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才女:陛下,娘娘又惊艳了!

第018章 御前听丝竹,圣心费揣摩

加入书架
书名:
盛唐才女:陛下,娘娘又惊艳了!
作者:
酸辣咯咯哒
本章字数:
5940
更新时间:
2025-06-06

武媚娘在立政殿的日子,渐渐步入正轨。

她每日除了精心打理书房的典籍,也会在皇后娘娘处理宫务时,在一旁侍奉笔墨,偶尔还能协助核对一些简单的账目。

她的细心、沉稳以及过人的记忆力,渐渐赢得了林嬷嬷和殿内一些女官的认可,连皇后娘娘看她的眼神,也多了几分不易察觉的赞许。

这一日,恰逢宫中一位年长公主的生辰,皇后娘娘在立政殿的偏殿设下小型家宴,邀请了圣上、几位得宠的妃嫔以及与这位公主亲近的皇子公主们一同庆贺。

武媚娘作为皇后身边侍奉的婕妤,自然也有机会在场伺候。

偏殿内灯火通明,丝竹悦耳,气氛一派和乐融融。

李世民今日似乎心情不错,脸上带着轻松的笑意,不时与身边的皇后和几位妃嫔说笑几句。

太子李承乾和魏王李泰也赫然在列,只是两人之间的气氛依旧有些微妙,太子显得有些拘谨,而魏王则谈笑风生,不时引经据典,博得李世民的几声赞许。

晋王李治则安静地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含笑听着众人的交谈,偶尔端起酒杯轻抿一口,一如既往的低调内敛。

武媚娘垂手侍立在皇后娘娘身后不远处,负责为娘娘添茶倒酒,整理案几。

她的位置恰好能将殿内众人的神情尽收眼底,却又不会过分引人注目。

“陛下,臣妾敬您一杯,祝陛下圣体安康,万寿无疆。”

一位身着华服、容貌艳丽的杨妃端起酒杯,笑意盈盈地对李世民说道。

李世民哈哈一笑,举杯道:“爱妃有心了。今日是皇姐寿辰,当同喜同贺才是。”

说着,便与杨妃一同饮尽了杯中酒。

皇后娘娘也适时地举杯,对那位年长的公主说道:“皇姐,妹妹祝你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多谢皇后妹妹美意。”长公主笑着回应。

宴饮之间,歌舞升平。

武媚娘安静地做着自己的分内之事,目光却不时地掠过上首的李世民。

这位开创了贞观之治的一代雄主,即便是在家宴之上,眉宇间依旧带着不怒自威的帝王气概。

他的每一个眼神,每一句话语,似乎都蕴含着深意,让人难以揣摩。

就在此时,一位舞姬在献舞时不慎脚下一个趔趄,险些摔倒,虽然很快稳住了身形,但还是引得殿内一阵小小的骚动。

李世民的眉头微不可察地蹙了一下,虽然没有发作,但殿内的气氛却瞬间凝滞了几分。

皇后娘娘见状,连忙开口打圆场:“这些孩子们,平日里训练也算刻苦,想来是今日太过紧张,才偶有失误。陛下莫要见怪才是。”

李世民摆了摆手,淡淡地说道:“技艺生疏,还需勤加练习。不过,今日是喜庆日子,些许小错,倒也无伤大雅。”

他的语气虽然平和,但武媚娘却能从中听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威严。

歌舞继续,但气氛却不如之前那般轻松了。

过了一会儿,李世民似乎想起了什么,目光转向了皇后娘娘身边的武媚娘,开口问道:

“朕记得,你便是那个在掖庭考核中,用劣质丝线绣出山水意境的武婕妤?”

此言一出,殿内众人的目光再次聚焦在了武媚娘身上。

太子李承乾和魏王李泰也都朝她看了过来,眼神各异。

武媚娘心中一紧,连忙上前一步,屈膝行礼,恭敬地回答:

“回陛下,正是奴婢。”

“嗯,”李世民微微颔首,眼中带着几分审视。

“朕听闻,你不仅女红有些巧思,诗书也颇为通晓。皇后也说你近日在立政殿当差,很是勤勉用心。”

“陛下谬赞,皇后娘娘厚爱,奴婢愧不敢当。”

武媚娘垂首应道,心中却在飞速思索着李世民这番话的用意。

“不必过谦。”

李世民的语气依旧听不出喜怒,“朕今日兴致尚可,你既通诗书,不妨也作一首与今日宴饮相关的短诗,为皇姐祝寿,也为今日助助兴,如何?”

