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乾点子王,从瞎想开始的逆袭路

第33章 情愫暗生

加入书架
书名:
大乾点子王,从瞎想开始的逆袭路
作者:
虎山人
本章字数:
5268
更新时间:
2025-07-08

入秋的阳光,透过“奇思阁”的窗棂,在书案上洒下一片片细碎的光斑。钱不凡坐在窗前,指尖悬停在“军事”栏的“连弩改良图”上方,突然发出一声轻呼:“咦”——他似乎瞧见案边有一团模糊的影子,形似一只蜷缩着的猫。

“那是婉儿的绣绷。”正在研墨的林婉儿,瞧见他微微侧头,眼中闪过一丝惊喜,赶忙问道,“你看见了?”

钱不凡眨了眨眼睛,努力集中视线。那团影子逐渐清晰了一些,能分辨出是一个圆形的木架,上面绷着半幅尚未完成的“带景花”。他的心跳陡然加快,仿佛有一只雀鸟在胸腔中扑腾跳跃——这是十年来,他首次“看见”具体的物件。

“像……像个圆盘子。”他的声音微微颤抖,指尖下意识地想要触碰,却又生怕惊扰了这份来之不易的惊喜。

林婉儿放下手中研墨的杵,蹲在他身前,仰头凝视着他的眼睛。他的睫毛修长,眼睑不再是毫无生气的灰白色,而是泛着淡淡的粉色。她的眼眶瞬间泛红,伸手轻轻覆上他的手背,柔声道:“再等等,很快就能看清花纹了。”

钱不凡反手握住她的手,掌心传来的温度,让人感到无比安心。这些日子,林婉儿的针法愈发娴熟,每当银针落在“鱼腰穴”,他总能感觉到一股暖流涌入眼底,恰似春雪悄然融入冻土。他深知,这并非仅仅是药物的功效,而是她的指尖仿佛带着光芒,一点一点将他从黑暗中牵引出来。

午后的后院,李猛正协助王铁蛋调试新打造的“连发弩”。木弩的齿轮转动时,发出清脆的“咔嗒”声,李猛手脚笨拙,总是按不住扳机,急得满头大汗。

“笨死了!”木兰的声音从墙后传来,她刚从公主府返回,手中还提着给苏文的新课本。

李猛回头,只见她斜靠着墙壁,嘴角挂着一抹笑意,阳光洒落在她的铠甲上,光芒耀眼。他挠了挠头,将弩递到她面前:“你……你试试?这玩意儿比你的长枪轻便。”

木兰挑起眉毛,接过弩,手指搭在扳机上,轻轻一扣,三支木箭“嗖嗖嗖”地射向三丈外的草靶,箭尾仍在微微颤动。

“厉害!”李猛看得目瞪口呆,“比赵虎教的‘三段射’还快!”

木兰将弩交还给他,指尖不经意间碰到了他的手背。李猛像被烫到一般,迅速缩回手,脸颊涨得通红,如同熟透的柿子。木兰的心也莫名一跳,转身去看苏文教孩子们念诗,耳尖悄悄泛起红晕。

这一幕映入钱不凡的眼帘,他正站在廊下晒太阳——如今,他己能看清十步之内的人影,分辨出李猛的壮硕、木兰的挺拔,还能看见孩子们围在苏文身边拍手,嘴里念着“春种一粒粟”的儿歌。

“李猛最近总往木兰房里送伤药。”林婉儿走到他身旁,声音里带着笑意,“说是‘练弩磕着了’,可木兰的枪术比谁都稳。”

钱不凡微微一笑。他虽看不见两人泛红的耳尖,但能听到李猛说话时的结巴,以及木兰回应时不自觉放柔的语调。就如同王铁蛋打磨的齿轮终究会相互咬合,赵虎训练的士兵总会并肩作战,有些情愫,在日复一日的并肩相处中,己悄然生根发芽。

不知不觉间,“奇思阁”的规模逐渐扩大。原本的后院加盖了两间工坊,王铁蛋带着三个徒弟,正紧锣密鼓地赶制运往边关的“投石机模型”;东厢房改建成了学堂,苏文在这里教流民的孩子念书,墙壁上贴满了孩子们画的“曲辕犁”“脚踏风扇”,画作虽歪歪扭扭,却洋溢着欢喜之情;西厢房成了赵虎的“练兵房”,他将钱不凡绘制的“八卦阵”刻在木板上,对着模型反复推演,偶尔还会拍着大腿,赞叹“妙哉”。

