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错,在宋代上至公侯将相,下至平民百姓,都有僧人打更。
僧人会手持打更的器具,比如木鱼之类的,发出敲打声来叫醒熟睡中的众人。
堪称宋代版的人体闹钟。
若是到了上朝的时候,有些官员的门还没打开,僧人就会推门而入,提供贴心的叫醒服务。
趴在桌子上的赵德昭也被这一钟声惊醒了,此时已是四更时候。
都说古人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但四更天的寒冬天都没亮就得起来。
还是换成日没出而作,日落而息更加合适。
正在此时,王氏和几个孩子也醒了过来。
王氏缓缓撩开帐幔,看到赵德昭在桌子上趴着,头发都成了鸡窝的形状。
想笑的同时又有几分心疼,便走上前娇嗔道:
“殿下,你怎么睡在这里?
府里的床很大,能容得下你我两人的。”
赵德昭听后心里暖暖的,深情的握着王氏的手道:
“好,以后的每一天,我都会和娘子同榻而眠。”
王氏听后嘴角渐渐浮现起一丝笑意,便走到厨房开始做饭。
赵德昭清楚这是上朝的第一天,仪容仪表非常重要。
在古代,外表有时候比内在更加重要。
只有你的外在惹人喜爱,才会有人愿意去了解你的内在。
人人都用花瓶来形容一个人中看不中用,但中用的人可能会因为外貌原因被狠狠pass掉。
所以,不管有没有真才实学,也得把自已打扮得跟天神下凡一般。
赵德昭走到镜子前一看,自已一觉就睡成鸡窝头了?!
事不宜迟,赶紧舀盆清水洗了洗头,在用肥皂使劲揉搓几下。
宋代那时还不叫肥皂,叫胰子,跟现代的肥皂形制差不多。
怪不得说宋代是中国近代社会的前夜,此言非虚。
洗完后用毛巾擦干,梳理后戴上头冠插上簪子,又是个帅哥!
冠礼也是古代的一道必备程序,通常在男子20岁时进行。
就比如秦始皇嬴政在行冠礼之后才可亲政,就跟现在的18岁礼差不多。
而未满18岁的男子,就比如赵德昭的几个孩子,就把头发给绾起来,叫总角。
诗经中的“总角之宴,言笑晏晏”就是来形容儿时的快乐玩耍生活的。
干完这些后,不对,赵德昭总感觉差点什么。
等他张开嘴后看见自已的牙,才发现自从穿越过后,自已已经很长时间不注意卫生了。
他在桌上看了看,连牙膏的影都没看见,只看到了一把状似牙刷的东西和一小罐盐。
他记起古人确实有过用盐刷牙的历史。
便随手拿起牙刷,抓上一把青盐塞到牙齿上,便开始刷牙了。
牙刷在宋朝也是司空见惯的东西,如果没有的话,在汴京的小商铺里买一把即可。
价格不贵,童叟无欺,简单实用。
而青盐和普通的食盐不一样,是专门用来刷牙的,类似现在的牙膏。
不过跟化学合成的牙膏比起来,青盐还是既干净又卫生的。
打理完毕后,王氏也端来了早饭,几碗素粥再配上些点心。
宋人十分爱喝粥,可以说是无粥不欢。
眼看时辰不早,赵德昭只得胡乱囫囵几口,便穿上官服,披上鹤氅走了出去。
临出门前,还不忘在王氏额头轻吻一下。
其实赵德昭心里的完美夫人一直是王氏,小周后那次纯是意外。
大步走出府门后,便看到几名家丁拿着灯笼等候多时了。
雪在一天前基本就停了,经过宫廷内侍的打扫,路面上基本看不见雪了。
赵德昭因为看不见前几天的轿子,便眼含怒气的问道:
“你们几个实话说,轿子哪里去了?”
几个家丁面面相觑,抬头看了看他,眼神中带着恐惧和不解。
其中一人凑近低声道:
“郡王爷,国朝在上朝的时候一直都是这么个规矩。
太庙那次,也是按照规矩来的。”
赵德昭一想也是,事不宜迟,赵德昭在几名家丁的簇拥下便朝紫宸殿进发。
因为四更时候天还没亮,所以官员们基本都要自已拿灯,带好笏板去上朝。
宋代官员数量过滥,用灯的数量自然也多。
每到去上朝的时候,数以千计的灯一齐点燃,排成了一条火龙。
场面巍巍壮观,好像要把整片天都照亮了一般。
宋朝官员虽然福利挺多,但是灯和笏板都得自已拿着。
赵德昭走出宫道,便迎面撞上了上朝官员的大队。
一看果然,众官都无随从,个个手提灯笼,将笏板倚在身上走着上朝。
好在一路上还可以互相说说话,也能减少些严肃的气氛。
听着众官的谈话,大多也是跟此次朝会上的议题有关,闲事聊的特别少。
此时赵德昭突然瞥见刚经过自已面前的两个红袍官员,顿时生出火来。
那两人正是程德玄和马韶,这俩从犯正在意气风发的谈论政事。
此次朝会他俩能参加,也少不了赵光义的推动。
毕竟单靠上次太庙一事,他离站住脚还有段距离。
而此次朝会大概率就是他巩固皇位,收拢人心的又一次大好机会。
这两人身为赵光义的死党,肯定是来当捧哏的,给赵二站台。
毕竟有些得罪人的事,皇帝不能亲自出面,需要些个白手套来干。
而且两人万一惹得众怒,也能把锅甩他俩头上,以平众文武之心。
不得不说,赵二的心术真是太歹毒了!
但没关系,要想让一个人灭亡,必要使其疯狂,且让他再得瑟一会儿。
你有张良计,我有过墙梯!
正好赵德昭也看见了曹彬和潘美等人,自已可以利用北汉之事,狠狠打击下赵光义。
自已的军队内无粮草,外有强敌,可是坐等着被敌人围歼啊!
这口气就算自已咽的下去,几位虎将也不会咽下去的。
而且大军回城,排场又如此之大,堪称是个爆款的消息,足以冲上头条。
赵光义自然清楚这点,这是躲不过去,必须要面对的话题。
处理的好,自然无事,若是不行,那就是上天赐给自已的良机。