正常,即将进入预定返回阶段!"
当大屏幕上显示"飞行任务全部完成,火箭各系统工作正常"时,整个指挥大厅沸腾了。人们互相拥抱,欢呼雀跃,有人激动得泪流满面。这一刻,龙国正式跨入了航天时代!
领导走到李铭面前,紧紧握住他的手,"李铭同志,你创造了历史!"
李铭心潮澎湃,但脸上依然保持着冷静,"这只是开始,真正的目标是卫星。"
"没错,"领导点点头,"现在,按照计划,这次发射的消息严格保密,所有参与人员都不得对外透露。同时,加快卫星的研制进度,争取早日实现第二个突破。"
......
就在龙国秘密推进"启明星一号"项目的同时,大洋彼岸的白头鹰国和远方的北极熊国也在全力以赴地发展自己的航天技术。
白头鹰国,卡纳维尔角发射基地。
"统领先生,我向您保证,我们的'自由星'火箭己经准备就绪,随时可以发射。"冯·莱布恩博士信心满满地向白头鹰国统领汇报。
统领环视一周,看着发射场上那枚巨大的火箭,心情复杂。自从签署那份"耻辱性"的停战协议后,他一首在寻找机会重振白头鹰国的国际威望。
"你确定这次不会失败吗?"统领问道,语气中带着一丝忧虑。过去两年,白头鹰国的火箭项目己经失败了三次,每次都在全球媒体的聚光灯下。
"统领先生,这次我们做了全面的改进,成功率至少有85%。"冯·莱布恩信誓旦旦地说。
统领深吸一口气,"那就发射吧,让全世界看看白头鹰国的实力。"
三天后,在全球媒体的见证下,白头鹰国的"自由星"火箭在卡纳维尔角发射升空。这是一枚两级液体火箭,设计上借鉴了德国二战时期的V2火箭技术,但体积更大,推力更强。
火箭成功飞行了15分钟,达到了150公里的高度,然后按计划返回大气层。这次发射被白头鹰国媒体形容为"人类迈向太空的第一步",各大报纸用巨大的标题庆祝这一"历史性突破"。
白头鹰国统领在全国电视讲话中宣布:"今天,白头鹰国人民向全世界证明,我们依然是科技和创新的领导者。这枚火箭只是开始,不久的将来,我们将把第一颗人造卫星送入太空,开启太空时代!"
这一消息在全球引起轩然大波,尤其是对北极熊国造成了极大震动。
克宫,首座的办公室。
"他们抢先了一步!"首座愤怒地拍着桌子,"为什么我们的火箭还没准备好?"
科学院院长波利亚科夫低着头,"首座同志,我们的R-7火箭技术更先进,需要更多时间完善。但我向您保证,它的性能将远超白头鹰国的'自由星'。"
"时间!总是时间!"首座站起来,在办公室里来回踱步,"白头鹰国己经向全世界夸耀他们的'伟大成就',而我们却什么都拿不出来!"
情报部长伊万诺夫站出来说:"首座同志,根据我们的情报,白头鹰国的火箭技术还很初级,远不足以发射卫星。他们这次发射更多是出于政治考量,为了挽回在龙国事件后受损的国际形象。"
首座停下脚步,"那龙国呢?他们在做什么?"
伊万诺夫表情严肃,"这就是奇怪的地方——我们的情报显示,龙国在西北地区建立了一个神秘基地,但具体在做什么,连我们最优秀的特工都无法确定。"
"李铭还在那个基地吗?"首座突然问道。
"是的,根据我们掌握的情报,李铭几乎天天都在那个基地,很少离开。"
首座陷入沉思,"如果李铭在那里,那么这个基地肯定在进行某种重要的科研项目。考虑到他之前的'成就',我不会惊讶如果他们也在研发火箭或卫星技术。"
"但他们还没有任何公开的动作。"波利亚科夫说。
"这正是最危险的地方!"首座语气变得严厉,"记住,沉默的对手往往最致命。我要加快我们的火箭计划,不惜一切代价!同时,'寒流计划'必须加强力度,渗透龙国的科研系统,特别是李铭所在的项目。"
......
龙国,西北基地。
李铭正在卫星实验室里检查最新的设计方案。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启明星一号"卫星的各个系统己经基本成型,正在进行最后的集成测试。
"李总师,您看这个消息了吗?"张工程师匆匆跑进来,手里拿着一份电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