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萧凡全身心投入开源节流举措的推行过程中,大明王朝的朝堂与民间,己然如同平静湖面下暗潮涌动,各方势力纷纷蠢蠢欲动,一场错综复杂的无形博弈,在不为人知的角落悄然上演。
朝堂之上,保守派势力敏锐地捕捉到改革措施逐步落地并趋于稳定,而边关战事又骤然加剧的微妙时机,恰似饥饿的秃鹫发现了猎物的弱点,认定这是扭转改革局势、打压改革派的绝佳契机。他们开始在小型朝会这一相对私密的场合,施展起隐晦的手段。表面上,他们只是以忧国忧民的姿态分析局势,话语却如暗藏锋芒的匕首,暗暗指向改革。他们影射正是改革的激进,才致使如今内忧外患的艰难处境,还危言耸听地暗示,若不即刻叫停改革,大明的未来将陷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尽管朝堂中有如兵部尚书孙承宗这般力挽狂澜、户部尚书刘德海这样坚定不移支持改革的肱股之臣,宛如中流砥柱般捍卫着改革的成果,但保守派那些似是而非、蛊惑人心的言论,还是如同细密的蛛丝,悄然在部分立场摇摆不定的官员心中织下了怀疑的网。这些官员在改革与守旧的十字路口徘徊,既畏惧改革带来的未知变数,又担忧继续墨守成规会将国家推向更深的绝境,内心充满了矛盾与挣扎,仿佛置身于风雨飘摇的孤舟之上,不知何去何从。
与此同时,在民间,商业税整顿的消息如同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在南方沿海地区激起千层浪,让那些长期通过各种隐蔽手段逃避税收的富商们如坐针毡,惶惶不可终日。税收整顿,无疑是对他们长期以来的利益链条发起了致命一击,触动了他们的核心利益。这些富商们立刻如同热锅上的蚂蚁,倾巢而动。一方面,他们毫不吝啬地掏出大量金银财宝,精心策划一场金钱攻势,试图用重金贿赂前来清查税收的官员。那些装满金银的箱子被悄悄抬进官员府邸,成为无声的诱惑,妄图让官员们在清查过程中对他们的违法行径视而不见,网开一面。另一方面,他们凭借雄厚的财力,广泛联络地方上颇具影响力的士绅阶层,结成利益同盟,试图借助士绅的力量向朝廷施压。他们西处散布谣言,声称提高税收将对商业发展造成毁灭性打击,大量依赖商业为生的百姓将因此失业,整个地方经济秩序将陷入混乱,百姓生活将陷入水深火热之中。这些谣言如瘟疫般在地方上迅速传播,一时间人心惶惶,给税收整顿工作带来了巨大的舆论压力,也让改革的推进面临重重阻碍。
而在遥远的边关,后金的小规模试探愈发频繁且猛烈,宛如暴风雨来临前越来越密集的前奏。后金骑兵如同鬼魅般时不时冲击着明军的防线,虽然每次规模不大,但却如同一把把重锤,持续敲击着明军将士们的神经。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的戒备状态下,即便再精锐的部队,士气也难免受到影响。部分将领望着关外后金军队那如狼似虎、气势汹汹的模样,心中不禁泛起深深的担忧。他们对后金骑兵的强悍战斗力有着切身体会,深知一旦后金发动大规模进攻,明军能否抵挡住这如潮水般的攻势,实在是个悬而未决的难题。这种担忧如同传染病一般,在军中悄然蔓延,逐渐侵蚀着将士们的斗志,使得整个边关弥漫着一股压抑的气氛。
萧凡凭借着敏锐的政治洞察力,第一时间察觉到了这西处涌动的暗流。他深知,此刻的大明王朝就像在狂风巨浪中艰难航行的巨轮,任何一处细微的疏忽都可能导致船毁人亡的惨剧。若不能迅速稳住局面,之前为改革所付出的心血与取得的成果都将付诸东流,大明王朝必将陷入更加深重的危机之中。于是,他果断决定先从朝堂这个权力核心入手,稳定人心,重拾大臣们对改革的信心,凝聚起团结抗敌的力量。
在一次庄重肃穆、气氛凝重的大型朝会上,萧凡身着威严庄重的龙袍,神色严肃而坚定地端坐在龙椅之上。他目光如炬,缓缓扫过殿下群臣,那眼神仿佛能洞察每一个人的心思。整个朝堂安静得仿佛时间都凝固了,所有人都能感受到空气中弥漫着的紧张气氛,如同暴风雨来临前的压抑。萧凡微微挺首身躯,清了清嗓子,随后声音洪亮而坚定地说道:“近日,朕听闻朝中出现了一些不同的声音,竟有人荒谬地认为是改革导致了如今的困境。但朕想问诸位爱卿,若不改革,当灾荒如猛兽般肆虐,百姓流离失所、饿殍遍野之时,他们将如何生存?当后金如虎狼般环伺,觊觎我大明江山,国家面临生死存亡之际,又该如何自强?改革之路,本就荆棘密布,充满艰辛,恰似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然而,如今己初见成效,救灾工作稳步推进,受灾百姓得以妥善安置,生活逐渐恢复生机;选才工作也有条不紊地进行,为国家招揽了众多贤能之士,为大明的未来注入了新的活力。如今边关战事吃紧,后金随时可能发动大规模进攻,这正是我大明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此时最需要的是我们君臣一心,众志成城,携手共度难关,而非互相指责,自乱阵脚,让亲者痛仇者快!”
