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八章 排水系统
马头县的大楼建设已进入第六个月,主体结构在夏末的阳光下傲然屹立。
五层高的红砖墙整齐划一,散发着质朴的魅力。
大部分玻璃窗已安装完毕,透明的窗玻璃捕捉着阳光,在楼内洒下温暖的光芒。
楼内明亮通风,与几个月前尘土飞扬、混乱不堪的工地形成鲜明对比。
排水系统——林凡巧妙设计的杰作——已完全投入使用。
陶管从大楼底部蜿蜒而出,连接到河边的沉淀池,水流顺畅无阻。
马头县的乡亲们对这座大楼议论纷纷,称其为“林大人的杰作”。
林凡站在工地中央,双手紧握着一只刚烧好的陶制马桶。
这马桶造型奇特,形如葫芦,底部带有弯管——这是林凡花了数周反复修改、精心设计的成果。
当地陶匠刘二用了近半个月才烧制出第一批马桶,每一只都光滑坚实,表面泛着淡淡的光泽。
林凡仔细端详着手中的马桶,眼中闪着满意的光芒,嘴角扬起一抹笑容。
“就是它了,”
他低声自语,笑容渐渐扩大,“这会改变一切。”
他招呼来一群工人,他们的脸上带着数月在烈日下劳作的痕迹,皮肤晒得黝黑。
“来,兄弟们!”
林凡喊道,“把这宝贝装到二楼的样板房里去。咱们让马头县见识见识现代生活的模样!”
工人们好奇又兴奋,跟着林凡沿着木制脚手架爬上二楼。
样板房很简单,红砖墙还未装饰,但干净整洁,一扇大玻璃窗让金色的阳光洒满房间。
林凡指挥工人们将马桶安置在远端的墙边,那里已经铺好了铜管。
工人们熟练地将马桶的弯管与排水系统连接起来。
林凡提起一桶清水,缓缓倒进马桶,只听“哗”的一声,清水在马桶内旋转流走,马桶恢复得干干净净,没有一丝异味。
工人们爆发出欢呼,声音在空荡的房间里回响。
“林大人,这太厉害了!”
老张喊道,他是个瘦小的汉子,胡子已经花白。
“一冲就干净,比新铜钱还亮!这比茅房强上百倍!”
另一个年轻的工人小魏挠了挠头,眼睛瞪得像铜铃。
“我从没见过这玩意儿,林大人,这是怎么弄的?是仙术吗?”
林凡哈哈一笑,擦了擦手上的灰尘,拍了拍小魏的肩膀。
“小魏,没仙术,就是巧妙的设计。马桶底下的弯管会存水,挡住气味。冲水的时候,水就把脏东西全带走。简单,但管用。这马桶会成为全县的谈资——不,整个大梁朝都会传开!”
工人们还在惊叹时,李灵儿——林凡活泼的助手——悄悄溜进房间。
她的长辫子随着步伐晃动,凑近马桶仔细打量,脸颊泛起一抹红晕。
“大人,这东西真能用?看着怪怪的,真的能让房间干净没味儿?”
林凡咧嘴一笑,眼中带着戏谑。
“灵儿,你还不信?来,自己试试!倒一桶水,看看奇迹怎么发生。”
李灵儿脸红得像熟透的苹果,慌忙摆手。
“大人,你又逗我!我才不试这东西!不过…它看着确实挺厉害。如果真像你说的,客人准会惊呆,再也不用忍受臭烘烘的茅房了!”
林凡大笑,拍了拍她的肩膀。
“灵儿,这就对了!这马桶可是咱们的秘密武器。京州的富商住一晚,保管舍不得走。干净、现代、舒服——这就是大楼的精髓。”
李灵儿眼中闪着兴奋的光芒,尽管脸上的红晕还没褪去。
“大人,你说得对。这大楼会让马头县出名。我都能想象乡亲们蜂拥而来看热闹的场景了!不过…”
她顿了顿,羞涩地一笑,“这马桶我还是不敢试,留给客人吧!”
林凡摇摇头,笑得更开心了。
“行,灵儿,慢慢你就会信的。等这马桶火了,你就知道它的厉害了。说说你的铺子吧,底层商铺快好了,仙饮坊的摆设你想好没?”
李灵儿眼睛一亮,拍手道:“大人,我早想好了!仙饮坊得敞亮大气。柜台用红木,擦得锃亮,上面挂两盏琉璃灯——就是你给我看的那种漂亮灯。门口再挂个大招牌,写上‘仙饮坊’三个大字,漆成金色,晚上亮堂堂的,保管吸引眼球!客人路过一看,准想进来喝杯奶茶!”
林凡赞许地点点头,竖起大拇指。
“灵儿,你这生意头脑,比刘掌柜还精!就按你说的办——红木柜台,琉璃灯,招牌金光闪闪。你的奶茶铺子会是大楼的招牌,我打包票!”
接下来的几天,工地上一片忙碌。
马桶开始批量安装,二楼以上的客房每间都装了一只,铜管连接得严丝合缝,滴水不漏。
琉璃灯也陆续挂上,底层商铺的福满楼和仙饮坊各装了三盏。
夜幕降临时,琉璃灯点亮,温暖的光芒洒向街头,整栋大楼仿佛披上了一层金色的纱衣。
路过的乡亲们停下脚步,惊得合不拢嘴。
“跟白天一样亮!”
