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后,苏晨被邀请到警局做正式笔录。做完后,老刘带他去了办公室。
"张强交代了,他们团伙涉及三起电信诈骗,涉案金额上百万。"
老刘递给苏晨一杯咖啡,"这次多亏了你。"
苏晨接过咖啡:"我只是碰巧看到了可疑的人。真正抓到他的是你们。"
老刘笑了笑,从抽屉里拿出一个信封:"队里的一点心意,线人费。别推辞,这是你应得的。"
苏晨犹豫了一下,还是接了过来。
他知道警队经费紧张,这笔钱代表的是对他能力的认可。
"对了,"老刘压低声音,"有个案子你私下看看。
一家公司的服务器被黑了,损失很大,但技术科那边人手不够,而且对方用的手段很专业..."
苏晨点点头:"把资料发我,我看看能发现什么。"
这就是他们的合作模式,非正式但高效。
苏晨知道自己的位置,从不越界;老刘也清楚苏晨的价值,在规则允许的范围内最大限度地利用他的才能。
然而,并非所有警察都认同这种合作方式。
当苏晨准备离开时,遇到了警队副队长李国栋。
"又是你,"李国栋冷冷地说,"警局不是你该来的地方。
老刘太惯着你了,非警务人员接触案件信息是违反规定的。"
苏晨平静地回答:"我只是来做笔录的,李队。"
李国栋哼了一声:
"别以为我不知道你们那些小动作。迟早有一天,你会因为妨碍公务惹上麻烦。"
老刘听到动静走过来:"李队,小苏是来协助调查的,手续齐全。"
李国栋看了看两人,丢下一句"好自为之"就离开了。
"别在意,"
老刘拍拍苏晨的肩膀,"李队是老派作风,对新技术不感冒,也不信任外人。"
苏晨点点头,但心里明白李国栋的担忧不无道理。
他确实在灰色地带活动,既不是正式线人,也不是警务人员,却接触了不少案件信息。
回到家,苏晨收到了老刘发来的案件资料。
他花了整晚分析黑客攻击的痕迹,发现了一种新型的恶意软件变种。
凌晨三点,他将分析报告和解决方案发给了老刘。
第二天中午,老刘打来电话,声音兴奋:
"太神了!按照你的方法,我们不仅追踪到了黑客的跳板服务器,还发现他们与另一起金融诈骗有关联!
技术科那帮小子都惊了。"
苏晨微笑:"运气好而己。那个恶意软件的特征码我刚好在论坛上见过讨论。"
"什么论坛这么厉害?"老刘好奇地问。
"一些技术爱好者交流的地方。"苏晨含糊地回答。
实际上,他经常潜伏在各种黑客论坛收集情报,这是他不便明说的信息来源。
一周后,案件有了突破性进展,警方成功打掉了那个黑客团伙。
队长李明特意请苏晨吃了顿饭,席间委婉地表示希望他能"偶尔"协助警队处理一些技术难题。
"当然,这完全是自愿的,"
李明强调,"我们理解你有自己的工作。只是...有些案子确实需要你这样的专业人士。"
苏晨明白,这是警队对他能力的认可,也是对他身份的某种默许。
从此,他与警队的合作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不再是老刘私下找他帮忙,而是警队有选择地邀请他参与一些技术性强的案件。
然而,苏晨清楚这种关系的脆弱性。
他不是警察,没有执法权,一旦出事,警队很难为他提供保护。
但每当看到自己提供的信息帮助破获案件,将罪犯绳之以法时,那种成就感让他无法拒绝。
一天深夜,苏晨接到老刘的紧急电话:
"小苏,来警局一趟,张强那个案子有了新发现,可能需要你的技术支援。"
苏晨看了看时间,凌晨一点十五分。他揉了揉眼睛:"马上到。"
挂断电话,苏晨望着窗外的夜色。
他知道自己正走在一条模糊的边界线上,一边是普通市民的生活,一边是执法工作的危险与责任。
但此刻,他没有犹豫,抓起外套和笔记本电脑,走进了夜色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