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边境那座小城,此刻己被战争的阴云紧紧笼罩。城墙高大而厚重,却在凛冽的寒风中微微颤抖,似在为即将到来的恶战而战栗。守将王承恩站在城楼上,神色严峻,目光如鹰般紧紧盯着城外后金骑兵那密密麻麻的营帐。
后金骑兵在城外肆意叫阵,他们的呼喊声如狼嚎般此起彼伏,充满了挑衅与张狂。“明军都是胆小鬼,有本事出城一战!”“你们这些缩头乌龟,躲在城里算什么好汉!”各种叫骂声不绝于耳。然而,王承恩却不为所动,他牢记萧凡的旨意,深知此刻坚守不出才是上策。他不断在城墙上巡视,鼓舞着士兵们的士气:“弟兄们,咱们坚守住这城池,就是为大明立功!后金这群贼寇,休想得逞!”士兵们齐声高呼,声音响彻云霄,坚定的眼神中透露出视死如归的决心。
皇太极见明军坚守不出,心中的怒火如熊熊烈焰般燃烧。他本以为明军在新政推行不久,军心不稳,防守必定松懈,只需稍加挑衅,便能诱使明军出城,然后凭借后金骑兵的强大机动性和战斗力,将其一举歼灭。可没想到王承恩如此沉稳,丝毫不为所动。“这些明军怎么突然变得如此谨慎?”皇太极眉头紧皱,心中暗自思忖,“看来萧凡这小子还真有些手段,给这些将领下了死命令。”但他并不甘心就此罢休,不断派出小股骑兵绕着城墙来回奔驰,试图寻找明军防御的破绽。
在这紧张的对峙期间,王承恩一面派遣精明强干的探子,密切关注后金军队的一举一动,将他们的兵力部署、粮草储备位置、换防时间等情报,如同收集珍贵的宝物般一一摸清;一面通过快马加鞭的信使,将前线的实时情况及时、准确地汇报给萧凡。每送出一封情报,他都仿佛在与时间赛跑,期望能为朝廷的决策提供最及时的支持。
萧凡在京城收到王承恩传来的消息后,深知局势的严峻与复杂。他根据前线传来的情报,在皇宫的军事地图前仔细分析,不断调整战略部署。经过深思熟虑,他暗中指示王承恩,可在适当的时候派出小股精锐部队,趁着夜色的掩护,像鬼魅般潜入后金的后方,骚扰他们的补给线,打乱他们的部署,使其阵脚大乱。
王承恩接到萧凡的密令后,心中暗暗叫好。他深知这是一步险棋,但也是打破僵局的关键一招。于是,他精心挑选了五百名精锐骑兵。这些骑兵皆是从军中千挑万选出来的勇士,他们不仅骑术精湛,而且对地形有着敏锐的感知,在黑暗中也能如履平地。王承恩亲自为他们壮行:“弟兄们,此次任务艰巨,但意义重大。只要我们成功骚扰后金的补给线,就能为咱们大明立下大功。大家务必小心谨慎,平安归来!”骑兵们齐声高呼:“愿为大明效死!”声音坚定而激昂,仿佛要冲破这压抑的战争阴霾。
待夜幕如一块巨大的黑色绸缎般悄然落下,将大地笼罩在一片黑暗之中时,这五百名精锐骑兵如黑色的闪电般,趁着夜色的掩护,悄然出城。他们沿着崎岖的山路,小心翼翼地绕到后金军队后方。马蹄声被厚厚的棉布包裹,几乎听不到一丝声响。当他们接近后金的一处粮草辎重营地时,只见营地周围戒备森严,巡逻的士兵提着灯笼,在营地周围来回走动。但后金士兵们万万没有想到,明军竟敢在此时来袭。
王承恩一声令下,骑兵们如猛虎下山般冲入营地。他们挥舞着长刀,如砍瓜切菜般斩杀后金的守卫。一时间,喊杀声、惨叫声交织在一起,营地内火光冲天。后金士兵们从睡梦中惊醒,仓促应战,却被打得措手不及。粮草被点燃,熊熊大火照亮了夜空,滚滚浓烟首冲云霄。后金军队顿时大乱,皇太极得知粮草辎重营地遇袭的消息后,脸色瞬间变得铁青,不得不分兵回防。而此时,边境小城的压力暂时得到了缓解,王承恩望着城外混乱的后金军队,嘴角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