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阳光透过纱帘洒在地板上,斑驳的光影像是某种预示。陆辰刚推开家门,就听见客厅里传来碗碟摔碎的声音,紧接着是宝宝带着哭腔的尖叫:“不要!我就不吃!”
苏瑶站在餐桌边,手里还握着半勺饭,脸上写满了无奈和疲惫。
“怎么了?”陆辰一边脱外套一边问。
“不肯吃饭,还把盘子扔地上了。”苏瑶叹了口气,“以前哪会这样?现在动不动就发脾气。”
陆辰蹲下来,看着坐在儿童椅上的宝宝,轻声问:“宝贝,为什么不想吃饭呀?”
宝宝红着眼睛,小脸涨得通红,嘴巴一瘪:“你们老是管我!我不想吃!”
这句话像是一根针,扎进了两人心底最柔软的地方。他们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一丝措手不及。
这还是那个乖巧听话的小家伙吗?
午饭后的冲突只是一个开始。
接下来的日子里,宝宝的情绪像极了六月的天,说变就变。昨天还乖乖配合刷牙,今天却死活不张嘴;昨天还能安静地看绘本,今天却把书撕了一角。
更让两人头疼的是,宝宝开始有了自己的主意。衣服要自己选,玩具要自己收,甚至连睡觉的时间都要“谈判”。
“我们是不是太控制他了?”晚上,苏瑶靠在床头翻育儿公众号,语气里有些自责。
“不是控制,是引导。”陆辰坐在沙发上,手指着手机屏幕,“我只是觉得,该有的规矩还是要立。”
“可你说的‘规矩’,在他眼里就是束缚。”苏瑶抬起头,“你看这个博主说的,三岁左右的孩子正处于自我意识敏感期,他们会通过反抗来确认自己的存在感。”
“那也不能由着他乱来吧?”陆辰皱眉,“要是今天不吃饭可以,明天不上幼儿园也行?”
“我不是这个意思。”苏瑶放下手机,坐到他身边,“我是说,我们要换种方式去沟通,让他觉得自己有选择权,而不是被命令。”
陆辰沉默了一会儿,轻轻点头:“我知道了。也许……我真的需要学点东西。”
事情真正升级,是在一个阴沉的下午。
那天风有点大,小区里的树都被吹得东倒西歪。苏瑶正忙着整理宝宝的衣物,陆辰则在厨房准备晚餐。宝宝一个人在客厅玩积木,突然发现最喜欢的恐龙玩具被收进了收纳箱。
他愣了几秒,然后冲进卧室,一把拉开门,跑了出去。
“宝宝!”苏瑶听到动静冲出来时,己经看不见人影。
她立刻报警,又打电话给物业封锁小区出口。而陆辰几乎是本能地追了出去,一边跑一边喊:“宝宝!爸爸在这儿!”
楼梯间里回荡着他的声音,还有楼下隐约传来的哭泣声。
他在三楼拐角处找到了宝宝,小家伙缩在墙角,满脸都是泪痕。看到陆辰的一瞬间,宝宝哇地一声扑进他怀里。
“爸爸……我怕……”他抽泣着说。
陆辰紧紧抱住他,掌心贴在他后背,感受到心跳剧烈起伏。那一刻,他忽然意识到——孩子不是故意捣乱,而是真的在害怕什么。
“没事了,爸爸来了。”他低声安慰,“以后你想出门,告诉爸爸妈妈好不好?”
宝宝点点头,小脑袋蹭在他胸口。
回家的路上,他们碰到了一位邻居阿姨,她欲言又止地说:“刚才好像有个陌生人在小区门口转悠,我看着不太对劲。”
陆辰心头一紧,搂着宝宝的手不自觉收紧了些。
那一晚,家里格外安静。
宝宝早早睡了,房间里只听得见空调轻微的嗡鸣。陆辰和苏瑶坐在客厅,桌上摊着几篇育儿文章,还有一页页画满重点线的笔记。
“其实我一首以为,只要爱就够了。”苏瑶轻声说,“但原来,光有爱还不够,还要懂。”
“我也是。”陆辰苦笑,“以前总觉得带娃就是喂饭、哄睡、陪玩,没想到连说话都要讲究方法。”
“所以,我们得一起成长。”苏瑶靠在他肩上,“不只是他,还有我们。”
陆辰低头看着她,点了点头。
窗外夜色渐深,万家灯火次第亮起。他们的生活看似平静,却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宝宝在长大,他们也在适应成为父母的过程。
第二天早上,苏瑶的手机弹出一条推送广告:
【3-6岁儿童心理发展工作坊|专业导师指导|名额有限】
她没多想,随手点了收藏。
而陆辰则打开电脑,搜索了一个关键词:亲子沟通技巧
他知道,这只是个开始。
但他们愿意学,也愿意改。
因为他们知道,真正的爱,不是占有,而是理解与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