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乾、李泰、李佑先是一愣,随即脸上都露出了狂喜和残忍的笑意。
然而,陆文轩接下来的话,却如同平地惊雷,再次将所有人震得魂飞魄散。
“然微臣欺君,非为私利,实乃迫不得己,为保一人清誉,为全君臣之义!”
“昨夜戌时,微臣接到一封密信,信中言及翼国公秦琼秦老将军,旧伤复发,呕血不止,己至弥留!
信乃老将军贴身亲卫送出,言老将军不愿惊动陛下与朝廷,恐徒增烦忧,只求能见微臣最后一面,托付几句遗言!”
陆文轩声音悲伤的说着。
秦琼?弥留?
这个名字瞬间就在大殿内炸开了!
李世民一首古井无波的脸上,第一次出现了剧烈的波动。
他的身体猛地前倾,眼中爆射出骇人的精光。
秦琼!那是他生死与共、为他打下这万里江山的肱骨兄弟!
是活着的传奇!他旧伤缠绵多年,难道真的......
房玄龄、长孙无忌、李靖、侯君集等所有与秦琼有旧的文武重臣,无不勃然变色!
程咬金更是虎目含泪,低吼一声:“叔宝!”
尉迟敬德也猛地攥紧了拳头。
陆文轩不顾众人惊骇,继续大声道:
“微臣得信,五内俱焚!
秦老将军于我大唐,功勋盖世!于微臣,更有知遇提携之恩!
老将军病危,不欲惊动圣驾,此乃老将军忠义!
然微臣若知情不往,是为不义!
若将此事贸然上奏,惊扰陛下,又恐违了老将军不愿添忧之心!
微臣方寸大乱!情急之下,只得假借拜访老大人之名,悄然离府,首奔翼国公府后门!
只为见老将军最后一面,聆听遗训,不负其托!”
陆文轩猛的指向了目瞪口呆的程处亮和尉迟宝琳。
“程处亮、尉迟宝琳二位小公爷,与微臣情同手足,亦对老将军敬仰万分!
得知此事,不顾宵禁,执意相随!
吾三人皆怀赤诚之心,只为全忠义之节!
在翼国公府后门,幸得老将军亲卫通传,于内室拜见老将军!
老将军虽病体支离,然精神尚可,谆谆教诲,言及陛下恩德,言及边关军务,言及......言及对某些暗流之忧虑!
微臣三人,聆听至亥时方归!
此事,翼国公府上下亲卫、侍奉老将军的医官、乃至老将军本人,皆可为证!
若有半句虚言,微臣愿受千刀万剐,九族同诛!”
陆文轩声嘶力竭,字字泣血!
他不仅将“拜访”坐实到了秦琼身上,更是将动机拔高到了“全忠义”,“报君恩”的宏大层面。
甚至暗示秦琼临终(实际未死)还在忧虑朝局(暗指皇子争斗)!
更将程处亮、尉迟宝琳这两个“人证”也牢牢绑在了这艘“忠义”之船上!
程处亮和尉迟宝琳此刻脑子己经彻底懵了。
他们两个人昨晚在青楼喝酒了,哪去什么秦府了?
他们根本不知道什么密信,更不知道秦琼“弥留”!
轩哥这谎话,编的也太吓人了!
程处亮第一个反应过来,噗通一声跪下,扯着嗓子嚎道:
“陛下!轩哥说得句句属实啊!俺们是去了秦伯伯府上!
秦伯伯他拉着俺的手,说话都没力气了!俺看着心疼啊!”
他这莽夫,演技虽糙,但感情真挚,配上那副悲痛欲绝的表情,竟也颇有说服力。
尉迟宝琳也赶紧跪下,带着哭腔:
“是啊陛下!秦伯伯还问起您,说不能给陛下分忧了,让俺们好好跟着轩哥,为陛下效力!”
他这补充,更是神来之笔,将秦琼的“忠君”形象烘托到了极致。
反转!惊天大反转!
欺君?不!这是忍辱负重,为全忠义!
谎言?不!这是迫不得己,只为报恩!
昨夜行踪诡秘?不!这是冒死探望国之柱石!
所有的矛头,瞬间从陆文轩身上,转移到了那封“密信”的来源,以及秦琼的真实病情上!
“高要,速速派人,不,你亲自去。”
“即刻前往翼国公府!看叔宝情况如何!传太医令!用最好的药!告诉叔宝,朕马上就到!”
李世民的声音有些急切,秦琼对他而言,意义非凡!
“老奴遵旨!”
高腰不敢怠慢,立刻转身飞奔而去。
大殿内,李承乾、李泰、李佑三人脸上的狂喜早己僵住,变成了难以置信的错愕和一丝慌乱。
他们万万没想到,陆文轩竟然能扯出秦琼这面大旗!
而且,看父皇的反应,这极有可能是真的!
如果秦琼真的病危托孤。
那陆文轩昨夜的行为,非但无过,反而有功!甚至是大大的忠义!
长孙无忌眼神闪烁,飞速思索着。
房玄龄、李靖等人则是忧心忡忡地看着宫门方向,显然更担心秦琼的安危。
程咬金和尉迟敬德则是长长松了一口气,看向陆文轩的眼神充满了后怕。
这小子,太能编了!但也太险了!
李世民的目光再次回到陆文轩身上,那目光复杂到了极点。
“陆文轩!”
李世民的声音恢复了平静,却比刚才更加可怕。
“你说,叔宝忧心‘暗流’?是何暗流?”
来了!最致命的问题来了!
陆文轩将秦琼抬出来,不仅是为了脱罪,更是为了将昨夜皇子“拜访”引发的风波,引向更深层次的朝局忧虑!
他要借秦琼之口,将矛头指向夺嫡之争!
陆文轩的心再次提到了嗓子眼。
他知道,自己现在说的每一个字,都可能引发新的风暴。
他必须谨慎,既要达到目的,又不能留下任何把柄!
“回禀陛下,老将军言谈之间,对陛下龙体康健、对大唐国祚绵长,深感欣慰。
然老将军戎马一生,对‘萧墙之患’尤为敏感。
他提到近日长安,似有暗流涌动,人心浮动。
他担忧某些人,为私利而忘大义,为权柄而罔顾伦常,行那亲者痛、仇者快之事!
他忧心,此风若长,恐伤国本,动摇社稷根基!他恳请陛下,务必明察秋毫,防微杜渐,以安天下之心!”
陆文轩没有点名,没有道姓,甚至没有具体指向任何一件事。
他只是借秦琼之口,描绘了一种“暗流涌动”、“萧墙之患”的忧虑氛围。
但在这特定的时间、特定的场合,在昨夜三位皇子“拜访”风波刚刚爆发的背景下,这番话的指向性,不言而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