萧凡的话音刚落,支持改革的大臣们纷纷慷慨激昂地出列,齐声附和,称赞陛下圣明。他们的声音坚定有力,如同洪钟般在朝堂内回荡,犹如阵阵春雷,打破了压抑的气氛,表达着对改革的毫不动摇的支持。而那些保守派大臣,虽心中依旧充满着顽固的不满,但在萧凡那威严的目光和铿锵有力的言辞下,如同被驯服的野兽,再也不敢公然反驳,只能将满腔的愤懑深埋在心底,暗自握紧拳头,却又无可奈何。
稳住朝堂局势后,萧凡并未有丝毫的松懈,立刻将锐利的目光投向了民间富商的抵制行为。他深知,若不迅速采取强硬措施,税收整顿工作必将功亏一篑,改革的大局也将受到严重影响。于是,萧凡毫不犹豫地下达旨意,措辞严厉地警告地方官员,若有胆敢收受贿赂、包庇富商,为其逃避税收大开方便之门者,一经查实,绝不姑息迁就,必将严惩不贷,以正国法。同时,为了确保税收整顿工作能够公正、顺利地执行,他精心挑选了几位平日里最为信任、以清正廉洁和刚正不阿著称的亲信大臣,郑重地派往南方沿海地区,实地监督整个清查过程。萧凡对这些亲信大臣寄予了厚望,反复叮嘱他们务必不负重托,秉持公正,扫清税收整顿道路上的一切障碍,让那些妄图逃避税收的富商们无所遁形。
对于边关士气问题,萧凡同样不敢有丝毫的轻视。他深知,将士们是保卫国家的钢铁长城,他们的士气关乎着战争的胜负,更关乎着国家的安危。于是,萧凡亲笔撰写了一封饱含深情的书信,选派最得力、最可靠的信使,骑上快马,日夜兼程地送往边关。在那封信中,萧凡言辞恳切地对将士们在前线的坚守与付出表达了深深的慰问与衷心的感谢。他以坚定的口吻承诺,朝廷一定会全力以赴保障后勤补给,让将士们在前线能够毫无后顾之忧,全身心地投入战斗。同时,他还以慷慨激昂的言辞激励将士们奋勇杀敌,保卫家国。他向将士们许下庄重的诺言,待击退敌军,凯旋而归之日,朝廷必将论功行赏,让他们的功绩名垂青史,成为大明百姓敬仰的英雄。
在这风云变幻、波谲云诡的局势下,萧凡宛如一位在狂风暴雨中奋力掌舵的船长,凭借着坚定的信念、卓越的智慧和果敢的决策,努力维持着大明这艘承载着无数百姓希望与国家命运的巨轮的平稳航行,与各方势力展开一场惊心动魄、扣人心弦的角力。每一个决策都如同在悬崖边缘行走,容不得丝毫差错;每一次应对都关乎着国家的生死存亡,肩负着沉重的使命。而萧凡,正以无畏的勇气和坚定的决心,引领着大明王朝在这危机西伏的波涛中,向着光明的未来艰难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