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破晓前的筹谋
晨光刺破云层的刹那,斜斜地洒在诊所斑驳的匾额上。林霄推开吱呀作响的木门,潮湿的空气裹挟着泥土的芬芳扑面而来,门前昨夜被雨水冲刷的水洼里,倒映着几片新抽的嫩芽。三花猫蹲坐在门槛上,尾巴有节奏地拍打地面,仿佛在为这场无声的战役擂鼓助威。
张医生将老花镜推到额前,布满皱纹的手指反复着匿名送来的资料。"这些账目记录虽有蹊跷,但还不足以作为呈堂证供。"老人的声音里带着思索的意味,烟斗在铜制烟缸上敲出清脆的声响,"百草堂在城西扎根二十年,人脉盘根错节,我们得想个周全的法子。"
程远盯着墙上泛黄的《黄帝内经》节选,突然一拳砸在药柜上,震得瓷制药罐嗡嗡作响:"和他们周旋什么!我现在就去把这些证据甩在他们脸上!"他脖颈处青筋暴起,这些日子积压的愤懑仿佛随时都会喷涌而出。苏瑶被这声响惊得手中的药勺当啷落地,她弯腰去捡时,瞥见程远手背上的旧针孔又泛起了红痕——那是焦虑过度导致的神经性皮炎又犯了。
"师兄!"苏瑶首起身,声音虽轻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还记得那只断翅的喜鹊吗?越是着急越飞不起来。"她将温好的安神茶推到程远面前,茶汤里漂浮的合欢花轻轻晃动,"我们得像熬药一样,文火慢煨,才能熬出药效。"
林霄望着窗外逐渐热闹起来的街道,那些举着支持横幅的身影让他眼眶发热。卖豆腐的李婶特意绕路送来热乎的豆浆,说要给大伙补补精气神;胡同口修鞋的王大爷戴着老花镜,帮着整理病例资料;就连平日里最泼辣的菜市场张姐,也提着一篮刚摘的青菜,说是给厨房添点新鲜食材。这些平凡的善意,像涓涓细流汇聚成河,冲刷着众人心中的阴霾。
"我们办个义诊吧。"林霄突然开口,目光扫过伙伴们惊讶的脸庞,"把这些年的治疗案例整理成册,邀请患者来现场讲述经历。百草堂想从舆论上击垮我们,我们就用事实说话。"他的手指无意识地着银针盒,冰凉的触感让心绪逐渐平静,"就定在三天后,在人民广场。"
这个提议让诊所瞬间热闹起来。程远主动承担起联系患者的重任,他的手机就没停过,沙哑的嗓音一遍遍耐心解释;苏瑶翻出压箱底的旗袍,说要打扮得精神些去做主持;张医生则钻进药房,精心调配着适合夏季服用的解暑茶包。林霄站在院子里,看着晾晒的药材在阳光下舒展,突然发现角落里那株被风雨折断的石榴树,不知何时冒出了嫩绿的新芽。
筹备的日子里,诊所的铜铃铛又恢复了往日的热闹。老街坊们自发组成了"护诊队",轮流在门口值守;几个中学生放学后就来帮忙抄写宣传海报,稚嫩的笔迹里满是认真;就连平日里高冷的三花猫,也时不时叼来掉落的毛笔,像是在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然而,平静之下暗流涌动。百草堂那边传来消息,他们也将在同一时间举办免费体检活动,地点就在广场对面。程远气得把茶杯重重砸在桌上:"果然是他们!故意要抢风头!"茶水溅在他新整理的患者名单上,晕开一个个深色的圆点,像极了他此刻烦躁的心情。
"这或许是个机会。"张医生却捻着胡须露出意味深长的笑容,"他们越是着急,越容易露出破绽。"老人从抽屉里取出个古朴的檀木盒,里面整整齐齐码着二十年前的行医笔记,"当年你师父和百草堂的恩怨,都在这里面。"泛黄的纸页间,夹着一张字迹模糊的药方,边缘还残留着褐色的污渍。
义诊前一天,暴雨再次倾盆而下。林霄站在窗前,看着雨水顺着玻璃蜿蜒成河。诊所里,程远还在核对流程,苏瑶在调试音响设备,张医生则在给新来帮忙的志愿者培训急救知识。突然,诊所的灯全部熄灭,黑暗瞬间笼罩了一切。
"别慌!"林霄摸黑找到应急灯,昏黄的光晕里,众人的脸庞被映得忽明忽暗。苏瑶摸索着点燃蜡烛,摇曳的烛光中,程远的声音带着几分自嘲:"连老天爷都在考验我们。"话音未落,窗外传来一阵清脆的猫叫——三花猫不知从哪叼来一截蜡烛,得意地甩着尾巴。
这突如其来的插曲让紧张的气氛缓和了不少。林霄望着伙伴们被烛光映红的脸庞,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他们就像这摇曳的烛光,虽然微弱,却能在黑暗中照亮彼此;如同熬煮的中药,历经水火淬炼,才能释放出最醇厚的药效。
雨渐渐小了,月光穿透云层洒在诊所的屋檐上。林霄翻开师父的旧笔记,在泛黄的纸页间,一行小字让他心跳加速:"光绪年间,百草堂以次充好,致患者中毒。"字迹因年代久远有些模糊,但下面的落款清晰可辨。或许,这场较量的关键,就藏在这些尘封的往事里。
远处传来打更人的梆子声,己是子时。诊所里,烛火依旧未熄,西个身影围坐在桌前,商讨着明天的计划。窗外,雨彻底停了,几颗星星在夜空中闪烁,仿佛在为这场即将到来的"战役"加油助威。林霄握紧手中的笔记,心中默默祈祷:但愿破晓时分,能迎来属于他们的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