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从大秘到封疆

第88章 课题攻坚,周衍团队的“亮剑”

加入书架
书名:
重生:从大秘到封疆
作者:
酸辣咯咯哒
本章字数:
4792
更新时间:
2025-07-01

郭立民的“橄榄枝”,以及将核心子课题交给周衍牵头负责的决定,在党建研究局内部,再次引起了不小的震动。

那些曾经对周衍持观望甚至轻视态度的同事,此刻都不得不重新审视这位年轻的副局长。他们意识到,周衍不仅理论功底扎实,研究能力出众,更重要的是,他似乎有一种能够化解困局、赢得高层赏识的特殊“魔力”。

而对于周衍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他深知,“创新党的执政方式,提升国家治理现代化水平”这个子课题,分量极重,意义非凡。如果能够在这个课题上做出突破性的研究成果,不仅能够为中央决策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更将极大地提升他个人在中央政策研究室乃至整个党建理论界的地位和影响力。

因此,在接受任务后,周衍立刻全身心地投入到了课题的攻坚工作中。

他首先做的,就是组建自己的研究团队。

按照规定,他作为子课题的牵头人,有权从局里挑选合适的研究人员,组成专门的课题小组。

郭立民对此也给予了充分的“配合”,表示周衍可以“自由选择”,但实际上,局里那些真正有经验、有能力的资深研究员,大多都己经被王副局长和钱副局长“瓜分”完毕,留给周衍的,大多是一些刚参加工作不久的年轻研究员,或者是一些在业务上相对不太突出,甚至有些“边缘化”的同志。

这显然是郭立民在暗中使的小绊子,他不希望周衍的团队过于强大,从而威胁到他自己的主导地位。

然而,周衍对此却并不在意。

他深知,一个团队的战斗力,并不仅仅取决于成员的资历和过去的成绩,更重要的是团队的凝聚力、创新精神和领导者的组织协调能力。

他从那些看似“不被看好”的年轻研究员中,精心挑选了几位虽然经验不足,但基础扎实、思维活跃、富有钻研精神的年轻人,组成了自己的核心团队。

其中包括了那位曾经帮他整理办公室,对他颇有好感的秘书小李(李明远),以及几位刚刚从名牌大学毕业不久,对新思想、新理论充满热情的博士生。

周衍相信,只要引导得当,这些年轻人,同样能够爆发出惊人的能量。

团队组建完成后,周衍立刻召开了一次别开生面的“头脑风暴”会议。

他没有像传统的课题组那样,一开始就分配任务,布置指标,而是鼓励团队成员畅所欲言,大胆地提出自己对课题的理解、困惑和初步设想,哪怕是一些看似“异想天开”的想法,也受到了他的鼓励和尊重。

在这种轻松而富有激情的氛围中,年轻的研究员们,很快就消除了最初的拘谨和不安,思维的火花不断碰撞,一个个新颖的观点和独特的视角,被不断地提炼出来。

周衍则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舵手,巧妙地引导着讨论的方向,将大家的智慧和灵感,聚焦到课题的核心问题上。

经过几轮深入的研讨和激烈的辩论,周衍的团队,逐渐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也极具创新性的研究思路。

他们认为,创新党的执政方式,提升国家治理现代化水平,不能仅仅停留在传统的理论框架和经验总结上,更要大胆借鉴现代管理学、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领域的最新成果,探索出一条符合时代发展趋势,具有中国特色的执政新路径。

他们提出,要构建一个基于大数据的“智慧决策支持系统”,通过对海量政务数据、社会舆情数据、以及经济运行数据的深度分析和挖掘,为中央和地方各级领导提供更加精准、更加科学的决策参考。

他们还提出,要大力推动“数字政府”建设,将更多的政务服务事项,从线下转移到线上,通过流程再造和技术赋能,提升政府的行政效率和服务水平,真正实现“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

更具前瞻性的是,他们还关注到了人工智能技术在提升国家治理能力方面的巨大潜力,并开始探索如何将人工智能应用于政策制定、风险预警、社会治理等领域,以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各种复杂挑战。

这些大胆而富有创见的设想,在最初提出时,甚至在周衍的团队内部,也引起了一些争议和疑虑。

毕竟,这些理念,在当时的党建理论研究领域,还显得过于“超前”和“另类”。

但周衍却力排众议,坚定地支持团队成员进行深入探索。

他鼓励大家解放思想,大胆假设,小心求证,不要被传统的思维定势所束缚。

在他的带领和激励下,周衍的团队,如同打了鸡血一般,爆发出惊人的战斗力和创造力。

他们夜以继日地查阅资料,分析数据,进行模型推演,撰写研究报告。

每一个观点,都经过反复的论证。

每一个数据,都力求精准无误。

每一个建议,都力求具有现实的可操作性。

经过一个多月的艰苦攻关,一份凝聚着周衍团队集体智慧和心血的子课题研究报告初稿,终于完成。

这份报告,以其前瞻性的视野、创新性的思路、以及扎实的数据支撑,在随后召开的课题组中期汇报会上,甫一亮相,便引起了巨大的轰动!

与王副局长和钱副局长团队那些相对传统、西平八稳的研究报告相比,周衍团队的这份报告,简首就像一股清新的空气,充满了锐意进取的精神和令人耳目一新的亮点。

特别是他们提出的关于“智慧决策”、“数字政府”和“人工智能赋能国家治理”等一系列创新理念和具体举措,更是让在场的专家学者和领导们,眼前一亮,啧啧称奇。

中央政策研究室的主任,在听完周衍团队的汇报后,更是激动地站起身来,连声称赞:“好!非常好!这才是我们需要的有思想、有深度、有创见的研究成果!周衍同志,你们这个团队,真是给了我们一个巨大的惊喜啊!”

他当场拍板,要求将周衍团队的这份报告,作为整个党建课题研究的核心成果之一,重点打磨,充实完善,并准备向中央最高领导层进行专题汇报!

这个决定,无异于给了周衍团队最高的肯定和荣誉!

而郭立民局长,此刻的脸色,则变得更加复杂起来。他看着在台上侃侃而谈、意气风发的周衍,心中百感交集。

他知道,自己这次,是真的看走眼了。

这个年轻的副局长,不仅有着惊人的学习能力和理论功底,更有着一种敢于挑战传统、勇于开拓创新的“亮剑”精神!

他,己经不是自己能够轻易压制和控制的了。

甚至,在不久的将来,他很可能会成为自己一个强有力的……竞争对手!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