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原始时代做BOSS

第16章 玉米

加入书架
书名:
回原始时代做BOSS
作者:
冥王666
本章字数:
6196
更新时间:
2024-12-15

甘宁立刻上前查看,真的是玉米。可是在上一世的记忆中,玉米不是在这里原产地呀。

玉米的原产地是美洲大陆。在数千年前,美洲的印第安人就开始驯化和种植玉米。那时候的美洲大陆,玉米在不同的地区有着多样的品种,适应着各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

在中美洲的墨西哥等地,玉米是人们主要的粮食作物,支撑着庞大的古代文明。印第安人精心培育玉米,发展出了复杂的种植技术和储存方法。他们将玉米视为神圣的作物,在宗教仪式和日常生活中都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而玉米进入中国的历程,则是一个跨越漫长时间和广阔地域的故事。

大约在 15 世纪末到 16 世纪初,随着欧洲人的航海探险和殖民扩张,玉米开始踏上了走向世界各地的旅程。欧洲人首先将玉米带回了欧洲,并在当地进行了一定范围的种植。

随后,随着贸易和交流的不断发展,玉米逐渐传播到了亚洲。

在中国,玉米最初可能是通过沿海的贸易路线传入的。一些商人或者探险家将玉米的种子带到了中国的沿海地区。

一开始,玉米并没有引起广泛的关注。因为中国有着悠久的农业传统,有着丰富的本土作物,如水稻、小麦等。

然而,玉米有着自身独特的优势。它对土壤和气候的适应性很强,能够在一些较为贫瘠的土地上生长,而且产量相对较高。

在一些自然灾害频繁或者土地资源紧张的地区,人们开始尝试种植玉米。慢慢地,玉米的种植范围逐渐扩大。

特别是在山区和边疆地区,玉米成为了当地居民重要的粮食来源。它可以在山地、丘陵等地形上生长,为那些难以种植传统作物的地区提供了新的希望。

随着时间的推移,玉米的种植技术也不断改进和传播。农民们逐渐掌握了适合当地环境的种植方法,使得玉米的产量不断提高。

玉米不仅可以作为主食,还可以用于饲料和工业加工。它丰富了中国的饮食文化,出现了各种各样以玉米为原料的美食。

在传播的过程中,玉米也与中国的本土文化和农业体系相互融合。它成为了中国农业多样性的一部分,为保障粮食安全和促进农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甘宁和 51 号立刻上前查看玉米的样子。现在的野玉米和上一次的野玉米是有区别的,上一次的玉米个头很大,现在的野玉米大概只有它 2/3 的量,也成熟了,目测大概有 1000 株左右,这片小区域啊,大概繁殖了蛮久了的这些玉米,大概有 1000 株。

甘宁蹲下身来,仔细端详着这些野玉米,眼神中既有惊喜又有一丝担忧。51 号,你瞧,

51 号凑过来,轻轻抚摸着玉米的叶子,首领,虽说个头小了些,但总归是能派上用场的。

甘宁站起身,环顾四周这片玉米地,这么多株玉米,想必也是经过了许久的繁衍。只是不知道这品质如何。

首领,咱们先收回去再说,说不定吃起来味道不错呢。51 号安慰道。

甘宁点了点头,好,你去把大伙叫来,准备收割。

不一会儿,一群部落成员拿着工具匆匆赶来。

大家小心点,别把玉米弄折了。甘宁大声喊道。

众人便热火朝天地干了起来,有人负责掰玉米,有人负责搬运,分工明确。

哎呀,这玉米长得还挺结实。一个年轻的部落成员笑着说。

别磨蹭,赶紧干活!旁边的人催促道。

在大家的努力下,玉米一株株地被收进了筐子里。太阳高悬,汗水湿透了每个人的衣衫,但大家的脸上都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眼看着玉米越来越少,甘宁心中也有了初步的打算,这些玉米大部分要储存起来,留着过冬做种子;一部分可以分给大家,让大家尝尝鲜。

终于,1000 株左右的玉米全部收割完毕。

走,咱们回部落!甘宁大手一挥,带着众人满载而归。

众人回到部落后,甘宁对部落里的人说道,这些玉米全部晒干作为种子,今年谁都不可以偷吃乱碰。

部落里的人们听了,虽然心里有些不舍,但也都明白这是为了部落未来的长远打算,纷纷点头应下。

然而,有个年轻的小伙子忍不住嘀咕道:这么多玉米,一颗都不能吃,真馋人啊。旁边的长辈听到,赶紧瞪了他一眼:别瞎说,首领这是为了咱们部落以后能有更多的粮食。

接下来的日子,大家忙着把玉米晾晒在空地上。阳光炽热,每个人都小心翼翼地翻动着玉米,确保它们能均匀晒干。

甘宁时不时地过来查看,还叮嘱着:一定要看好这些玉米,不能有半点差错。

孩子们也好奇地围在旁边,虽然不能吃,但也盼望着这些玉米能变成更多的果实。

最后甘宁躺在干草床上思考着,这玉米到底是怎么回事?上一次也没有见报道。最后想法就是巨型鸟类,在大洋那边吞咽玉米后,经过无数天都还没消化,排泄出来,在这个山谷里面上一世人家没发现而已。

