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上京几人一番布置的时候。
岭南福州常平县山岭上的李子,差不多也快要熟了。
因为要将这些鲜李运往上京。
路上也要耽搁。
所以崔兰提前让梧桐,给吉详食坊传出消息。
鲜李不易过熟。
否则运到上京的时候。
鲜果也会变成坏果了。
胡吉详(崔七)接到消息,马上让王小乐(崔西十)将消息,传给了平安客栈的赵玉(崔三),及王利(崔五)得知。
赵玉(崔三)立刻连同王利(崔五),来县衙找李子谦商议此事。
李子谦一听也着急。
马上让县衙差吏,下乡张贴榜文。
通告全县府,凡山岭鲜李,准备采摘。
但是只采摘七八成熟的鲜李。
因为这些要准备运往上京的,太熟路上不好放,至于差不多快熟的,县府另有打算。
然后,赵玉(崔三)便让王利(崔五)将车运骡车分往各处,由县府差吏带领,去往各处村里所属山岭,收购鲜李。
收下了七八成熟的鲜李,称重之后装筐,筐内底部周围顶部,全部塞入青草,加强保鲜。
然后每收了三十车,王利(崔五)便让一个领队押送,运往上京。
其中领队,有崔十七,崔十八,崔十九,崔二十。
化名王明,王俭,王傧。
这一次鲜李,差不多送往上京百车。
因为岭南福州常平县山岭鲜李,很出名。
也好吃。
崔兰让赵玉(崔三)将这鲜李,依然沿用了后世的名字。
芙蓉李。
所以鲜李一到上京。
便得到了那些达官贵人们的喜爱。
人人皆追捧,又由自用,又是送人,也成了一个鲜果时尚品。
负责管理岭南鲜果铺的掌柜王详(崔十一),现在管着三个鲜果,干果铺子,而且,在鲜李还未送到上京之前,他便己经从上京几人竹编铺子里订了很多小竹篮,大至装五斤鲜李,小至装二斤鲜李。
有客人买鲜李,竹篮免费送。
当然,这些费用也己经算计在鲜李之内,毕竟,从岭南福州常平县送到上京的鲜李,价钱可是一点也不便宜。
当然这些也只是面对的一些散户。
那些高门大户,不但成筐拉走。
而且,十筐十筐的往他们家里的车上搬。
对于他们这些达官郧爵来说,这点东西还不够他们家里人分的,因为像他们这种大户,一家几代住在一个大宅子上,光家里人大多都上几十口子,根本不够分。
另外,主要这些鲜李。
从岭南福州常平县运过来的。
不但味道好,而且名字也好听。
芙蓉李。
雅气,并且应景。
不但上京达官贵族喜欢。
而且,宫里的人,不知怎么得知了这个消息。
派了一个内侍,也前来采购鲜李。
拉走了五车。
掌柜王详(崔十一)按照崔兰的吩咐没有收一分银子。
因为之前。
崔兰曾经下过指令,凡是她名下产业,若是有宫里人前来采用,一律不许收银,也是为了卖个好,不得罪宫里人,另外,也保住了自己的产业。
所以王详(崔十一)肯定会遵守家主指令,卖内侍一个好。
因为对家主来说,这五车鲜李。
根本也算不了什么。
不过私下里,这账还是要记清楚的。
因为以后家主还要派人对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