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给两个小娃娃抓完周之后。
随着时间的推移。
两个小娃娃越来越大。
转眼之间,徐瑶都会跑了。
李媚儿更看不住她,一不留神她便跑出了后衙的院子。
于是李媚儿只好去找徐州,告陈瑶的小状。
因为只有徐州才管的了她这个小调皮鬼。
徐州也天天事忙,也拿不出时间来,天天看着徐瑶,于是他便想到了后世的幼儿园。
徐函与徐瑶两个,可以进托管。
徐瑶与徐函两个虽然还没有三周岁,但是已经自已可以进食了。
徐州便在县府的一个空院子里,办了一个幼学托管,先是徐瑶和徐函两个,后来又找了县府其他的吏官家中的孩子,不过他们的孩子,都三岁多了。
但是他们也都是没有计较,不过是知县徐州给他们找了一个地方,让这些小娃娃互相带着玩而已。
这些小娃娃,早上吃过早食,便被大人们送过来。里面有女子教授师,会给她们读一些简单的儿童诗,或画一些简单的图画片。
晌食是在托管堂里用食。
里面准备了一些小娃娃们能吃的用食。
晌食之后,休息半个时辰。
也就是后世的一个小时。
托管堂里面有各家送来的被子,并且托管堂还备好了一个个小木榻。
这些小娃娃晌午,便在这里午睡。
午睡半个时辰之后。
下晌的两个时辰。
是托管堂里的女授师,教这些小娃娃们做各种小游戏。
徐瑶被送到托管堂里之后,便不再调皮了,整天跟着女授师摇头晃脑的读诗。
虽然还不懂得诗的意思,但是很快每一首诗便早早的背会了。
徐州听了女授师的上禀之后,知道徐瑶这个小女娃娃,确定是一个早慧的孩子,于是,便吩咐女授师不用特意去拘着她,让保瑶只管随心所意好了。
反正小娃娃们也没有选择的能力,也许她们慢慢的学着,学着,就自个儿找到自个儿的方向了。
很快两个小的。
慢慢的长到了三周岁。
于是,徐州便让主薄在县府的旁边,找了一处宅子,修缮之后,将这个宅院改成常苏松的县府的学馆,并正式定为官学。
官学起收五岁至八岁的稚童入馆,作为第一批入馆学子。并让学馆中加入了一些夫子,开始教授他们这些稚童诗文,四书,给他们启蒙入诗文门。
当然学馆中,还有两个特殊的学子。
那便是徐瑶及徐函两个。
虽然他们两个现在已经三岁,但是也不到入学的年龄,那也是徐州看着徐瑶天天头疼,她的皮可不是一般的,鬼主意一抓一大把,惹了你就跑,你还不敢打她。
因为她还太小。
无奈之下。
徐州也是看李媚儿,也越来越看不了小徐瑶了,于是干脆连徐函也一起扔到了学馆里,让李媚儿身边也轻松些,省的让一个小女娃儿天天气的不得了。
这样天天少见一点,还不觉得头疼。
好在两个小的在学馆里并不惹事。
每日勤勤肯肯,兢兢业业的,跟着学馆里的夫子们认真读书文,徐州听到学馆里的夫子们说了之后,也便放心了。
对于诗文的教习,他们两个早学晚学,都得学习,既然他们两个现在也入了门,便好好的学习下去,至于那些诗文的含意,他们慢慢也会自已弄懂得。
如果弄不明白,学馆里面也有现成的夫子,相信他们两个,最后也会 去找他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