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晚上,我收到一条信息。
是陈墨发来的,不是语音,是一封邮件。
标题写着:“给那个拍下我的女孩。”
我点开后,手心微微发颤。
“你好。”
“我知道你现在在做什么。”
“你在拍那些没被看见的学生。”
“而我,在靠自己赢一次。”
“我己经离开本地一个月了。”
“我在外地打了三份工。”
“早上送快递,下午搬砖,晚上刷题。”
“有时候睡不着,就看你的纪录片。”
“你说得对。”
“我想赢,但不想再靠别人安排命运。”
“我要写属于自己的结局。”
“哪怕它比别人的慢一点。”
“谢谢你没放弃我。”
“也谢谢你没变成他那样的人。”
“如果你还在等我说‘我爱你’……”
“那我现在告诉你——”
“我一首都爱过你。”
“但我不能回去。”
“我要继续走下去。”
“替那些像我一样的人争一口气。”
我看着屏幕,眼泪无声滑落。
他没有说“回来找你”,也没有说“我们还能在一起”。
他说的是:“我还要走很远的路。”
而我,只能站在原地,目送他离开。
我开始剪辑他的故事
第二天清晨,我去了剪辑室。
我把采访片段、他交白卷那天的新闻报道、还有他在大学里写的那篇文章放在一起。
我决定做一个完整的纪录片,名字叫:
《那个交白卷的少年》
我在片头写道:
“他曾用一张白卷撕碎了我的世界。”
“可我也从那一刻起,学会了怎么把它拼好。”
“我不是为了他才拍这些。”
“我是为了千千万万个他。”
我上传了第一部完整作品
第十五天,我把这部短片上传到了平台。
标题:《那个交白卷的少年》
简介:
“这不是一部关于失败者的片子。”
“而是关于一个复读生如何用一张白卷,改变千千万万个学生命运的故事。”
“他是陈墨。”
“一个曾控的学生。”
“一个最终选择撕碎谎言的人。”
“而我,是他留下的光。”
“也是他最不想让我成为的人。”
视频上线后,播放量迅速上涨。
评论区有人留言:
“这孩子真勇敢。”
“我也想为他发声。”
“谢谢你记录这一切。”
“我们都被系统骗过,只有他敢站起来。”
我坐在剪辑室里,眼眶发热。
这不是爱情故事,这是成长故事。
我收到了他的第二封信
几天后,我又收到一封邮件。
“我看了你的纪录片。”
“谢谢你记得我。”
“也谢谢你记得他们。”
“这个世界不该只记住成绩好的人。”
“也应该记住那些靠自己活着的人。”
“你是第一个告诉我真相的人。”
“也是第一个逼我去面对它的人。”
“我不该感谢你。”
“我应该爱你。”
“但我现在还做不到。”
“我要先活成我自己。”
“然后……也许有一天,我能真正走近你。”
“别等我。”
“去做你想做的片子。”
“去北京也好,去山村也罢。”
“只要你还记得——”
“曾经有个男生,为你交了一张白卷。”
我看完后,把脸埋进掌心,泪水止不住地流下来。
我开始接触更多复读生
第十七天,我走进一所复读班。
教室里坐满了学生,有应届生、有往届生,也有像陈墨一样沉默的孩子。
我问其中一个女生:“你觉得你能考上吗?”
她摇头:“我不确定。”
“那你为什么还要来?”
“因为我妈说,只要我还愿意学,她就供我一年。”
“你妈真好。”我说,“我妈妈……也一首希望我走出去。”
她低头笑了笑:“那你做到了。”
“不算。”我说,“我只是在努力。”
夜晚,我整理采访素材,配上旁白:
“他没有再来找我。”
“但他一首在。”
“在我剪辑的每一帧画面里。”
“在我采访的每一个学生眼里。”
“他不是消失了。”
“他只是换了种方式陪着我。”
林小雨带来新的消息
第十八天傍晚,林小雨约我见面。
我们在学校附近的咖啡馆坐下,她手里拿着一份资料。
“我查到了一点东西。”她说,“关于我爸和当年‘重点考生名单’的事。”
我接过资料,翻了几页,发现里面详细记录了当年的操作流程。
“你怎么拿到的?”我问。
“我偷的。”她轻声说,“我不想让这件事就这样结束。”
“你爸呢?”
“他己经不管我了。”她说,“他把我当叛徒。”
我看着她,心里一阵酸涩。
“谢谢你。”我说,“不只是为了他。”
“也为了我。”
她点头:“我只是不想再骗人了。”
我们一起做了什么
第二天,我把那段视频剪进了纪录片。
新增一节,标题是:
《那些操控者,后来怎么样了?》
我采访了几位曾参与作弊系统的老师;
也找到了一位因举报而离职的班主任;
甚至联系上一个曾被父亲操控的学生家长。
他们都说:
“我们以为那是帮助。”
“可其实,那是伤害。”
“如果不是陈墨,我们可能还会继续下去。”
“他不是失败者。”
“他是证人。”
那天夜里,我梦见他回来了
我梦见他站在我面前,手里拿着录取通知书。
“我考上了。”他说,“师范类大学。”
“你要来看我吗?”
我没说话,只是抱着他哭了一场。
醒来时,窗外下着雨。
手机震动了一下。
是林小雨的信息:
“你知道吗?”
“他昨天在图书馆晕倒了。”
“医生说,他营养不良,睡眠不足。”
“可他醒来后,第一件事还是问我:‘她的片子更新了吗?’”
我望着这条信息,泪流满面。
我回复他一句语音
“我一首都在。”
“你也一首都在。”
“你不只是我的主角。”
“你是我人生最重要的见证者。”
我开始接受采访
第二十天,我接到了一家教育类自媒体的邀请。
“我们看过你的作品。”负责人说,“我们想找你聊聊。”
我点头,坐在镜头前。
主持人问:“你做这个系列的初衷是什么?”
“是为了一个人。”我说,“也是为了千千万万个他。”
“有人说你是‘高考片导演’。”
“你觉得这个标签合适吗?”
“不合适。”我说,“我不是讲高考的。”
“我是讲真实人生的。”
我在片尾写下一句话
那天晚上,我把新一期视频发布。
标题:《他真的走了》
简介:
“他不是逃开了责任。”
“他是去承担更大的责任。”
“他选择了另一条路。”
“而我,也要继续走下去。”
片尾缓缓浮现一行字:
“你说过要一起走的。”
“可你选择了不同的方向。”
“那我就在这里,替你讲述。”
我终于明白,有些爱不是拥有
那天之后,我开始频繁接受采访。
有人问我:“你们两个……最后在一起了吗?”
我笑着摇头:“没有。”
“那你还拍他干嘛?”
“因为他教会了我一件事。”
“真正的胜利,不是分数。”
“是你怎么拿到它的。”
“而我,想让更多人知道。”
“不是所有学生都能靠关系赢。”
“但每个坚持到底的人,都值得尊重。”
我收到了他的最后一段留言
“谢谢你还记得我。”
“也谢谢你还记得他们。”
“我不是唯一一个挣扎的人。”
“我只是第一个站出来的人。”
“你继续拍下去。”
“我会继续学下去。”
“我们各自走各自的路。”
“但我们都走在正确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