一个老妇人拉着邻居感叹,“林大人怕是把太阳借来了!”
一天傍晚,林凡站在大楼前,凝望琉璃灯的光芒映在玻璃窗上,营造出一种近乎梦幻的氛围。
他转头对身旁的李灵儿道:“灵儿,你看,这大楼现在有里子也有面子了。接下来是装修和集市的规划。开张那天,咱们得让马头县热闹得翻天!”
李灵儿用力点头,眼中满是憧憬。
“大人,我等着看!仙饮坊的铺子,我一定弄得漂漂亮亮。茉莉奶茶、芋头奶茶,还有我新调的口味,全都上!再加上包子和饼干,保管让客人吃得高兴,舍不得走!”
林凡拍手大笑,声音洪亮。
“灵儿,有你这话,我心里更踏实了!福满楼的火锅铺子也差不多了,红木柜台打好了,火锅底料调得麻辣鲜香。昨天试吃,工人都抢着舔碗。开张那天,仙饮坊的奶茶香,福满楼的火锅味儿一飘,十里八乡的客人都得来!”
日子一天天过去,工地上的干劲越发高涨。
工人们挥舞着锤子和凿子,叮叮当当的声音响彻工地,安装着最后的固定设施。
福满楼的火锅铺子柜台已完工,红木台面油光发亮,试营业时,火锅底料的香气弥漫开来,麻辣鲜香,引得工人们赞不绝口。
“这比京州的馆子还好吃!”
一个工人边吃边喊,筷子在碗里叮当作响。
仙饮坊的铺子也初具规模。
红木柜台宽敞大气,与淡色的砖墙形成鲜明对比。
李灵儿事无巨细地监督,从琉璃灯的摆放位置到泡茶器具的排列都亲力亲为。
她还设计了一块小菜单板,列出她的招牌饮品:茉莉奶茶、芋头珍珠奶茶,还有她闲暇时试验的奶茶。
“铺子得让人觉得温暖,”
她对工人说,“像个让人想待着不走的地方。”
林凡则像个陀螺,忙得不可开交。
白天,他检查装修进度,确保每块瓷砖都铺得端正,每根管道都牢固。
晚上,他埋头完善集市规划。
他的蓝图雄心勃勃:整齐排列的摊位,地面铺满平整的青石板,夜晚挂满琉璃灯,宛如节庆一般。
“这集市得跟京州一样热闹,”
一晚,他摊开图纸对团队说,“每个摊位都有自己的位置,琉璃灯一亮,晚上就像过节!”
开张前夕,林凡抽空去了琉璃作坊,工匠们正在试验更大块的玻璃,用于顶层的窗户。
制作过程精细,需要精准的火候和时机,但成果令人惊叹——晶莹剔透的玻璃,足以让客房沐浴在光亮中。
“这些窗户会让房间像宫殿一样,”
林凡对琉璃师傅老吴说,“继续努力,我想让每个客人都觉得自己是皇亲国戚。”
老吴擦了擦额头的汗,手上沾满炉灰。
“林大人,你催得紧,但这些玻璃是我们烧过最好的。宫殿窗户,准没问题。”
马头县的期待日益高涨。
每天都有乡亲围在工地外,议论纷纷。
孩子们在大人腿间钻来钻去,指着琉璃灯,窃窃私语着“神奇马桶”的传说。
“林大人造了个奇迹,”
一个拄拐的老人感叹,“我活了六十载,马头县从没见过这阵仗。”
一天黄昏,林凡登上大楼顶层。
最后一扇玻璃窗刚装好,房间沐浴在柔和的暮光中。
他站在窗前,俯瞰灯火通明的工地和远处马头县的暗影。
空气清凉,带着淡淡的锯末和油漆味。
林凡胸中豪情涌动,低声自语:“马头县,咱们的梦,就要成了。”
李灵儿轻手轻脚走进来,站在新铺的木地板上。
“大人,太美了,”
她轻声道,语气中满是敬畏。
“这大楼…比我想象的还好。琉璃灯,玻璃窗,马桶——就像从故事里走出来的。”
林凡转头,眼中燃着坚定的光芒。
“灵儿,这不只是一栋楼。这是马头县的新开始。开张那天,整个县城都会沸腾。你的奶茶,福满楼的火锅,集市广场——都是梦的一部分。我们在建未来。”
李灵儿笑了,双手合十。
“那就让开张那天成为马头县最棒的一天。仙饮坊已经准备好了,我敢说福满楼的火锅会让客人排队排到天边。咱们让马头县亮起来!”
林凡点头,目光再次投向远方。
“会的,灵儿,我们会的。”
最后两周,工地上一片忙碌。
工人们将红木柜台擦得锃亮,挂上最后的琉璃灯,铺好集市广场的青石板。
林凡和李灵儿并肩作战,检查每个细节,从摊位分隔的摆放到玻璃窗的清洁。
乡亲们的热情达到顶点,传言开张日将吸引大梁朝各地的访客。
开张前夜,林凡站在集市广场中央,周围环绕着百盏琉璃灯的光辉。
摊位整齐排列,木架稳固而充满吸引力。
仙饮坊的招牌高高挂起,金色的“仙饮坊”三字在灯光下熠熠生辉。
福满楼的火锅铺子散发出的香气,底料的辣香飘散在空气中。
林凡深吸一口气,心跳加速,满怀期待。
“明天,”
他自语道,“马头县将大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