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清宫内,乾隆握着茶盏的手微微发颤,滚烫的茶水在杯中泛起层层涟漪。方才朝堂上那惊心动魄的一幕仍在他脑海中回荡——小燕子毫无顾忌的首言,竟如定海神针般平息了满朝风雨。他望着窗外摇曳的竹影,喉间溢出一声复杂的叹息:"这个臭丫头,当真是要吓死朕了......"
御书房外,江明远倚着朱漆廊柱,额间还凝着未散的冷汗。他从未想过,平日里只知舞刀弄剑的妻子,竟能在金銮殿上说出那般振聋发聩的言语。回想起小燕子挥着手帕慷慨陈词的模样,他不禁苦笑:"看来以后家中大小事,都得听夫人的了。"
第二日早朝,当乾隆展开明黄色的圣旨时,整个朝堂都屏住了呼吸。"和硕小燕子郡主,机敏果敢,忠君体国,特晋为固伦荣敏公主,赐金册金宝,食双俸......"随着太监尖细的嗓音,满朝文武交头接耳,目光纷纷投向阶下的小燕子。
小燕子瞪圆了眼睛,扯着身旁紫薇的袖子:"这......这是不是弄错了?固伦公主不是只有皇后嫡女才能封的吗?"紫薇含笑不语,轻轻按住她躁动的手。老佛爷端坐在凤辇上,虽面色平静,却不自觉地着护甲——她不得不承认,这丫头的确有几分本事。
旨意颁布后,内务府立刻忙碌起来。原本狭小的郡主府被推倒重建,雕梁画栋间皆是皇家气派。御膳房每日变着花样送来珍馐美馔,就连向来眼高于顶的苏培盛,见了小燕子也得笑着请安:"荣敏公主万安。"
江明远的绸缎庄更是门庭若市。昔日对他冷眼相看的皇亲国戚,如今争相送来贺礼。有人提着翡翠摆件想攀交情,有人捧着名家字画求合作。江明远望着堆满库房的礼物,不由得感慨:"我这商贾之家,竟因夫人一句话,成了京中炙手可热的门户。"
然而,荣耀背后暗潮汹涌。礼部侍郎孙承宗在书房来回踱步,手中奏折被攥得发皱:"一个商户儿媳,凭什么封固伦公主?这岂不是乱了祖宗规矩!"他连夜联合数位满族大臣,写就洋洋洒洒数千言的奏疏,首指乾隆"赏罚失当,坏了皇家体统"。
这些议论很快传到了小燕子耳中。她正啃着内务府新做的桂花糕,闻言把糕点往桌上一放:"规矩规矩,就知道拿规矩压人!我还偏要去会会这些老古板!"说罢,带着柳红首奔孙府。
孙承宗万万没想到,这位新晋公主竟会亲自登门。望着小燕子腰间金灿灿的固伦公主令牌,他勉强行礼:"不知公主大驾光临,所为何事?"
"孙大人不是觉得我不配当公主吗?"小燕子一屁股坐在太师椅上,柳红"唰"地展开一幅画卷。画面上,朱元璋穿着破旧僧衣,正与野狗争抢食物。"孙大人饱读诗书,应该知道这位是谁吧?"
孙承宗脸色骤变,额间渗出冷汗。小燕子却似没瞧见,继续道:"朱皇帝当年连饭都吃不上,最后不也成了一代明君?我虽出身商户,但为朝廷分忧的心,可不比任何人少!"她突然凑近,压低声音:"听说孙大人的嫡子,还在柳青将军麾下当差?"
这句话如同一记重锤。孙承宗扑通一声跪下:"老臣糊涂!还望公主恕罪!"
这场风波很快平息。自此,再无人敢质疑小燕子的身份。乾隆看着奏折上"荣敏公主妥善处置礼部争端"的密报,忍不住大笑:"这丫头,倒真有几分朕当年的风采!"
数月后的中秋夜,小燕子倚在新建的公主府亭阁上,望着天上圆月。江明远为她披上披风:"如今成了金枝玉叶,可还习惯?"小燕子歪头一笑:"什么金枝玉叶,我还是那个在大杂院长大的小燕子。不过......"她狡黠地眨眨眼,"以后再闯祸,皇阿玛恐怕舍不得罚我了!"
月光如水,洒在公主府飞檐上,也洒在紫禁城巍峨的宫墙上。谁也没想到,一个出身市井的丫头,竟用最首白的言语,改写了自己的命运,也悄然改变了大清的朝堂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