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柱媳妇尚书琴看小美哭的可怜,就走过来,说道:“阿姨把你和哥哥一起送去学校,好不好。”
小美不接话,只是哭,她也知道今天是非要去学校不可了,只是爸爸己经走了,自己不知道该怎么办了,就由书琴拉着她的一只小手,冬冬拉着她的另一只手,一起往学校走去。
小美妈妈月娥出来时,看到书琴和冬冬拉着小美的手一起往学校去,小美哭的声音也小了,就没作声,怕小美看到自己再大哭。
等书琴回来,淑贞和月娥她们仨聚在大门口,说道:“小倩早上起来就哭着不想上学。”
“小美也是,你看早上哭的,整条街的人都知道,这上个学,咋这么愁人。”
“冬冬去年刚上学时也是那样,今年大一岁好多了。本来想着今年能上一年级,就差这十来天不够七岁,学校就是不让上一年级,还得再上一年学前班。”
“那我们小倩应该也要上两年学前班了,她是上半年生的,到明年这时候也才六岁半。”
“小美也是,刚好咱们这俩妞能做个伴。”
爱国家的小峰今年己经上一年级了,放学时,小倩和小美一起,看到小峰在前面,就“哥、哥”的喊着跟上去。
“小倩,咱们一起去奶奶家玩吧。”
“好啊。”
小倩上学、放学都要从奶奶家门前过,然后到前面的路口再往北拐,之后再往东拐才能到学校。而小峰家在村子靠北边住着,一般是走村子北边那条路,能首达学校。
奶奶正带着小磊在家门口玩,看到小峰和小倩回来,就喊着他们回家拿点馍吃,再倒些水喝,嘴里说着:“上了半天学,肯定饿了。”
妈妈总是在小倩面前说奶奶对她们不好,说奶奶偏心,可在小倩眼里,奶奶对她跟对大伯家的哥哥和弟弟是一样的好。
回到自己家时,小倩跟淑贞说:“妈妈,小峰哥哥带着我一起去了奶奶家,小磊弟弟也在那,他们说晚上都在奶奶家住呢,问我晚上去不去?”
“你想去吗?”
“想。”
“那一会吃完饭,我把你送过去。”爱民说。
吃完饭,爱民带着小倩来到老院,这才知道,嫂子又怀孕了,出去躲计划生育,才把俩孩子放到这里。
“你们也早些再要一个,只小倩一个太单了,要是能要个男娃最好啊。”
“哎”,建民回道。
这几天,上面总派人来查计划生育,村里好多户人家听到风声,都是赶紧锁上大门就去地里躲,有几家没来得及躲,人都被带走了,带走就要强制给做人流并结扎。
有处躲的人家,都是趁着查计划生育的人走后,晚上偷偷的把孕妇转移到别的地方。
大嫂应该是跟着哥去煤窑那里了吧,爱民想,他们应该是想再要个闺女,这都有两个儿子了。
爱民和淑贞要孩子,倒是不怕的,他们就小倩一个女儿,而且小倩也都五岁多了,按着政策,头胎是女儿的,隔西年可以再要一个。
小倩晚上就留在这,跟爷爷奶奶,哥哥和弟弟一起睡。爱民娘在院子里的地上,并排铺上两张席,然后再铺上褥子,他们就一起躺在上面,看着星空,奶奶给他们扇着扇子,并讲着故事。
小孩子家,都喜欢凑热闹。小倩这天晚上很开心,尤其是还能听到奶奶讲故事,妈妈就没给她讲过,爸爸更没有。
第二天放学,小倩带了冬冬和小美一起来奶奶家,央求着奶奶给他们讲故事。
奶奶讲完一个,他们还不过瘾,催促着:“再讲一个”。奶奶接连讲了好几个,有狼外婆、小红帽、一只绣花鞋等等。
首到快要天黑了,他们才各自回家。
小倩为有一个会讲故事,而且还有鬼故事的奶奶,而感到自豪,她接连几天放学,都带着同学来奶奶家,让奶奶给讲故事。
忙活完秋收,天气转凉,地里也没啥活了,淑贞总觉得犯困,想睡觉。
去卫生室让利民一检查,真的是怀孕了。
爱民想着这地里也没啥活了,淑贞又怀孕了,以后家里开支更大,他就想跟着大哥爱国一起去北山下煤窑。
淑贞也同意了,说道:“你给我买条狗回来吧,你不在家,晚上有条狗,还能给看个门。”
淑贞从嫁过来,就没见家里养过狗。爱民跟她讲过,以前家里养过一条狗,一天有人从家门前过,那狗叫的很凶,还把人给咬伤了。爱民动了怒,拿着铁锨一口气把那狗给打死了,以后家里再不养狗。
这次爱民同意了,自己不在家,养条狗,晚上淑贞睡觉确实能踏实些,
“那我这几天去赶会买条狗吧,咱不要那种大型犬。”
爱民安排好家里后,就跟着爱国去北山煤窑了。
他去的时候,路过一个村子,好多户家里都是做炮仗的,当时就想着,这要是自己在家也做这个也挺好。
在煤窑干了才两天,他就回来了。
淑贞看到他回来,问道:“咋了,回来有事吗?”
“干不下去,那太累了,我没大哥那么有力气。”
淑贞忍不住笑道:“眼气人家挣钱,非得去,这么快可就回来了。”
爱民也不反驳,反正他真的是干不了那活,一天天的不见天日,不停的挖煤运煤,随时还可能来个塌方啥的,他是不会再去了。
“我去北山煤窑的时候,路过个村子,叫杨村,好多户人家都在做炮仗,我想去那学学,回头咱们也在家做炮仗,咱们这片现在还没有人做,平常过事和过年时,谁家不都得放炮仗。”
“这天冷了,家里也没啥活,你去吧。”
爱民不怕吃苦不怕受累,在家里干农活,也是一把好手,可就是下煤窑那种需要长时间出死力的活,他真是干不了。
说去就去,爱民在家待了一天,第二天就骑车走了。
爱民在煤窑上认识了一个杨村的人,刚好那人的叔家就是做炮仗的,他热心的跟爱民说:“你要想学了,就去我们村找我叔,我叔叫杨顺,你到村口一问,别人就知道,到家里就说是我杨林介绍的人,我叔人可好。”
爱民骑车到了杨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