甘宁越琢磨越觉得这个解释似乎能说得通。说不定真是这样,一只巨大的鸟,带着这些玉米种子跨越了茫茫大海,机缘巧合地把它们留在了这里。他不禁感叹大自然的神奇。

可紧接着,他又想到了后续的问题。那这是不是意味着,以后还可能会有其他未知的东西出现在我们的领地?是好事还是坏事呢?甘宁皱起了眉头。

他翻了个身,心里盘算着,不管怎样,先把这批玉米利用好。得安排好种植的计划,不能浪费了这来之不易的资源。

想着想着,甘宁渐渐有了些睡意,在半梦半醒之间,他仿佛看到部落的玉米地一望无际,人们都笑得格外灿烂。

第二天,甘宁起来看到挂在洞帘上的一摞摞、黄灿灿的玉米,无比的满足。可是走出洞外,看到已经发黄有点发黄、秋意的天气,他也意识到冬天要来临了。虽然这里是少雪,可是冬天依然冷,得要储备更多的东西了。

甘宁站在洞口,深深地吸了一口微凉的空气,目光凝重地望着远方。他心里清楚,冬天的临近意味着一场严峻的考验即将到来。

想到此处,吩咐十六号把二号找过来,吩咐一下二号。

不一会儿,二号匆匆赶来,首领,找我何事?

甘宁面色凝重地说道:二号,冬天将至,我们目前储备的物资还远远不够,你安排一些人手,去周边再仔细搜寻一番,看看还有没有其他可以储备的食物。

另外,让大家加快准备过冬的柴火,一定要烧火保暖。

二号郑重地点点头,甘,放心,我这就去办。

让 2 号带回 30 个青壮年、30 个老幼,并交代多储备点东西,让老幼在冬天的时候不出门的时候可以做鱼笼、草鞋、背笼、炼铁等等,但是千万不能做主部落那里,只能往我们这边方向活动,不能往主部落那里活动。

2 号听后,郑重地点头:甘,您放心,我都明白。

很快,2 号就带着众人过来了准备前往2号山洞。

甘宁再次向大家强调:各位,咱们得抓紧时间准备,冬天可不等人。老幼们就在这安心做活计,青壮年们辛苦点,多出去找物资。记住,千万别往主部落那边去,以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大家纷纷应是,随后走去2号山洞便各司其职忙碌起来。

老幼们围坐在一起,有说有笑地开始制作各种物件。孩子们好奇地看着长辈们熟练的动作,也跃跃欲试想要帮忙。

青壮年们则分组出发,有的去狩猎,有的去采集野果晒成果脯,能长时间保存。

兽皮统统硝制起来,新部落也是如此,日子一天天过去,储备的物资渐渐多了起来。

随着时间的推移,用盐量越来越大。甘宁赶紧组织一批人,用背篓去盐矿那里挖盐矿回来,用石碾碾碎制作更多的盐,用来腌制储藏的肉。如果不腌制的话,有可能会腐烂那些肉只需放少许盐就可以了。

很快,一支精壮的队伍在甘宁的组织下集结完毕,他们背着空空的背篓,向着盐矿出发。一路上,大家都沉默不语,心中只想着尽快挖到盐矿,完成任务。

到达盐矿后,众人立刻热火朝天地干了起来。他们用手中的工具奋力挖掘着,不一会儿,背篓里就装满了沉甸甸的盐矿石。

大家再加把劲,多挖一些!队伍中的领头人喊道。

当太阳开始西斜,每个人的背篓都装得满满的,大家踏上了归程。

回到部落,石碾早已准备好。人们将盐矿石倒入石碾中,费力地推动着石碾,把矿石碾碎。

甘宁在一旁监督着,不时提醒大家:动作轻点,别把盐都浪费了。

经过一番努力,细碎的盐准备好了。大家开始将盐均匀地撒在一块块肉上,小心翼翼,生怕盐用多了。

希望这些盐能让肉保存得久一些。有人说道。

甘宁看着大家忙碌的身影,心中稍稍安定了一些。(本章完)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