这……这简首是当众考较!

武媚娘的心提到了嗓子眼。

她知道,这既是李世民对她的考验,也是一次让她在众人面前展露才华的机会。

但若是应对不好,便会贻笑大方,甚至惹怒龙颜。

殿内的气氛再次变得有些微妙。

皇后娘娘眼中带着一丝鼓励,徐惠妃则向她投来一个安心的眼神。

而太子和魏王,则都带着几分看好戏的神情。

晋王李治的目光也落在了她的身上,眼神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关切。

武媚娘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平静下来。

她知道,此刻退缩不得,唯有沉着应对。

她略一思忖,缓缓开口,声音清朗悦耳,不卑不亢:

“圣主设宴庆华诞,

鸾歌凤舞乐未央。

琼浆玉液映明月,

福寿绵长沐皇恩。

浅陋之言不成诗,

聊表寸心祝安康。”

这首诗,辞藻虽然不算特别华丽,但却十分应景得体。

既点明了宴会的主题和喜庆的氛围,又表达了对长公主的祝福和对皇恩的感激,最重要的是,最后一句“浅陋之言不成诗,聊表寸心祝安康”,既显谦逊,又点明了自己作诗的目的,可谓是滴水不漏。

李世民听完,脸上露出了些许笑意,微微颔首道:

“嗯,倒也算通顺达意,有几分巧思。虽无惊艳之语,却也胜在质朴真诚。皇后,看来你这立政殿,倒是添了个会说话的小丫头。”

皇后娘娘也笑道:“陛下说的是。媚娘这孩子,平日里就沉静好学,倒没想到还有这份急智。”

得到李世民和皇后的肯定,武媚娘才暗暗松了一口气,连忙谢恩:“谢陛下、娘娘夸奖,奴婢惶恐。”

魏王李泰在一旁听了,眼中闪过一丝不以为然,似乎觉得这诗作平平。

而太子李承乾则面无表情,不知在想些什么。

晋王李治则对武媚娘投去一个赞许的眼神,嘴角微微上扬。

宴饮继续,但经过此事,众人看向武媚娘的目光中,又多了几分不同。

他们开始意识到,这位新晋的武婕妤,似乎并不仅仅是靠着几分小聪明和运气才得到皇后青眼的。

宴饮将散之时,李世民似乎谈兴甚浓,又与几位皇子讨论起了前朝的一些典故。

当谈及汉武帝时期的酷吏张汤时,李世民忽然话锋一转,看向武媚娘,问道:

“武婕妤,你既读过些书,不妨说说,这张汤为人,后世褒贬不一,依你之见,当如何评价?”

这个问题,比刚才的作诗更加刁钻。

张汤是历史上有名的酷吏,执法严苛,但也为汉武帝巩固统治立下过汗马功劳。

如何评价他,很容易陷入两难。

武媚娘心中一凛,知道这又是李世民对她的考验。她沉吟片刻,恭敬地回答道:

“回陛下,奴婢以为,评价历史人物,当观其行事之动机,察其所处之时代,论其功过之影响。”

“张汤其人,执法虽苛,然其严明律法,打击豪强,于汉武帝巩固中央集权,确有功绩。”

“然其手段酷烈,牵连甚广,亦不免失之于暴,为后世所诟病。”

“故而,奴婢浅见,张汤其人,功过参半,当以史为鉴,取其维护法纪之精神,戒其滥用酷刑之弊端,方为正道。”

她这番回答,不偏不倚,既肯定了张汤的功绩,也指出了其过失,更重要的是,最后落脚于“以史为鉴”,暗合帝王心术。

李世民听完,眼中精光一闪,深深地看了武媚娘一眼,良久,才缓缓说道:

“功过参半,以史为鉴……说得好!小小年纪,能有这般见识,实属难得。”

他顿了顿,又对皇后说道:

“皇后,看来你这武婕妤,不仅仅是会写几句诗,对这经史的见解,也颇有独到之处啊。日后若有合适的文书差事,不妨也让她历练历练。”

皇后娘娘闻言,眼中闪过一丝惊喜,连忙应道:“臣妾遵旨。媚娘能得陛下如此看重,是她的福气。”

武媚娘心中更是激动不己,她知道,自己今日在御前的这两番应对,算是彻底在李世民心中留下了一个深刻的印象。

而李世民最后那句话,更是为她未来的发展,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

只是,她也明白,锋芒初露,也意味着她将面临更多的关注和挑战。

这圣心,依旧是那般深不可测,令人费尽揣摩。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