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察天下

第9章 你怎么知道的

加入书架
书名:
监察天下
作者:
黑刺
本章字数:
4606
更新时间:
2025-01-16

“我真的不知道,要说什么”

“不知道?好,马玉,认识吧?”老张提醒到。

“嗯……有点印象。前一阵子,三中校长说有个人想调回城里,可以说的就是她吧?”孟晓波好像用了极大的想象力才想起来。

“你难道没有见过马玉?”

“我一天见的人太多了,可能有点想不起来。”孟晓波说到。

“孟股长,你还有意思吗?不就那点事,交代了咱们也好结案吧。”老张慢慢地说。“不然……”

老张停顿了一下,接着说“孟晓波同志,你的行为你自已应该知道,因为拖你办过事的人,已经给我们都说了,你又何必呢?”

停了好长时间。

孟晓波才痛苦流涕地说:“唉!我交代!我收了马玉1万元,答应把她调回来,后来机会一直不好,我就还没有办呢。”

“看来你是想一点一点地挤牙膏。你这人一点都不老实,枉当了那么多年的教师,还有点师德么?”老张继续在说着。

这时,苏阳因为年轻,就有点奈不住了。因为他已经从孟晓波的眼睛里看出了藏在他心里的一些信息。

苏阳就插了一嘴说:“孟晓波,你家里是不是有个原来囤粮用的瓦罐?”

一句话说的孟晓波脸一下子就白了,呼吸也有点跟不上来了,满屋的暖气也不觉得热了。

嘴里只说着一个字“这,这,这,你怎么知道的?”

苏阳问道:“在里面放了多少?还有……”

似乎有点驴头不对马嘴。

但,孟晓波双手抱住头,大哭不已。

孟晓波几乎哭了有二十几分钟才能停下来,最后孟晓波把所有的问题都交代清楚了。

在这个简单的询问过程中,老张更是惊讶的口张的老大,直到孟晓波停止哭啼,想问苏阳却又因为在询问现场而不能问。

孟晓波自2000年调入教育局人事股以来,刚开始他是严格按照局长的意见或者有人事调动,他都是按照规定向局长请示后办理。局长也是要在每一个调动文件上签字的。

后来, 有一段时间,局长家里比较忙,有人找到局长后,因为没有签字,孟晓波就不敢办理。弄得找局长办事的人还以为孟晓波在难为他,但又不好意思再去找局长,就拿了一条黄芙蓉给他。

孟晓波一看,一条黄芙蓉要200多元,自已又是一个烟民,也就收下了。

于是,他就打电话给局长问,说是张某来办调动手续,需要局长签字,怎么办?

局长一听,啥?都这么长时间了,你还还没有给人家办理。

孟晓波就说,没有您的签字,我没有给办。

局长心里想,这个娃还真是老实,但这是副县长说的,都这么长时间了,不能再拖了。

于是给孟晓波说,你赶快把这个事给人家办了。我这一段有时比较忙,没有见我的话,回头补签一下。

孟晓波得到这个话后,就主动打电话给那位办事的人,让他赶快来办理手续。

那位办事的人当天就来了,并且是在临下班时来的,最后走时还给孟晓波留下了1000元。

当孟晓波整理桌子时才发现有一个信封,里面装着1000元。

一想肯定是刚才那位放的,想打电话让人家取回去,又害怕不是,同时也不舍得。因为2002年的时候,自已的工资每月才300多元。

从此,孟晓波一看,给教师调动一下工作就能收一个月的工资。美得很嘛!

自从有了第一次后,孟晓波才知道局长肯定也通过这种方式获得了不少好处。那自已不是通过局长多办几个调动指标。

于是,孟晓波也通过乡下的一些校长或者熟悉打听谁想办理人事调动,譬如有人想离老家近一些,每天可以回家,或者有些校长也想调动一下。

也就因为有了第一次,孟晓波也想了一些办法,其中一条就是依照上面的要求,开始城乡教师流岗。

他将自已的想法向局长汇报之后,局长说,这个办法好啊,可以增强乡下教师的力量,让农村孩子也享受一下城里好的教育资源,同时也要以调动一下教师的积极性,加大城乡师资力量的均衡。

孟晓波就开始加大调研力度,充分征求教师们的意见,制定出台 了一系列的办法。其中有:初级职称的教师要升中级职称必须在乡下流岗二年;乡镇教师可以通过流岗到城里的学校任职,以增强教学经验。

自2005年开始,社会工资普遍提高,房地产开始走热。乡下的教师都开始在城里买房了,一大批教师开始想通过调动进城,于是孟晓波的生意开始变得红火起来。

每天找局长或者副局长的人络绎不绝,但所有人想调动都必须要人事股股长去亲自了解具体情况,然后才能提交给局长或者局长办公会。

在那个时间段,几乎所有的单位都是主要领导说了算,副职基本就是个只管干事,但说话不算的角色。

后来,因为局长对孟晓波办事放心,对于这一类事就让孟晓波看的办就行了。因为局长有更大、更多的事情要办。比如学校基建、教学设施的更换,都是一些大的项目,对于人事调动的这些,局长逐渐开始就看不上了。

其实也不是看不上了,而是每一次有人事调动,都了不少局长的那份钱。而局长又不用操心。

于是,人事调动的大权也就落在了孟晓波的头上。

三个副局长有时有个亲戚朋友的调动,也必须由孟晓波来经手。

但孟晓波这个人比较会来事,只要哪个副局长开口,他就会一路绿灯,还从来不收钱。但哪个人调动工作会干着手啊,虽然钱不要了,但大家明白,都会给孟晓波送一些购物卡、烟、酒等物品。

后来,有些人反映说教师调动已成为明码标价了。想进重点小学、中心小学就是5万元,一般的小学或者郊区的3万元。

虽然大家都知道这种事,但该办事的人还是通过各种方式愿意掏钱进城。这就是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 一个愿挨。

没办法,中国就是这样的社会。有需求,就有生意。

孟晓波一下就把自已这些年几乎所有办过的教师调动都向老张交代了。

这一交代又把老张吓了一跳。

这狗日的,一个教育局的人事股长就美成这了!

因为让孟晓波的能回忆起的大约有2000多人次。如果按每人3万元计算的话,可能会有5000-6000万元。

令人非常高兴的是,孟晓波这家伙有个好习惯,那就是记日记,不是小孩子的流水账,而是人事日记。

他对每一个他调动过的人都有记录,而记录本就在他办公室的保险柜里。他每收一笔钱,给局长多少,自已留多,那是记得清清楚楚。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