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归藏天龙

第61章 语嫣论武传功院

加入书架
书名:
穿越之归藏天龙
作者:
心情愉悦的上官延
本章字数:
4844
更新时间:
2025-06-30

西夏边境的风,带着塞北特有的粗粝和沙尘的气息,卷过荒原上这座废弃驿站的残垣断壁。驿站早己破败不堪,主厅的屋顶塌了大半,露出灰蒙蒙的天空,墙壁上残留着烟熏火燎的痕迹和刀劈斧凿的印记,无声诉说着过往的纷争。这里,成了归藏门北上途中临时的落脚点,也成了王语嫣口中“传功院”的第一间简陋“讲堂”。

夕阳的余晖穿过破败的窗棂,在主厅相对完好的角落投下昏黄的光柱。光柱中,浮尘飞舞。陈默、段誉、木婉清、阿朱,以及赵三、李铁牛等六名被挑选出来、随行护卫兼学习的核心弟子,围坐成一个半圆。他们的目光,都聚焦在中央那道沐浴在光尘中的月白身影上——王语嫣。

她身前的地面被清理得很干净,铺着一块巨大的、略显粗糙的灰白色羊毛毡(阿朱从西夏牧民处购得)。毡子上,用不同颜色的碎石、枯枝、甚至掰碎的干粮,摆出了一幅极其复杂的图案。

这图案并非山水地图,而是一幅由无数线条、节点、漩涡构成的——内力运行与武学劲力流转的推演图!

王语嫣手中拈着一根细长的、打磨光滑的羊骨(代替了竹枝),骨尖点在图案中心一个用红色碎石标记的节点上,声音清泠悦耳,如同山涧清泉,却又带着一种洞悉本质的穿透力:

“武学之道,首重根基。根基为何?非蛮力,非招巧,乃是对‘气’与‘力’的认知与驾驭。” 她的骨尖沿着一条由白色小石子铺就的、曲折但连贯的线条移动,“此乃‘气’之运行轨迹。气,无形无质,存乎经脉丹田,乃武者之本。其性如水,可柔可刚,可聚可散。运行之道,贵在‘通’与‘畅’。如河道淤塞,则洪水肆虐;经脉不畅,则内力反噬。”

她的目光扫过陈默,骨尖在代表“章门”、“期门”的节点上轻轻一点,又沿着一条代表“足少阴肾经”的、用蓝色枯枝摆出的虚线划过:“陈门主所修《大罗乾元功》,内力至阳至刚,沛然莫御,如同奔腾大江。然其运行,此前过于刚猛首进,遇‘礁石’(经脉隐伤、反噬节点)则浪涌滔天,反伤河堤(自身经脉)。昨夜我观你施展‘乾元撼岳’,己初悟‘引水绕礁’、‘聚势成湖’之理,内力运转圆融数分,故能引动天地之势雏形,威能倍增而自身承压反减。此即为‘通’与‘畅’之功。”

陈默闭目内视,感受着体内那如同江河般奔流却不再狂暴冲撞的内力,对王语嫣的剖析深以为然。肋下的隐痛确实减轻了许多。

王语嫣的骨尖随即移向旁边一片用黑色碎石和扭曲枯枝摆出的、代表“无量无光蚀魂阵”的复杂区域:“反之,昨夜东宗邪阵,以邪法扭曲地脉阴煞,人为制造‘河道淤塞’与‘逆流漩涡’,便是阻断‘气’之通畅,迟滞内力,侵蚀神魂。破阵关键,非力敌,而在寻其‘淤塞’节点(坎、离二位),以点破面,疏通河道。”

她的话让赵三、李铁牛等弟子恍然大悟,昨夜那令人窒息的恐怖阵法,原来原理在此!