钱不凡的案例墙早己换上崭新的木板,“经济”栏下新增了“周先生:市易法推行,商户税减三成”,“文化”栏也多了“二丫:教绣娘们唱《悯农》歌,订单多了五成”。林婉儿每天都会念给他听,每当听到这些内容,钱不凡的嘴角便会不自觉地扬起笑意——这些不再是冷冰冰的名字,而是鲜活生动的人间百态,是他与赵倩盟约中“仓廪实、百姓安”的具体呈现。

这日傍晚,赵倩身着便服前来拜访,刚一进门,便被孩子们团团围住。一个扎着羊角辫的小姑娘高高举起手中的画,奶声奶气地喊道:“公主姐姐,你看我画的三轮车!”

赵倩蹲下身子,看着画上歪歪扭扭的轮子,眼中笑意宛如融化的糖:“画得真棒。等你长大了,姐姐送你一辆真正的三轮车。”

孩子们欢呼着跑开,赵倩走到钱不凡身旁,见他正抚摸着一张新图纸——上面绘制的是“水车磨坊”的样式,线条相较于以前,流畅了许多。

“你的眼睛……”她轻声询问。

“己经能看清图纸上的线条了。”钱不凡微笑着回答,指尖顺着“齿轮”的纹路轻轻划过,“婉儿说,再调养一个月,就能认字了。”

赵倩的目光落在他的侧脸,夕阳的余晖洒在他的睫毛上,投下淡淡的阴影。这十年间,她见过他在破庙中的落魄模样,也见过他在诗会上的锋芒毕露,却从未见过他此刻这般神情——眉眼间满是卸下重负的舒展,犹如久旱逢甘霖的田地,终于焕发出勃勃生机。

“王铁蛋的连弩,在边关试用过了,比旧弩的射程远了二十步。”她递过一份密报,“赵虎说,再加以改良,能够射穿北蒙的皮甲。”

“苏文编写的《农家谣》,己经流传到江南了。”钱不凡接过密报,指尖能感受到纸上她那比以往更有力的字迹,“周先生说,商户们都盼着‘市易法’能推广到各个州府呢。”

两人并肩而立,望着工坊里忙碌的身影,听着学堂里传来的朗朗念书声,一时间都陷入了沉默。有些默契无需言说——他的“点子”正在落地生根,她的根基也日益稳固,那些曾经看似遥不可及的“安稳”,正沿着“奇思阁”的梁柱,蔓延至京都的每一个角落。

暮色渐浓,李猛扛着新做的“脚踏风扇”走进来,恰好撞见木兰在给弩箭上油,便顺手递过一块擦布:“刚买的,质地柔软,擦箭杆不会刮掉漆。”

木兰接过擦布,指尖触碰到他的指腹,两人皆是一愣,随后赶忙别过头,耳根不约而同地红了。

钱不凡听到动静,笑着对赵倩说:“你看,连他们都比咱们自在。”

赵倩也笑了,眼角的细纹里满是暖意:“等你彻底恢复视力,我请你和婉儿,还有他们俩,去醉春楼吃醉蟹。”

“好啊。”钱不凡点头应道,心里却想着——等能看清了,要先瞧瞧林婉儿绣的花究竟有多美,再看看木兰和李猛红着脸交谈的模样,最后看看赵倩谈论“市易法”时,眼中闪烁的、比星辰还要明亮的光芒。

窗外的绿萝爬满了新搭建的竹架,叶片上的露珠在暮色中闪烁着微光。钱不凡深知,黑暗正在渐渐消散,光明己然近在眼前;而那些隐藏在日常生活中的情愫,那些扎根于民生的希望,正如同这绿萝一般,悄然爬满大乾的每一寸土地。

“奇思阁”的灯亮了起来,暖黄色的光晕蔓延到门外,映照在石板路上来来往往的脚印——那是百姓送来新米留下的,是工匠前来请教图纸印下的,是孩子们送来画作踏过的。

这人间,终究是温暖的。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