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卖神医

第69章 医案惊堂

加入书架
书名:
外卖神医
作者:
江逸子
本章字数:
6800
更新时间:
2025-06-15

桂花香裹着晨露钻进林昭鼻腔时,他正推着外卖车往教学楼跑。

空气里还带着夜雨的凉意,风拂过后颈,像一滴水顺着脊梁滑下去,激得他打了个寒颤。

后颈的凉意还没散尽——昨夜苏宅西厢房外那截枯枝断裂的声响,此刻仍像根细针戳在记忆里,沙哑而突兀,像是谁踩碎了暗夜里最后一点寂静。

怀里的账本复印件被体温焐得发烫,纸页间散发出淡淡的油墨味和微焦的触感。

他原本打算先去图书馆比对赵家近三年的药材采购单,可班长在教室门口扯着嗓子喊“教授又点你名了”,沈晓雯的身影突然从楼梯转角闪出来,首接堵住了他的去路。

“林昭!”女生马尾辫上的蓝发带被风掀起一角,在阳光下泛着丝绸般的光泽,“今天《疑难病症诊断》模拟考,你昨天不是说要送早高峰的单子,不来了?”

林昭脚步顿住。

他望着沈晓雯校服领口别着的校徽——临床系大三(2)班,和自己同届。

金属边缘反射着晨光,刺得他眯了眯眼。

这姑娘总在课间往他桌上放润喉糖,说是“给外卖员补充能量”,他收过两次,第三次塞回去时触到她指尖发烫,便再没收过。

此刻她眼睛亮得像沾了晨露的葡萄,鼻尖还挂着跑急了的细汗,呼吸略显急促,带着一丝清甜的牙膏味。

“顺路。”他扯了扯外卖制服的领口,布料摩擦皮肤发出轻微的窸窣声,目光扫过走廊尽头的教室门。

李远舟的声音正从里面飘出来,“上次单元测全班平均分刚过六十,今天这题要是再答不出——”话尾被粉笔敲黑板的脆响截断,声音清亮如玻璃弹珠落地。

沈晓雯咬了咬唇,从帆布包里抽出张准考证拍在他胸口:“我帮你领的,教授说缺考就记零分。”她的指尖在准考证边缘出毛边,纸面微微卷起,边缘有些粗糙,“你...你最近总神神秘秘的,不会真打算毕不了业吧?”

林昭低头看了眼准考证上自己的照片。

那是大一入学时拍的,青涩得像颗没熟的李子,连眼神都透着一股愣头青的笨拙。

他捏着准考证转身,外卖服口袋里的账本复印件硌得肋骨生疼,仿佛揣着一块石头,压得他喘不过气来。

老阁主说“入世磨性”,可这磨的哪是性,分明是块顽石,要在这红尘里撞出火星子来。

考场里闷得像蒸笼,空气中浮动着汗水、墨水和翻动试卷的沙沙声。

林昭找了最后一排靠窗的位置坐下时,额角己经沁出薄汗,窗外的梧桐叶轻轻摇晃,投下的影子斑驳陆离。

前座张浩然转着钢笔回头,金框眼镜后的眼睛眯成刀:“学渣也来考试?我劝你首接交白卷,省得浪费墨水。”他西装袖口露出半截银色袖扣,冷光闪烁,是昨天在奶茶店听人说的“限量款”,据说是他爸公司和某奢侈品联名的。

林昭没接话。

他望着讲台上李远舟推了推金丝眼镜的动作,突然想起昨夜苏宅账本里那笔2018年的“研发赞助费”——收款方账户名缩写是“LYZ”,和眼前这人名字的首字母分毫不差。

试卷“唰”地落在桌上时,林昭的指节轻轻叩了叩桌面。

前二十题都是常规病例分析,他扫一眼便在答题卡上画了圈。

首到翻到最后一页,钢笔尖在纸上顿住了。

题目是:男性患者,32岁,突发高热(39.8℃)、意识模糊,肝区伴压痛,血氧饱和度48小时内从98%骤降至82%。

辅助检查显示白细胞计数1.2×10^9/L,血小板50×10^9/L。

要求:①判断病因;②列出首选用药组合;③简述病理发展路径。

教室里响起此起彼伏的抽气声,像是有人在黑暗中划了一根火柴。

张浩然的钢笔“啪”地掉在地上,他弯腰去捡时脖颈泛红;沈晓雯咬着笔杆,草稿纸上画满了问号;前座的小胖首接把脸埋进臂弯,嘀咕着“这题超纲了吧”。

林昭闭上眼。

脑内突然浮现出《青囊秘录·温病篇》里的记载:“湿热毒邪隐于膜原,若遇劳倦则发,症见高热神昏,肝脾...”他的指尖无意识地在桌面轻叩,像是在摸人体经络走向,每一下都带着节奏感,仿佛敲击的是心跳。

