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上晕倒了?!”
林嬷嬷那句带着惊慌的话语,如同一道惊雷,瞬间劈散了武媚娘偏阁内刚刚因与李治一番深谈而带来的片刻宁静。
武媚娘脸色骤变,手中的茶盏险些滑落。
她强自镇定心神,急声问道:
“嬷嬷,究竟是怎么回事?圣上龙体一向康健,怎会突然晕倒?”
林嬷嬷的额头上己经渗出了细密的汗珠,语气急促地说道:
“老奴也说不清楚!方才圣上正在甘露殿批阅奏折,忽然便说头晕目眩,随即……随即就倒下了!”
“太医们己经都赶过去了,皇后娘娘心急如焚,特命老奴来请婕妤一同前往侍疾。婕妤聪慧机敏,或许……或许能帮上些什么忙。”
帮上忙?武媚娘心中苦笑,自己一介小小婕妤,既不懂医术,又无权无势,在这样的情况下,又能帮上什么忙?
皇后娘娘此举,恐怕更多的是因为自己前些日子在圣上面前略微露了些脸,又恰好在立政殿当差,才临时想到了自己吧。
但此刻,她没有时间多想。
圣上龙体安危,关系到整个大唐的国运,也关系到宫中每一个人的命运。
“春桃,快,替我更衣!”
武媚娘当机立断,对一旁的春桃吩咐道,随即又对林嬷嬷说道:“嬷嬷稍待,媚娘即刻便好。”
匆匆换上一身素净的宫装,武媚娘随着林嬷嬷快步赶往甘露殿。
一路上,只见宫人们行色匆匆,脸上都带着惶恐不安的神色,整个皇宫都笼罩在一种压抑而紧张的氛围之中。
甘露殿外,早己戒备森严。
禁军将士将大殿团团围住,神色肃穆。
殿内,隐隐传来压抑的啜泣声和太医们低声商议的声音。
皇后娘娘正焦急地守在寝殿门口,见到林嬷嬷和武媚娘赶来,连忙招手道:
“媚娘,你来了!”她的声音带着一丝沙哑,显然是急火攻心。
“奴婢参见皇后娘娘。”武媚娘屈膝行礼。
“不必多礼了。”皇后娘娘扶起她,拉着她的手,急切地说道,“圣上……圣上他……”她说着,眼圈便红了。
“娘娘,圣上吉人天相,定会安然无恙的。”武媚娘轻声安慰道,同时也在暗中观察着殿内的情形。
只见几位须发花白的太医正围在龙榻前,神色凝重地为李世民诊脉。
太子李承乾、魏王李泰以及几位年长的皇子公主也都侍立在侧,一个个都面带忧色,但眼神深处,却也暗藏着各自复杂的心思。
“太医,圣上的情况到底如何?”皇后娘娘颤声问道。
为首的一位老太医躬身回道:
“回禀娘娘,陛下乃是……乃是积劳成疾,又偶感风邪,急火攻心,这才导致气血逆行,一时晕厥。”
“臣等己经为陛下施针,并辅以汤药,目前……目前脉象略有平稳,但仍需静养观察,切不可再受任何刺激。”
积劳成疾,急火攻心?武媚娘心中一动。
她知道,李世民晚年确实身体状况不佳,加上太子和魏王之间的储位之争愈演愈烈,让他心力交瘁,这次晕倒,恐怕与此脱不了干系。
“那……那圣上何时能醒过来?”皇后娘娘追问道。
老太医迟疑了一下,才谨慎地回答:
“这……还需看陛下的恢复情况。快则一两个时辰,慢则……亦未可知。娘娘和各位殿下还请宽心,臣等一定尽心竭力。”
皇后娘娘听了,身子微微晃了晃,险些站立不稳。
林嬷嬷和武媚娘连忙上前扶住她。
“母后,您要保重凤体啊!”太子李承乾上前一步,扶住皇后的另一只胳膊,语气中带着几分真切的担忧,但眼神深处,却似乎也有一丝不易察觉的异样光芒。
魏王李泰也连忙说道:“是啊,母后,父皇一定会没事的。您可千万不能先累倒了。”
他的语气听起来比太子更加沉稳,但也难掩其内心的波动。
皇后娘娘摆了摆手,强自镇定道:“本宫无碍。你们……你们也都打起精神来。圣上龙体欠安,宫中内外,绝不能出任何乱子!”
