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贵妃当初之所以能坐到贵妃之位是因为她最先孕育了皇子。
帝元廷的想法很简单,地位高低,就全凭谁先生下孩子。
每个月五次的探望,一般都是由妃嫔去文书院,但由于禁足只好几位皇子前往母妃的宫殿。
高贵妃因为收回凤印和宫权病倒了。
“母妃,皇儿来看你了。”帝景齐朝高贵妃走去。
“母妃,这段时间您可还好?”
“皇儿不用担心,在文书院你可有好好用功。”
“儿臣日日苦读,希望能早日为父皇分忧。”
“好孩子,母妃只有你了。”
“母妃,您与父皇……”帝景天听到过一些消息,就因为简简单单一件小事就夺了母妃的宫权。
“昭贵妃是你父皇的新宠,母妃争不过她。”
“定是她狐媚惑主!我去与父皇说。”
“不要冲动,你父皇正爱不释手,恐适得其反,皇儿你听我说……”
高贵妃怎么会坐以待毙呢,在宫中这么多年,帝元廷性子一二她还是摸得着的。
她要忍,陆清虞她不会放过的!
陆清虞在她的关雎宫乐不思蜀,帝元廷不是每日都来,她有时间做自己的事,宫里知道她正得宠,什么好东西都往她宫里送,办事也是尽心尽力。
关雎宫除了她没有其他人住,索性喊宫人辟了块园子出来。
引进来水做了个小池塘,旁边种了些花,关雎宫里的小厨房也快修缮好了。
转眼间她在宫里就过了半年,宫里的中秋宴邀请群臣,陆清虞有机会见到自己家人。
中秋宴交由淑妃办的,被禁足的几人也被放了出来,在文书院的皇子公主也有机会出来同自己的母妃团圆。
这一次陆清虞和高贵妃相邻坐着,陆清虞在前头,高贵妃和大皇子坐在一起。
大臣中以王大将军和卫大将军坐最前排,皇上重武轻文,本朝武将地位较高。
帝元廷到来,大家一齐行礼问安。
帝元廷依例讲了几句话开场,接下来就是淑妃安排的节目,一时间气氛融洽。
可总会有大臣不知好歹,这半年陛下脾气温和,又有陆清虞进宫的先例,总有人不怕死的开口劝谏。
“陛下,微臣斗胆借中秋佳节之喜,恳请陛下选秀。”廖侍郎突然站起来开口。
他当然怕死,成了那他更进一步,没成,高贵妃的父亲高太傅承诺了他提携他的儿子。
高贵妃之所以这么做是为了分陆清虞的宠,即便没成也没关系,因为这件事,皇上必定会冷落她。
她们早就没宠了,她恨的是她的权被轻易地夺走。
陆清虞可不一样,年轻的花没了雨露可是会早衰,到时候还不是任由她揉搓。
歌舞被人请了下去,交谈声戛然而止。
“陛下虽有几位皇子公主,比起先帝却是子嗣不丰,昭贵妃进宫半年,圣眷正浓也不曾有孕。”
陆清虞没想到这里还有她的事,用她做借口,以为陛下能纳她进宫就肯松口选秀。
陆清虞抬头看向进谏的臣子,她都要说一声佩服了,这是在虎口拔毛呀。
“陆御史怎么看?”帝元廷把问题抛给陆行知。
“臣以为,陛下虽子嗣不丰但皇子公主各个都教养得极好,但选秀是历来的传统,一切以陛下为主。”
“哼,一个个的都闲得没事干盯着朕的后宫不放!”
“陛下息怒!”
“一点政绩没做出来,倒挑上朕的刺了,廖侍郎为国为民,派去西南监军!”
“陛下英明!”
中秋宴因为这件事早早散了,帝元廷留了王、卫两个大将军在宫中议事。
陆清虞回宫路上与高贵妃和大皇子撞在一处。
“昭贵妃妹妹,上次是姐姐一时冲动,望妹妹见谅。”
“景齐,给你昭贵妃娘娘请安。”
“昭贵妃娘娘安。”
陆清虞扶住给她行礼的帝景齐,她与帝景齐只相差六岁不到,帝景齐长得剑眉星目,脸上可以看出三分帝元廷的样子。
却比帝元廷多了几分书卷气。
“大皇子免礼。”
这也是帝景齐第一次见到陆清虞。
他原本以为陆清虞应该是妖妖娆娆的,今天一见,与他所想全然不同,清丽无双,唯一与传闻一样的是娇弱。
先天不足带来的病弱,身上一丝若有若无的药香。
母妃是强势的,她是绕指柔,母妃输给她不冤。
“昭贵妃娘娘,母妃与您有些误会,禁足的日子母妃己经思过了。”
“大皇子,陛下己经主持过公道了,本宫不会揪着不放。本宫累了,先回宫了。”陆清虞不想与他们过多纠缠。
“皇儿为何要同她这样说?”
“小孩子最容易让人放下戒心,母妃,儿臣有分寸。”
……
“世家互相抱团,你们怎么看?”
御书房内,君臣三人密谋着。
世家的影响力太大了,先帝就是一步步被世家架空的。
他不想走先帝的老路,他是从军营里杀出来的。
即便现在有他压制着,将来呢,世家根基深厚,卷土重来容易。他自己打下的天下可不是让给外人的。
章、陆、林、高、卢。
这五大世家,始终是他的心病。
现在的世家看似乖巧,隐忍不发,可哪个不想重现辉煌。
“加大选官力度,提拔寒门学子,把世家子弟调离京城去地方上任……”
“这些都不是长久之计。”
“让他们自己斗起来。”马上他的几位皇子就要到年纪了。
因为没有在母妃身边养大,感情或许不亲厚,但血缘是剪不断的。
“两位将军要管好你们手底下的人,朕不希望哪天听到你们与世家交好的消息。”
他们两位的后代基本不可能与世家通婚,所以卫琮从一开始就不可能与陆清虞在一起。
一切只不过是顺水推舟。
两位将军一同出了宫。
王大将军看了卫阶一眼,“听说你家小子…”
“慎言。”
“好好好,我不说。”
“但是陛下不可能不介意,你家小子的婚事还是早日定下。”
“我知道,我不希望卫琮卷入京城的纷争中,在边关挺好的。”
“你能一首这么想就好啰……”
“别说我,那你女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