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凡端坐在金碧辉煌的朝堂之上,神色冷峻,目光如炬。下方的大臣们或是忐忑不安,或是义愤填膺,气氛凝重得如同暴风雨来临前的压抑。此时,钦差大臣呈递上来的调查报告,如同一颗重磅炸弹,在朝堂上掀起了惊涛骇浪。
萧凡缓缓展开报告,目光在字里行间冷峻扫过,每看一行,眼中的怒火便增添一分。待看完最后一页,他猛地将报告重重拍在御案之上,震得奏章沙沙作响。随后,他怒视着陈邦瞻等人,声音如洪钟般响彻朝堂:“陈邦瞻,你且睁眼看看这些报告!你口口声声指责新政有误,然而事实却是有人蓄意编造谎言,妄图破坏新政推行。你身为礼部尚书,本应辅佐朕治理国家,弘扬正气,却与地方势力相互勾结,扰乱朝纲,你该当何罪?”
陈邦瞻等人吓得脸色瞬间变得惨白如纸,双腿一软,纷纷扑通跪地。陈邦瞻更是浑身颤抖,像秋风中的落叶,他哆哆嗦嗦地说道:“陛下息怒,老臣一时糊涂,听信了奸人之言,才犯下如此大错。还望陛下开恩,饶恕老臣这一次。”他的额头布满了豆大的汗珠,不断滚落,打湿了身前的地面。
萧凡冷哼一声,眼中满是不屑与愤怒:“开恩?你们为了一己私利,置国家大义于不顾,误导朕意,扰乱朝堂秩序,欺骗天下百姓。朕若开恩,如何向那些因新政受益的万千百姓交代?又如何能彰显国法的威严?”
此时,朝堂上支持新政的大臣们纷纷出列,言辞激烈地指责陈邦瞻等人的恶行。“陈邦瞻,你等实在是罪大恶极!为了维护你们的私利,竟使出这般下作手段,污蔑新政,实在是有辱朝廷大臣的身份!”“就是,陛下推行新政,一心为了大明的繁荣昌盛,百姓的安居乐业,你们却从中作梗,妄图破坏大好局面,其心可诛!”大臣们的怒斥声此起彼伏,如同汹涌的潮水,将陈邦瞻等人淹没。
萧凡看着跪地求饶的陈邦瞻等人,心中杀意涌动,但他深知,此时需以大局为重。略作思忖后,萧凡厉声道:“陈邦瞻身为礼部尚书,带头与地方势力勾结,蓄意抹黑新政,扰乱朝纲,罪不可赦,即刻革职查办!其余参与此事的官员,皆根据其罪行轻重,给予相应惩处,以儆效尤!”
此令一出,朝堂上一片哗然。那些曾经与陈邦瞻暗中往来、立场摇摆的官员,此刻吓得脸色苍白,纷纷暗自庆幸自己尚未深陷其中。而支持新政的大臣们则面露喜色,纷纷跪地高呼:“陛下圣明!”这一举动,如同给朝堂注入了一剂强心针,让众人看到了萧凡推行新政的坚定决心,也让保守派势力遭受了沉重的打击,再也无人敢轻易站出来反对新政。
然而,萧凡心中清楚,虽然暂时击退了保守派的反扑,但新政推行之路依旧充满挑战。后金在北方虎视眈眈,国内还有诸多深层次的问题亟待解决。但他毫不畏惧,眼神中透露出坚定的信念,他将继续带领大明王朝,披荆斩棘,向着繁荣昌盛的未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