她这话,既是说给皇子们听,也是说给在场的所有人听。
就在这时,殿外忽然传来一阵喧哗声。
一名内侍匆匆跑了进来,神色慌张地禀报道:
“启禀娘娘,启禀各位殿下,宫门外……宫门外有多位大臣闻讯赶来,请求入宫探视圣上!”
“什么?!”
皇后娘娘脸色一变,“圣上龙体未安,岂容他们此时前来惊扰!林嬷嬷,你速去传本宫懿旨,让宫门守将拦住他们,就说圣上正在静养,不便见客,待圣上醒转之后,再行召见。”
“是,娘娘。”林嬷嬷领命而去。
武媚娘在一旁看着,心中暗暗点头。
皇后娘娘虽然心急如焚,但在关键时刻,却依旧保持着应有的冷静和决断。
在这个时候,稳定宫中局势,隔绝内外消息,确实是当务之急。
然而,事情似乎并没有那么简单。
过了一会儿,林嬷嬷脸色凝重地回来了,身后还跟着一位神色惶恐的宫门守将。
“娘娘,不好了!”林嬷嬷急声道,“那些大臣们……他们不肯离去,为首的长孙大人和褚大人说,圣上龙体安危,事关国本,他们身为辅政大臣,必须亲眼见到圣上,才能安心!”
长孙无忌和褚遂良!
这两个名字,让在场所有人的心都沉了一下。
他们都是太宗皇帝的股肱之臣,在朝中权势极大,影响力非同小可。
他们此刻坚持要见皇帝,其用意不言而喻。
皇后娘娘的脸色瞬间变得十分难看,她深吸一口气,冷声道:
“好个长孙无忌!好个褚遂良!圣上病重,他们不思如何稳定朝局,反而在此刻逼宫!他们究竟是何居心?!”
太子李承乾闻言,眼中闪过一丝怒意,上前一步道:
“母后,儿臣愿前往宫门,劝退他们!”
魏王李泰也连忙说道:“母后,儿臣也愿同太子一同前往!定不让这些外臣惊扰了父皇!”
皇后娘娘看着两个儿子,眼神复杂。
她知道,这两个儿子此刻都想在自己面前表现,也想借此机会争取人心。
但她也明白,长孙无忌等人既然敢在这个时候发难,必然是有所依仗,单凭太子和魏王,恐怕难以应付。
就在这剑拔弩张的时刻,一首沉默不语的晋王李治,忽然上前一步,对皇后娘娘躬身说道:
“母后,儿臣以为,长孙大人和褚大人皆是国之重臣,对父皇忠心耿耿,他们此刻前来,想必也是出于一片赤诚之心,并非有意惊扰。若强行阻拦,反而容易引起误会,甚至激化矛盾。”
“不如……不如由儿臣先去与他们周旋片刻,探探他们的真实意图,再做定夺,如何?”
李治这番话说得不卑不亢,条理清晰,既肯定了大臣们的忠心,又提出了一个相对稳妥的应对之策。
皇后娘娘看着这个平日里不显山不露水的儿子,眼中闪过一丝讶异和欣慰。
她沉吟片刻,点了点头道:“也好。稚奴(李治的小名),你便代本宫去一趟宫门。记住,务必稳住他们,不可让他们冲撞进来。若有任何异动,立刻回报!”
“儿臣遵命!”李治躬身领命,随即转身,带着几名内侍,沉稳地朝着宫门方向走去。
武媚娘在一旁将这一切都看在眼里,心中对这位晋王殿下又多了几分敬佩。
在这样紧张混乱的局面下,他竟能保持如此冷静,并提出如此有见地的应对之策,这份心智和胆略,绝非常人所及。
她忽然想起,历史上,正是这位看似温和的晋王,最终在残酷的储位之争中胜出,登上了皇帝的宝座。
看来,历史的选择,并非偶然。
甘露殿内的气氛,因为宫外大臣们的到来,变得更加压抑和紧张。
皇后娘娘强打精神,指挥着宫人们各司其职,确保寝殿内的秩序。
太子和魏王则在一旁侍立,神色各异,不知在盘算着什么。
武媚娘则被皇后娘娘安排在寝殿门口附近,负责传递一些简单的消息,以及照看一些杂务。
她知道,自己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婕妤,但此刻也身处在这场风暴的中心。
她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保持冷静。
她知道,这场突如其来的危机,对她而言,或许也是一次……机会。
一次观察人心、洞察局势、甚至……在关键时刻,发挥自己作用的机会。
储位之争的风波,因为李世民的突然晕倒,似乎被推向了一个更加险恶的境地。
而立政殿,这座后宫权力的中心,也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