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从边镇流民到大帝

第144章 大军西征

加入书架
书名:
北魏:从边镇流民到大帝
作者:
雷乎乎
本章字数:
4046
更新时间:
2024-12-18

经过十年的发展,工部打造的钢铁质量是越来越好,甲胄也是轻便了许多。

南北朝时代国家玩的都是重甲骑兵,但是随着元朝钢铁技术的发展,重甲的质量越来越好,工部甚至发明出了合金,轻甲的防御力只比原先的重甲弱一点点。

有了更轻便的甲,士兵更省力气,于是重甲渐渐在军中退役,元军现在都是穿着轻甲。

宇文泰带着装备精良的十万轻骑出征,一人三马,可谓豪横,因为有了内外蒙古行省,朝廷大力鼓励养马,用食盐粮食和牧民交易战马,光是内外蒙古就有五百万头马,其中随便就能选育出几十万匹战马。

宇文泰带着十万大军,一人三马,一匹马驮着武器盔甲,一匹马驮着牛肉干等军粮,陈寅送行之后就没再管了,有先进的技术,再加上无双猛将,还有宇文泰这个不输曹操的猛人,陈寅想不到输的可能。

整个朝廷因为均田制,再加上陈寅抑制兼并,普通百姓大多还有地在手里,但是有一部分人因为赌钱懒惰等习惯直接把分的地卖掉了。

如此一来,许多的民间的富户又开始买到多余的土地,有成为小地主的趋势。

对此陈寅也没有办法,这就是轮回吧,再怎么公平,但是每个人的想法和情况都不一样,渐渐的土地还是要向少部分人集中。

对此,陈寅只能让锦衣卫上门,把这些非法买卖的土地直接没收国有,再分给新生人口。

这样做只是治标不治本,但是陈寅活着压制土地兼并就能做到,死后,死后谁还管得了,到时候又会出现一大批新生世家。

不过那都是几十年以后得事了。

政事堂,几个月过去,十三岁的太子陈阳正式成为常务副皇帝,每天早晨固定批阅奏折,下午听大儒讲经。

工作是很枯燥的事情,特别是处理每天堆积几尺高的奏折,陈阳不像其他小孩一样跳脱好动,反而能静下心看奏折,也不厌恶。

朝臣们对于太子的看法就是勤政爱民,同时有明君之相。

朝臣们私下议论,“太子可真幸福,自古雄主的孩子下场都不好,秦皇的公子扶苏被毒杀,汉武帝又逼太子,也只有咱们陛下胸怀广大,太子才十三岁就敢放权,而且政事一点也不管了。”

太子上任几个月后,陈寅连检查都不检查了,除了一些重大事件的奏折,比如国策变动之类的,陈寅还看看,其他如各省的布政使调换罢免,陈寅都交给了太子。

这一下,朝廷二品以下大员封疆大吏太子都可以随意撤换,太子成了名副其实的常务副皇帝。

若不是太子还没满十六不能开府建牙,只怕这些封疆大吏要踏破太子府的门槛。

越是治理国家地盘越大,陈寅越觉得自已的智慧不够用,于是每天除了,和爱妃们享受享受,就是看易经。

易经作为华夏文化的根本,老子的道德经和孔子的儒家学说都是在解释易经给人听。

只要能把易经悟透了,那世界上的事基本能解决,可惜陈寅天资不行,看了几年还是不能完全悟透。

六年过去,萧玉姚三姐妹,还有谢柔等妃子也才二十一岁,正是最美的年纪,最近陈寅放手政事,柳凤儿等人天天都来缠着陈寅,恨不得挂在陈寅身上。

柳凤儿冷艳的脸上带着点微笑,“陛下臣妾听说你要把二皇子分封出去,是真的吗?”

后宫的人都知道陛下脾气很好,只要不是故意犯错都不会责罚人,柳凤儿和陈寅相处多年,有什么都是直接问。

陈寅点头,“咱们的国家太大了,不好管理,干脆让皇子们分封海外就藩,到时候整个世界都是咱家的,你知道世界其实是个球,我们这里是黑夜的时候,另外一面是白天,如果整个世界都有大元统治的国家,那是不是日不落帝国!”

“日不落帝国!”柳凤儿喃喃念叨,看着意气风发的陛下也是越发的迷人,脸颊一红,“陛下是日不落帝国的主人,那臣妾要征服日不落帝国的主人!”

王凝月元明月等人听说皇帝有意要分封皇子的消息后都跑来问陈寅确认,问完之后少不了被陈寅一顿教训,但是这些爱妃反而甘之如饴,倒是把陈寅整尴尬了。

一个月后,陈寅听到这些大美人娇滴滴的“陛下!”,心都在抖,饶是陈寅的霸王之体都有些虚,再好看的美人天天看也会脸盲,再这么下去,还能活过六十岁?不行不行,一定 不能再这样荒唐下去。

为了逃避美人纠缠,陈寅叫人把大门一关,对外宣布自已要修仙,需要闭关七天。

柳凤儿看着紧闭的房门,冷脸问道,“陛下为何突然躲着,要修仙?”

韩总管笑着回道,“陛下的心思谁猜得到,陛下说了,七天不见后宫妃子,专心闭关,娘娘请回吧!”

闻言只好柳凤儿转身离去。

陈寅躺在椅子上,见到韩离进来,“人都打发走了?”

“启禀陛下,娘娘们来看望你,都被奴婢拦下了!”

“那就好,总算可以休息几天!”

经过几个月的玩乐,每天吃了,就玩乐,要不就搂着妃子听曲跳舞,陈寅感觉到了空虚。

终于明白了人还是不能太闲,无所事事,哪怕一天做一个小时 一件正当的事都行。

玩乐够了之后,陈寅开始进入了正常的生活节奏,每周上五天的早朝,然后双休。

为了方便,陈寅照搬了后世的工作制度,朝廷实行五天四个时辰工作制度,周末双休。

五天时间早朝,然后练习毛笔字,陈寅最喜欢王羲之的字,于是书房里都挂着王羲之的兰亭序,快雪时晴帖等真迹。

书房里除了王羲之的字还有王献之,谢安石等名士的真迹,为了让后世人看到自已的痕迹。

陈寅刻了三个私印,一个叫“仙武之宝”,一个叫“盛元之宝”,“天可汗鉴赏之宝”。

这几个印都盖在了显眼的地方。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