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徒墨探案集

第91章 龙脉归位

加入书架
书名:
司徒墨探案集
作者:
山林士
本章字数:
2408
更新时间:
2025-07-08

1945 年秋,上海法租界的梧桐叶落满霞飞路。司徒墨站在博物馆的展柜前,十二地支信物在防弹玻璃后静静陈列:青冥会的铜铃泛着包浆,樱花会觊觎的八窍珠折射出虹光,而那盏修复完整的琉璃灯,灯座缠枝莲纹在夕阳下流转,与南京明孝陵地宫出土的青铜罗盘严丝合缝。

“最后一件‘亥猪’纹石碑,上周从北平古观象台运抵。” 骆英的皮鞋踩过展厅的木地板,军靴上的铜扣与三十年代巡捕房制服的旧痕重叠,“东京审判传来消息,佐藤健的副手在法庭上疯了,只反复喊‘地支归位,龙脉锁国’。”

方绮云戴着白手套,指尖拂过展柜里的《护龙经》真本。经卷末页的血字在紫外线灯下显形,是方子吟临终前补记的:“十二地支非锁龙脉,乃铸民魂,守之者非司徒氏,乃千万护宝人。” 她忽然笑了,从公文包取出三张船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发来邀请,想合作研究地支工事与现代防御体系。”

司徒墨的目光落在展柜角落的 “辰巳” 玉佩上。玉佩与玻璃展柜碰撞,发出清脆的回响,像极了 1930 年荣府暴雨夜那盏琉璃灯碎裂的余音。他想起阿忠埋在荣府后院的血嫁衣、林婉儿暗巷里紧握的琉璃碎片、旧金山唐人街沉入海底的 “丑牛尊”—— 所有碎片此刻都在博物馆的灯光下,拼成完整的华夏轮廓。

“不去美国了。” 他忽然开口,指腹抚过展柜上的划痕,那是当年与松本健搏斗时留下的,“南京来电,明孝陵地宫要改建成抗战纪念馆,需要人整理地支工事的资料。”

骆英将烟头摁灭在展厅角落的青铜鼎里,鼎耳的龙纹与他袖口磨旧的 “寅虎” 刺青相契:“也好,我申请调去纪念馆当安保主任。上次去看,那尊明代浑仪的指针总指着上海方向,像在等谁似的。”

方绮云收起船票,将加密胶片放进展柜旁的档案室。胶片里日军潜艇基地的坐标己泛黄,旁边新归档的是盟军送来的感谢信,字迹里能看出当年码头工人的笔迹。“我留下整理《天文汇考》,” 她望着窗外掠过的和平鸽,“那些南极地磁异常点的记录,或许能帮着勘探新的矿产。”

闭馆铃声响起时,三人最后回望展厅。十二盏琉璃灯次第亮起,在地砖上投射出完整的地支星图,与南京、西安、旧金山的坐标连成经纬。远处黄浦江传来汽笛声,货轮载着归还的文物缓缓靠岸,其中有半片荣家的琉璃灯残片,是纽约唐人街的华捕在 1943 年从海底打捞的。

“守龙人使命结束了。” 司徒墨的声音混着铃声,像在回答三十年前荣启山的嘶吼,又像在回应父亲日记里的血字。

展厅的玻璃映出三个重叠的影子,从 1930 年荣府的暴雨到 1945 年秋阳,从上海的暗巷到太平洋的货轮,终于在博物馆的灯光里站成永恒。那些刻在青铜、玉器、胶片上的地支符号,不再是阴谋的密码,而成了民族记忆的注脚。

夜色漫过法租界时,博物馆的灯最后熄灭。琉璃灯的残光里,仿佛还能看见阿忠埋血嫁衣的背影、林婉儿暗巷里的碎步、吴墨尘在旧金山画下的虎啸 —— 所有消失在烽烟里的身影,都化作星图上的微光,照亮展馆外 “抗战胜利” 的霓虹。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