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粪蛋子表面光,绣花枕头一包糠。”说的就是何家。
据徐氏讲,当初与何家议亲的时候,她心中就不愿意。
一来何秀才瘦弱,瞧着不康健,怕是不能干活,二来她害怕对方将来高中,抛妻弃子做陈世美。
不过她的父母兄弟都很看好何秀才,觉得自家姑娘合该当个秀才娘子享福,又说何秀才是独生子,家里没那么乱七八糟的事儿。
当时的何老娘拍着胸口承诺,若徐氏进门,决计不让她那双织布绣花的手糙了半分,等将来家里有了孩子,便买了人来侍候,又许了不少聘礼,这才让徐氏点头。
结果就是徐氏进门后,除了厨房,啥粗活重活都干了。
不让徐氏进厨房,那是因为何老娘要把控着全家的吃食当家做主,还有就是徐氏手大,做饭菜耗费多,味道还不怎样。
徐氏回娘家哭诉过,觉得何家骗婚。
可木已成舟,何家的族人跟何老娘的兄弟姊妹人多势众,便是徐家的三个哥哥和侄子都站在徐氏这边,徐氏也要考虑娘家人的名声和利益。
这一忍就忍了六年,六年间老两口双双去世,何秀才守孝六年后再次科举,落第之后,大受打击病逝,徐氏才算解脱。
本以为从此后,带着女儿守着家宅和几亩薄田,凭借手艺能安心生活,可徐氏万万没想到,何秀才百日祭,麻烦就纷纷找上了门。
何氏族人瞧着何秀才家明光瓦亮的宅子和田地好,何老娘娘家则相中了徐氏和何呦呦的人跟钱财,于是两边轮着班的上门。
一个拿着族里有名的光棍混子说都是一家人最好进一家门。
另一个则说娘亲舅大,愿意帮何秀才照顾母女,顺势还推了何秀才那被人打断腿的表哥过来,要两好并一好。
好个p!徐氏直接拽着孩子去宗祠门前哭何秀才去了。
村里虽然有何氏家族,也有另外两家,何氏的族长怕丢人,呵斥了族人,又让人跑何老娘娘家那边一趟,徐氏跟女儿的生活才消停下来。
安静的生活了一段,徐氏发现有人在家宅附近偷窥,夜里也常听见敲门声,她就知道,自己想要安生的带着女儿过日子是不可能了。
一直保持着温柔贤惠人设的徐氏实在没忍住,拎着菜刀沿着院子周围狠狠地骂了一圈。
然后借着春耕的名义,把娘家人高马大的侄子和侄女轮流喊过来陪住,私下又让老娘和哥哥嫂子帮着打听人家,准备带女儿改嫁。
一年前打听到高家的时候,徐家人真是一百个看不上,五个孩子的老鳏夫,还是个杀猪的,配自家妹子真个是鲜花插在牛粪上。
徐氏却不这么想,高大壮人如其名,身体高壮,性子却很和气,在家里什么活都干,吃喝嫖赌这些坏事儿半点不沾,是个正经过日子的人。
家里孩子多好啊,不用她再生了,还能帮着干家务,她可不想再动手挑水做饭割猪草洗衣裳。
最重要的一点,徐氏知道高大壮有个过命交情的义弟,在陇西那边做指挥使,虽远,但也能算作是高家的靠山。
高大壮这位义弟早年被高大壮救过命,还在高家养了几年,得了机会就会给高家捎信儿捎银子。
不过这事儿高大壮不愿意声张,怕给义弟招惹麻烦,也怕家里人不知天高地厚想要攀附。
徐氏之所以知道,还是何秀才乡试的时候,偶遇了跟上司出行的对方。
对方听到何秀才说话,问了何秀才的来处,便求着何秀才帮忙,给高大壮带了20两银子和口信,只说三年后换防,他可能会到家乡附近任职。
徐氏让娘家人调查高大壮的时候,刚好瞧见陇西那边送信过来,就知道那位义弟还活着,并且也没忘了高家。
这让徐氏多了点信心,管了能不能换防回来,总归能让她扯着大旗避过何秀才舅家那边的麻烦。
最后一点,是徐氏心里的奢望。
她女儿长得好看,又会读书识字,将来是不是可以通过这个当官的义弟给女儿找个好人家。
当然这话她谁也没告诉,包括娘家。
凡事不能看表面,徐氏还是想等见过高大壮这位义弟再说,反正女儿还小,怎么得五六年才开始相看,她有的是时间谋划。
出嫁前,徐氏已经把这些话都跟女儿都说得明明白白,这会儿也没再多言,只简短地交代了几句高家人的性子,便搂着女儿拍哄。
女儿病了几天,眼见着身上的肉又掉了,徐氏心疼着呢,决定从今儿起好好给女儿补一补。
母女二人小小地补了一觉,高慧慧已经把里里外外都收拾干净了。
何呦呦跟着徐氏下楼,多少有点不好意思。
这要是在现代,让一个十岁的女孩收拾全家的卫生,后妈带着女儿睡懒觉,能被人骂死。
不过何氏出嫁前就跟高大壮讲好条件了,她和女儿不干家务,她也不把高家的钱。
(不把:不管家里财务大权的意思。)
将来女儿出嫁不许高家截留聘礼,也不用高家出嫁妆银子。
高家两姐妹若是愿意,可以跟她学织布绣花,她保证不存私心,学不学得会就看姐妹俩的天分了。
徐氏议亲的时候,都知道她擅织布,无人知道她其实更擅长绣花。
到了何家,家务事儿多得织布机都没摸几回,更别提耐下时间绣花了。
怕何老娘知道,逼她晚上不睡觉绣花,徐氏瞒了六年,练手都是去山上打猪草的时候偷偷拿粗布练。
杀猪匠的女儿,将来能嫁的无外同样是贩夫走卒。
不论是为了挑选个更好的人家,还是为了将来能有一技之长补充家用,高慧慧和高翠翠学了织布绣花都只有好处。
高大壮成亲之前也把利害都给几个子女讲清楚了。
家里子女多了,不闹矛盾不可能,他得说明,人家没打算占这边便宜,所以别欺负人家,不然只会鸡飞蛋打。
当然,作为男人,不可能真一分钱不给妻子,否则让人笑话不说,也不利夫妻和谐。
高大壮每个月给徐氏200文脂粉钱,家里四季衣裳,走礼这些都交给她,钱财另算,就是变相给徐氏提供点“外财”。
家里男孩每个月10文零花,女孩5文,因何呦呦读书识字,可帮忙算账,额外再给5文的笔墨钱。
若家里其他孩子也学会识字算账,同样再多给5文。
高大壮心里冀望着三个儿子能放下身段跟着何呦呦学着认字读书。
他这几个孩子没赶上好时候,老大还上了一年的义学启蒙,到了老二老三义学取缔,也只能懵懂地跟老大学认几个大字。
不是他不想送孩子去私塾,三个孩子,他供不起,若只选一个,对另外两个又是不公。
小事儿不公只招点怨,大事儿不公就是乱家之源,高大壮心里清明得很。
哪想到就因为这5文的笔墨钱,惹了二女儿高翠翠的不满,觉得自家爹“歪心眼”。
在高大壮新婚第二天,高翠翠就带着高乐生“离家出走”,不肯迎接何呦呦这个“拖油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