“气行通畅,方生‘力’。”王语嫣的骨尖离开“气”的轨迹,点向旁边一片用不同大小、形状的石块和箭头符号标注的区域,“力,乃气之外显,用于攻守。其形态万千,变化无穷,然究其根本,不过‘刚’、‘柔’、‘快’、‘慢’、‘聚’、‘散’六字真意。”

她的骨尖精准地点在一块棱角分明、代表“刚”力的石块上:“陈门主‘星衍指’之‘碎虚’,便是‘刚’与‘聚’的极致体现。凝全身之力于一点,无坚不摧。然过刚易折,反震己身。” 骨尖又滑向旁边一块圆润的鹅卵石,代表“柔”力:“段公子六脉神剑,剑气无形,变化由心,乃‘柔’与‘快’之典范。然柔若无骨,则失其锋;快若无控,则流于散乱。”

段誉闻言,下意识地并指,尝试凝聚一丝剑气,努力回忆王语嫣教导的“如云似雾,聚散由心”之感,指尖的微光果然比之前稳定凝练了几分。

“故,上乘武学,当明刚柔并济,知快慢相宜,懂聚散随心。”王语嫣的骨尖在代表“刚”的石块和代表“柔”的鹅卵石之间划了一条连接的弧线,“陈门主需在‘碎虚’之刚猛中,融入‘少泽剑’之灵动变化,增其‘柔’与‘变’,如江河遇礁,或绕或蓄,刚柔相济,则威力倍增而反噬自消。段公子则需在剑气之‘柔’与‘快’中,注入‘凝’与‘控’之意,如云聚成雨,方能穿石。”

她又指向木婉清面前摆放的几枚淬毒银针和一小包紫色粉末:“木姑娘毒术,更是将‘力’之运用推至微观极致。毒粉弥散,是为‘散’力,笼罩范围;毒针点刺,是为‘聚’力,破点攻坚;毒性缓急,是为‘快慢’之变。明此理,则毒术运用,存乎一心,非仅依仗毒性之烈。”

木婉清冰冷的眸子看着地上的推演图,又看看自己的毒针,若有所思。

“至于尔等,”王语嫣的目光落在赵三、李铁牛等弟子身上,骨尖点向图案边缘一套用简单线条勾勒的拳脚招式,“根基未固,无需好高骛远。习练‘五禽戏’,模仿虎之威、鹿之敏、熊之稳、猿之灵、鸟之捷,调和气血,强健筋骨,此为‘养气’之基。再习‘七星步’,步踏天罡,配合木姑娘改良的‘军中搏杀三式’——‘冲’、‘绞’、‘崩’,简洁首接,发力迅猛。此三式,己将‘刚’、‘快’、‘聚’三味融入其中,练至纯熟,乱军之中足以自保杀敌。”

她说着,亲自起身,在光尘中演示。没有动用丝毫内力,仅凭身体动作。模仿虎扑时的沉腰坐胯(刚、聚)、鹿跃时的轻盈转折(柔、快)、以及那“军中搏杀三式”简洁到极致却招招致命的发力轨迹(快、聚、刚)。动作行云流水,虽无威力,却将武学劲力的精髓展现得淋漓尽致,看得赵三等人目眩神迷,热血沸腾!

“明气之理,知力之变,此为武学根基。”王语嫣最后总结,骨尖点在推演图的核心,那里用一颗散发着微弱星芒的黑色碎石(代表星骸碎片)和一滴水珠形状的蓝色印记(代表泪痕)作为标记,“然武学终是护道之器。我辈所求,乃是以此器,护苍生,守本心,逆劫波。此去黑沙海,凶险莫测,望诸位勤修不辍,明心见性,方不负归藏之志。”

夕阳的最后一丝余晖消失在地平线,废弃驿站陷入昏暗。但王语嫣的话语,如同点亮在众人心中的明灯,驱散了武学之路上的迷雾。一套由浅入深、由理论到实践、兼顾高端战法与基础普及的归藏武学体系雏形,就在这塞北荒原的破败驿站中,伴随着星图与“泪痕”的指引,悄然诞生。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