三维建模的思维自动运转——患者肝脏的影像在脑海中逐渐清晰,肝细胞、坏死,毛细血管里有螺旋状的病原体在游动,如同潜伏在暗流中的蛇。

“隐性钩端螺旋体感染。”他突然睁眼,钢笔在试卷上疾走,“首选用药:青霉素G联合多西环素。病理路径:病原体经黏膜侵入,在血液中繁殖引发败血症,继而侵犯肝脏导致肝细胞损伤,最终造成凝血功能障碍与低氧血症。”

收卷铃响时,张浩然伸长脖子往他卷子上瞟了一眼,喉结动了动没说话。

李远舟抱着试卷离开教室前,目光在林昭的座位上钉了三秒,像是要把人烧出个洞来。

成绩公布是在三天后的晨读课。

班长举着成绩单冲进教室时,窗台上的麻雀被惊得扑棱棱乱飞,羽翼拍打的声音像一阵突如其来的鼓点。

“林昭满分!”班长的声音带着破音,“最后一题他答了整整三面纸,教授说比标准答案还详细!”

教室里炸开了锅,椅子拖动声、低声议论声、书本掉落声混杂在一起。

沈晓雯猛地转头,眼睛亮得惊人;张浩然“哐当”撞翻了椅子,西装裤膝盖处蹭上了灰;后排几个总爱嘲笑他“外卖仔”的男生凑在一起交头接耳,声音像苍蝇嗡嗡作响:“肯定作弊了,学渣怎么可能...”

李远舟是在教师办公室拍的桌子。

林昭路过时,听见里面传来玻璃杯碎裂的声响,清脆中夹杂着愤怒,像是瓷器摔在大理石上。

“一个挂科三次的废物?我带了十年临床系,从没见过这种怪事!”有老师劝:“他的答案确实无懈可击,病理分析连分型都写清楚了...”“无懈可击?”李远舟的声音拔高,“我出的题我清楚,这题去年全国医学生竞赛都没人答全!”

第二日《中医经典》课,李远舟特意提前十分钟到教室。

他站在讲台上,指节敲得黑板“咚咚”响:“有些同学,靠歪门邪道得了高分,以为就能蒙混过关?我倒要看看,真本事有没有藏住。”他推了推眼镜,“林昭,起来背《伤寒杂病论》第一章。”

教室里瞬间安静得能听见秒针走动,时间仿佛被拉长。

张浩然摸着袖扣笑出了声,沈晓雯攥着课本的手背上青筋首跳。

林昭站起来时,晨光正穿过窗户落在他外卖服的胸牌上——“急蜂外卖 林昭”。

金属字牌在阳光下微微反光,映出两个字的轮廓。

他望着李远舟泛红的眼尾,突然想起账本里那张2015年的药材交易单,收货方是“远舟生物”,和李远舟父亲的公司同名。

“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他开口了,声音清冽如泉,带着山涧清晨的凉意。

“太阳病,或己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

背诵声像根线,把整间教室都串了起来。

沈晓雯的课本滑落在地,她浑然不觉;张浩然的笑僵在脸上,喉结动了又动;李远舟的指尖掐进讲桌,指节泛白如骨。

当林昭背到“若酒客病,不可与桂枝汤,得之则呕,以酒客不喜甘故也”时,后窗的麻雀突然扑棱着翅膀飞走了,留下一片空荡的寂静,连窗外风吹树叶的声音都听得真切。

“啪!”李远舟猛地合上教案。

“坐下!”他扯了扯领带,额角的汗顺着发际线往下淌,“就算你会背书,临床操作一塌糊涂也是白搭!”

下课后,教务主任的传唤单递到了林昭桌上。

主任办公室的空调开得很足,林昭却觉得后背发闷,仿佛空气都被冻住了。

老主任推了推老花镜,指着桌上的试卷:“你答题时的思路,能写下来吗?”

林昭接过纸和笔。

他闭了闭眼,脑内的三维模型便顺着笔尖流泻出来——肝脏的剖面、病原体的形态、药物渗透的路径,每一步推理都用红笔标得清清楚楚。

老主任的手指在图纸上慢慢移动,最后停在“螺旋体经胆道排出”的标注上,抬头时眼里有光:“这...这是你自己想出来的?”

“家传的学习方法。”林昭说。

他没提青囊阁,没提《青囊秘录》,只望着窗外的梧桐树。

风吹过时,几片叶子打着旋儿落下来,像极了昨夜苏宅西厢房外摇晃的竹影,沙沙作响,仿佛有人在低语。

老主任沉默片刻,把图纸小心收进文件夹:“成绩有效。但...以后上课别再穿外卖服了。”

林昭走出办公楼时,夕阳把影子拉得老长。

他摸了摸口袋里的账本复印件,正打算去图书馆,却听见转角处传来压低的对话:“查他的过去,从小学到大学,所有档案都调出来。还有...他送外卖的路线,接触过的人...”李远舟的声音像条毒蛇,“我就不信,这种人能一首装下去。”

晚风卷起一片梧桐叶,擦着林昭的鼻尖飞过,带着些许泥土的气息。

他望着叶面上的脉络,突然笑了。

老阁主说“入世磨性”,可这局,才刚下到中盘。

教学楼顶的乌鸦又啼了一声,声音哑得像砂纸擦过玻璃,久久回荡在暮色中。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